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终不过是一件小事

 

AlvinTao圣母大学2020er三年来,大大小小申请过40所学校,写过的文书和交过的申请已...



Alvin Tao

圣母大学

2020er



三年来,大大小小申请过40所学校,写过的文书和交过的申请已是不胜数。备考时用过的资料堆起来恐怕也应当比人高了,而身边一同申请留学的朋友,也转眼已是第三届了。望着曾经的同龄人已在大学当中或已如鱼得水,或正反思神伤,不禁低头细想,才发现,留学申请终不过是一件小事。

前留学时代的

少年生活
当然,留学申请的开始总是吓人的。TOEFL,SAT,AP……这些在那时仍意义不明的舶来词汇,伴随着110/2300这些看似巨大的数量级,如洪水猛兽般震撼着刚入高中的16岁少年的头脑和内心。刚入高中却已背负着100/2000或110/2300这种巨大数量级的重任,少年们几乎废寝忘食,却成天抱着红宝、绿宝书一阵狂啃。国际部的学生已为看似宝贵的GAC磨破头脑,而本部的学生在课上诗词勾股动量平衡后,仍要赶赴各大英语培训机构,接受老师关于黑格尔,雅戈尔和腾格尔的人生哲学“洗脑”。上课背单词,回家刷美剧,少年们的生活为“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和“科学美国人”所占据(当然,心照不宣的,我们的课余也有着密室,桌球,KTV和电影)。

伴随着分数压力同时而来的,是一些我们前所未闻的所谓的活动。高中里数以百计的社团和社会上纷杂的活动是很多同龄人初中未曾见过,也未曾想要接触过的。而像很多同龄人一样,我也成为这洪流中随波漂逐的一株枯木。我曾为商赛中大家的全副武装所深深震撼,我也曾是模联会议中不知所措的一员。我曾寻访社区孤寡老人,试着让自己的活动增加一份公益性。我也曾努力说服自己,让自己的活动列表在填写时能有些“合理的膨胀”。我们做着在之前的生命中鲜有耳闻的学校中和社会上的活动,但却总无暇思考活动之于自己的意义,只是“飘浮”。初心或许未曾改变,但在活动将完成之时,我们心中却难免起些涟漪:哈哈哈,我这个活动会不会对申请帮助很大啊。而三年的光阴,也就在这思考与飘浮的接合处,一瞬而过了。


申请季备忘录
学生深受茫然之苦,家长为了孩子也是挤破了头。像很多学生一样,很多家长虽是帮学生做出留学决定的一方,但他们对留学的了解也仍是几乎为零。只是从亲友,同事等有限的消息源中,家长在留学申请初期了解到的信息,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一条——“中介”。

至此,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们开始奔波往返于写字楼的各楼层与隔间,听着笑脸相迎的销售规划着孩子,甚至自己后半辈子的美好未来。“孩子要有100+和2200+才能冲刺美国前30名的好学校啊…”从顾问的语重心长中,我们第一次了解到了成绩的重要,而所谓“大名鼎鼎”的US News排名也成了使我们考虑学校时心头难免疙瘩的一块尖石。

随着申请季的开始,我们加入了一个又一个留学生的微信群,朋友圈开始充斥家长转发的“美国读什么专业可能跻身土豪”、“搜狐张朝阳解读:出国留学真正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之流的大讨论。我们开始对墙上高挂着的、精致木框装裱的哈耶普学长的照片有了一份崇敬和羡慕,但同时我们暗地里也憧憬着那些低分,不被看好学生的逆袭故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随着申请截止的步步逼近,CUUS,CC和学校官网,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将自己淹没在信息的茫茫海洋当中,似乎那黑白屏上的冰冷文字是我们在迷茫、无助和崩溃边缘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我们翻烂论坛,不放过前人一丝一毫的申请经验(或故事),读过后却总深感自己的不足,且后悔已无时间弥补。我们抓过一本本指导书,贪婪地汲取着“成功申请文书”中的每一种立意,句型甚至于素材,却仍是无奈自己文字的苍白无力,只是独自在黑夜中彷徨踱步。在Initialview的上传按钮前,我们或许都会纠结许久。而对CommonApp上那20个空格(My Colleges),我们更是反复增添、删改,时而觉得以自己的资质仍有机会冲高,时而又扪心自问是否会遭受“全聚德”。直到点击最后一所学校的Submit键时,心,仍是悬着的。

终于,申请结束了。




大喜大悲至无喜无悲

而我们却不曾想到接下来等待的日子,更是难熬。

每年只有在等待结果的这一段日子,百度的SAT吧才会由一个曾经讨论SAT答案的贴吧,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申请交流的百家讲坛。如一场政治运动一般,大家热火朝天,不辞辛劳地在论坛和贴吧上发帖,回帖,昼夜不息。那段日子中,细微到甚至如某一所不知名的文理学院冬天的雪有多大的这种问题,你都可以在贴吧中找到。对于如UCB这种更为普遍和受众广泛的一些学校,一封平常的宣传邮件都能引起一场关于“学校招生标准的大讨论”。我们揣测着字里行间,分析着往年数据,期待着从一封推荐信的邀请中推知出自己录取几率的大小。Case Western 成了众人皆鄙,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而整个加州系统和波士顿大学的历年录取决定又令我们咂舌,不敢苟同。

