溯源原始瓷提梁卣

 

“卣,中尊也。”——《尔雅》...



图一:春秋原始瓷提梁卣
原始瓷提梁卣,出土于德清县朱家村墓葬,时代为春秋时期。器残,经修复。

这件卣圆体深腹,器身向上收缩成敛口。颈侧置双耳,衔接一圆弧形提梁。口部为子母口形式,本应有盖。整体造型沉稳端庄。
▎关于造型
卣,是商周青铜器的常见器形,造型大部分呈椭圆形或圆形,垂腹,带盖,有双耳和提梁,底部为圈足。


图二:西周伯各卣,陕西宝鸡竹园沟七号墓出土
而本文所介绍的原始瓷提梁卣,虽然形制模仿青铜提梁卣,但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原始瓷卣造型大为简化,无圈足,盖部缺失,双耳也十分简单而写意。


图三:原始瓷提梁卣局部
器表釉层较薄,施釉不均,釉色青中泛黄。从剥釉处可以观察到器胎,胎质呈灰白色,较为细腻致密,可见胎土淘洗精细,说明该时期原始瓷的制作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关于纹饰
观此提梁卣,通体饰有拍印纹样。春秋时期原始瓷上流行印纹,包括勾连云纹、云雷纹、变体云雷纹、勾连S形纹、双勾连S形纹等,往往以一个印模连续多次拍印而成,风格自然随意,而又有秩序感。
在这次“溯源”展览中,还有不少展品器身上有类似的印纹,例如下面几件:


图四:春秋原始瓷筒形筩,德清县火烧山窑址出土
图五:春秋原始瓷印纹敞口罐
下面两件可能大家看着会觉得眼熟——没错,它们是我的“小瓷片”伙伴们已经介绍过的展品:


图六:春秋原始瓷卣


图七:春秋原始瓷筒形筩,德清县火烧山窑址出土


由上可见,这些春秋时期原始瓷上的印纹风格类似,异中有同,技术手法也相似,颇为引人注目。那么,它们的来源是什么,是源于编织纹样吗?——其实,关于它们的渊源,甚至每种纹样的命名,学者们的意见似乎并不统一。
接下来,再仔细看看本篇“展品介绍”的主人公——原始瓷提梁卣上的纹样:


图八:原始瓷提梁卣线描图


在此件器物上,由纵向修长的双勾连S纹构成母题,然后并列若干S纹为完整的一个印模,连续拍印,使纹样较为整齐地布满器身。


图九:纹饰细部
从视觉效果上看,这些勾连纹样又接近于卷曲的云纹。整体上,印纹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质拙朴素之美。
关于功能
古代文献中关于“卣”的记载不少,如《尚书》、《尔雅》等,明确了卣是商周时期一种常见的酒器。

而且,卣这种器物,往往与鬯酒联系起来,如《诗经·大雅·江汉》所说:“厘尔圭瓒,秬鬯一卣”。著名的青铜器大盂鼎上更是清晰明白地镌刻着铭文:“赐汝鬯一卣”。“鬯”是当时用于祭祀及赏赐的一种香酒,可见卣除了用作盛酒之器,同时也是一种礼器。
图十:西周柉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901年出土于宝鸡的柉禁,是迄今所见唯一的铜禁与酒器共存的成套青铜器。“禁”为古代承放祭祀酒器的长方形几案,而柉禁的台面置放了二卣、一尊。可见卣与尊在商周祭祀礼仪中,是配套使用的一种礼器组合。

伴随着中原礼制文化对南方地区广泛而持久的渗透,越地原始瓷开始仿制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并逐步形成实用器与礼器的分化。而本次展出的原始瓷提梁卣,当为越文化中陶瓷仿铜、“以瓷代铜”这一风俗的物质见证。

参考文献:

[1] 陈元甫,《越国贵族墓随葬陶瓷礼乐器葬俗探论》,文物,2011.04。

[2] 郑建明,《商周原始瓷装饰纹样略论》,文物,2012.11。

[3] 袁华,《德清古代窑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东方博物,2010.01。

[4] 李刚,《由陶到瓷》,东方博物,2014.02。

[5] 王屹峰,《中国南方原始瓷窑业研究》,北京:中国书店,2010。

[6] 裴书研,《青铜提梁壶与卣之界定》,考古与文物,2013.06。

撰文、排版:周雪妍
欢迎关注复旦文博微信公众号
获得最新信息


    关注 复旦文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