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那轮朝阳

 

在远古时代,人类在大地上刻下第一枚脚印之前,那轮蓬勃的朝阳就每天升起在地平线上,且是那样的亘古不变、活力不减





在远古时代,人类在大地上刻下第一枚脚印之前,那轮蓬勃的朝阳就每天升起在地平线上,且是那样的亘古不变、活力不减、激情不灭。

历史的长河,浩瀚无际;时代的潮流,汹涌澎湃。当2016 年的朝阳升腾,中国昂首走进风云际会的“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力工业这艘奋进之舟,又一次挺立在新的潮头。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文化管理时代。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大趋势,知识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已成为21 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它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 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新亮点。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朝阳般的事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2001 年初,美国福氏咨询公司在对《财富》世界500强评选的总结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管理大师、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GE 靠人和思想的力量取胜。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自豪地说:“海尔的可行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唯独海尔文化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经过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的产物,是商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种长期的历史过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环境特征。不同性质的企业和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各不相同,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美国学者在研究日本企业文化时,虽然感到日本企业文化很好,但它只适应于日本,不能简单地移植到美国企业,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和适应环境,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和移植的特性,这也为我们中国电力行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坐标。这就是要把握特征、明晰构成、有的放矢,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企业文化就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虽然国有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关注较多,但很多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许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规章制度和企业标志上,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趋势,使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市场竞争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推动形成了企业的文化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强大的力量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自身获得了高速发展的驱动力量。

当时间勾勒新的年轮,今天的中国电力行业,再次站在关键的节点上。经济新常态、能源革命、环境保护等要求,对电力发展和利用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电力发展观念的转变、电力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可以预见,企业文化将在中国电力工业来来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朝阳每天刷新着地球。此刻,新年的曙光照耀神州,那一缕朝阳霞光万丈,中华大地气场升腾、温暖如春。让我们携手,再起航;让我们奔跑,向明天!让我们拥抱新年的朝阳,也拥抱企业文化建设那轮蓬勃升起的朝阳!


    关注 当代电力文化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