似乎申请季让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高度亢奋却又些许错乱的状态中。有人一觉醒来,一念过头,忙抓枕旁的手机,登上贴吧查看申请见闻。又有人彻夜不眠,只是一遍遍刷着portal,只是无谓地等待着命运的抉择。有人惊呼,发帖说自己被XX梦校录取,一感申请路上之不易。大家也都纷纷应和,或有或无意识地,在键盘上缓缓敲出“CONG”的字样;而又总有落寞者,只是痴痴望着拒信上的“Sorry”和“Regretful”,将自己埋入被子里,或抱头大叫,或辗转痛苦,终究归于平静。

而就在北京时间4月1日清晨,随着全国各地学生的几声清脆的鼠标或手指敲击声,ivy day结束了。对于绝大多数申请者来说,这融合数年努力的留学申请的结果,也就尘埃落定了。

无喜无悲,一切都平静得出奇。


喧嚣与躁动后的洗练
喜者,兴奋已经散去,开始谋划着大学生活,广交校友。而悲者,悲伤早已逆流成河,或是汹涌爆发,已然陨落,亦或是内化入体,攒足了劲憧憬未来。网上的SAT吧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卖答案的帖子又重新被顶到了首页;而周遭中介的大肆宣传,也逐渐暗淡。我们的生活中,也只留得家长或同学偶尔的一两句问候:“接下来准备干嘛啊?”

一场为期三年之久,在最后一年中达到顶峰的留学“风波”终于算是结束了,终究落入了生活。留学申请,可以像一些人所说的,是为未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锻炼和准备,也可以像这里所说的,是一场注定落入平静的风波。但留学,又何尝不是我们这平凡生活的一部分呢。

这一点,至少在我们的美国同侪身上是适用的。对他们来说,“留学”,只是申请大学。很多人都将它看作他们教育体系当中相当正常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有甚者,会直接跳过大学进入职场,或是在大学之前给自己留出一年Gap Year来充实自己和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而就申请大学的这个过程来说,我们所头疼的标准化考试只是美国本地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外,对自己多年积累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一个测试。而需要我们绞尽脑汁规划的自我满意的活动和竞赛获奖列表,在本土学生处,也大多是自己长期兴趣和已开展事业的发展和延续。最后,诚然在文书和申请包装方面,美国有着更为成熟的公司,能用各种强大的资源帮助学生去到想去的学校。更多的中产阶级学生是得益于美国各学校完备的counselor和advisor资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产出了精彩的文书和申请材料,也申请到了很好的学校。


恳切的话

留在最后说


或许,我们仍会认为,自己作为国际学生,在国情和背景上并不具备像美国学生一样的基础。但在我眼里,将一个美国孩子的成长过程放在我们中国学生上并没有过分的不妥,也就是说,在我看来,作为我们中国学生,按照一个美国本土学生的申请思路是有可能成功的。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在留学申请的准备之中需要重视的将会是:

1)掌握一门语言(从而取代之前对TOEFL,SAT等的一系列应试方法的学习);

2)发展并深入开发自己两到三门的兴趣(而不是茫然对活动的拼凑,堆砌和拿来主义)

3)最终,训练自己较为成熟的自我剖析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匆忙寻找和对所谓“中介”的一昧依赖)如果可能的话,这一点的培养应当是和掌握语言共同完成的。

如此,我们在留学申请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就较为明确而自由,与之前较为零散和迷茫的准备过程有所不同。





注:

  •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和Friends,The Big Bang Theory一起,成为炙手可热的刷英语材料。
  • 商赛:入门级课外活动,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公司运营与投资。
  • 模联会议:入门级课外活动,Model United Nations模拟联合国。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代表,参与国际热点问题讨论会议。
  • US News:“熟记于心”的美国大学最具影响力排名。http://www.usnews.com/
  • CUUS:中国学生最常用的美国留学论坛,公益性质,大本营。https://www.cuus.info/forum.php
  • CC:美国学生最常用的大学申请参考网站,经典。http://www.collegeconfidential.com/
  • Initialview:即兴互动对话式面试服务,可在大学申请中提交作为立体展现自我的辅助材料。
  • CommonApp:Common Application,美国大学本科通用申请系统。
  • Portal:这里指提交每个学校为每个申请人创建的学生系统,刷portal一般指申请人心急如焚地查看自己的“申请材料”有没有齐全,“申请状态”有没有改变……
  • CONG:一般用来表示对拿到名校offer的人的称赞,略带憧憬和欣羡。
  • Ivy Day:每年的4月1日愚人节前后,是美国大学常青藤学校发放offer的日子。




关于淳熙
我们做教育。我们的定位是服务于每个家庭的教育顾问。我们与每个学员,每个家长共同成长。我们更关注过程。我们相信,只要有长期不懈的努力,过程自然会带来与之相应的结果。我们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北京: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西区10号楼2905
湖南:长沙劳动西路259号,恒力卡瑞尔,905
山东:济南高新区舜泰广场,8号楼西区2202D
400-890-5007
info@polarisanddawn.com
www.polarisanddawn.com


    关注 淳熙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