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贫穷会使人变“蠢”吗?

 

Q&A140916  问:贫穷会使人变“蠢”吗?  答: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根据经济地位的社会分层与人群的平...



Q&A140916

问:贫穷会使人变“蠢”吗?

答: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根据经济地位的社会分层与人群的平均智商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也即是,社会高层的平均智商高于社会中层;社会中层又高于社会低层;社会低层至少要高于社会底层。尽管这只是基于社会大样本的统计数据,不能加诸于个体(如,你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更有钱,就以为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起码反映了一个普遍的趋势:跻身越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总体上需要越高的智力水平。

这种趋势其实很好解释,除了少数因彩票或继承而获得巨大财富的个体,人们要从竞争的人群中获得更高薪的职位,或抓住转瞬即逝的创富机会,或持之以恒地在激烈竞争中拓展事业,无不需要更高的智力水平。像阿甘那样仅凭借执著的精神和简单的信念就能“成功”,在现实中也属于凤毛麟角;相对于同样拥有执著精神和信念的人群来说,高智商者仍然更容易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地位。

简言之,智力水平在群体水平上影响了平均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分层某种意义上也是看作是智力的分层。当人类社会越来越趋于复杂,复杂到只有少数智力精英才有机会接受到更精致的教育,理解和主导日趋复杂的社会。像美国华尔街几乎就成为智力精英的俱乐部。

如果仅仅比较贫穷的人群和富裕人群的认知方式和决策模式,亦可反映出明显的差异。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的观点,每个人大脑的“带宽”(bandwidth)是有限的,而贫穷的人在面临问题时,大脑的“带宽”将被眼前的资讯所占据,而腾不出从容思考,多维权衡的足够“带宽”来。因此,穷人的判断和决策质量将不如相对富裕的人。穆莱纳森所谓的“带宽”,其实也就是“认知资源”。从认知心理学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资源都是有限的(当然,不同的智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认知资源的限度不尽相同,如高创造力者的注意广度就要明显高于普通人)。当在面临一些重要问题时,“穷人”不得不把有限的认知资源耗费于对眼前细节的反复掂量上,而不会像“富人”可以“跳”过这些细节只思考更重要和本质的主题。

例如,同样是安排出门旅游,“穷人”必须把出行前的大量心思和精力耗费在如何节省费用上,包括在住宿、旅游项目的安排上都必须精打细算;很多时候甚至要想方设法“合理化”诸如为什么到海南不安排潜水这样的琐屑问题。毕竟不能让一次旅行就令家庭陷入拮据和困顿。但“富人”出行只需要考虑怎么玩更开心,以及如何安排更舒适,费用不用过多考虑。出门旅游或许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涉及诸如投资、离职、结婚,等更重要事情上,认知决策质量的高低就可能攸关人生的定位和发展

由此,经济地位上的差异不仅是智力水平的反映;而且社会经济分层的较低地位也意味着认知决策的更低质量,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对个体而言,贫穷未必使人变“蠢”;但对群体而言,贫穷更容易使人变“蠢”。

2014-09-16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