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为什么有人们热衷参与“微笑挑战”?

 

Q&A141201  问:为什么有人们热衷参与“微笑挑战”?  答:“微笑挑战”是在感恩节发起的一次微信朋友...



Q&A141201

问:为什么有人们热衷参与“微笑挑战”?

答:“微笑挑战”是在感恩节发起的一次微信朋友圈传播的“点名”游戏,当你被朋友“点名”邀请后,如果你愿意参与,那么你在朋友圈里发两张或更多张的照片,其中左边是点你名的朋友的照片;最右边是你自己的微笑照片,并同时点10位其他朋友的名,邀请他们接力“微笑挑战”。“微笑挑战”从11月27日开始发起,迅速在短短时间内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跨过海峡,越过重洋,俨然成为这几天的时尚。

人们之所以对“微笑挑战”趋之若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因为它迎合和满足了人们的亲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即与他人联系的需求。这种根植在人类基因里的需求是一个人天性的反映,它与人类长期进化演变历程中的群居生活有关。

因此,人们接到朋友的“点名”邀请通常是一件带来积极感受的事情。尽管有不少人会抱怨不堪朋友“点名”的烦扰,但真正令他苦恼的应该是当朋友圈被“微笑挑战”刷屏时,却始终没有接收到任何一位朋友的“点名”邀请。被“点名”意味着你在朋友心目中是有价值的,起码是令他人“想得起”;而无人“点名”则往往意味着被排斥,没有人“想得起”自己。

哪怕你在“点名”游戏中被朋友点名邀请了,你什么都不做,甚至高冷地不屑一顾,但被点名已经足以让你的自尊得到小小的满足,不再为担心无人“点名”而焦虑。而一旦你试图“点名”邀请其他朋友参与游戏,事实上你又将面临另一种焦虑:如果你的朋友们都不回应,那么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不爽的事情。所以,人们在参与“点名”游戏时,会仔细斟酌、评估到底“点名”邀请哪些朋友会给自己“面子”,将游戏继续接力下去。

特别是,如果“点名”游戏被赋予了某种噱头或者积极的价值负载,那么它就不仅满足人们的亲和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利他倾向。“冰桶挑战”之所以会成为风靡全球的活动,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次“点名”游戏,更是一种可以帮助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公益行动。“微笑挑战”也类似,尽管它并不具有公益的目的在里面,但传播微笑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着积极价值负载的“好”事情。

当然,也正如一些批评者所诟病的那样,“微笑挑战”也同样满足了一些参与者“自我表露”的动机需求,大大方方地秀出自己的自拍容颜。通常,喜欢自我表露的人更容易在社会生活中拉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更可能具有亲和力;而一个人的自我表露,常常也会激发另一个人的自我表露。设想一下,当你独自乘火车的旅途中,邻座的陌生人搭讪,只要你不讨厌他,当他向你吐露自己的一些“私事”时,如果你有所共鸣,多半也会把自己的类似“私事”倾吐给对方。那么,当一个你熟识的朋友秀出自己的照片,然后“点名”邀请你也参与,那么,即便你平时没那么爱“自我表露”,在“点名”游戏的情境和氛围下,你秀一张半遮半掩的自拍也就不那么难为情了。

不过,“微笑挑战”的热度通常在特定的人群扩散,从年龄上,传播的主体是90后群体为主;从人格特质上,喜欢自我表露的人更踊跃参与;从行为习惯上,将微信作为社会互动主要途径的人群相比于仅仅将其作为工具的人群也更热衷参与和传播“微笑挑战”。

(本次回答主体部分摘选自唐映红腾讯《大家》专栏文章:《微笑挑战背后的人类心理弱点》,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访问专栏刊文。)

2014-12-01

--------------------------------------------

PsyEyes从11月起启用新的心理学问答备份地址,添加QQ:1274866349,每天公号推送的原创心理学问答将同步在此备份地址更新。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