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赣州建春门浮桥一年轻女子跳江|赣州自杀事件频发,这都是怎么了?

 








3月15日晚8时许,一名年轻女子从赣州建春门浮桥上跳江,女子跳江瞬间,一名男子跃入江中相救,并连呼“有人跳江了,快来救人”。






危急关头,看护浮桥的章贡区应急救援协会救援队队员庄学江立即组织4名救援队员驾驶两艘冲锋舟赶去救人,并最终成功将跳江女子和救人男子一同救上岸。被救两人当时身体状态都较好,只是冻得直发抖,之后章贡公安分局水上派出所民警随即驾车将女子和救人男子送往市立医院检查。


庄学江称,两人的年龄均为20多岁,女子是跳江而非失足落水,至于女子是哪里人,她与救人男子是什么关系,目前还不得而知。





每年,都有很多人选择非理性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们究竟怎么了,为何要用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日益沉重的时代拷问。



南康区芙蓉医院桥下,15岁男孩因父母离异跳河身亡。
3月1日晚上12点许,南康区芙蓉医院桥下,一名15岁男孩跳河身亡,据知情人透露,男孩是因为父母离异,心理不能接受,毅然跳入河中轻生。







赣州女子飞龙大桥跳河轻生

2016年1月19日下午,一女子在赣州市飞龙岛大桥跳河轻生,幸得理工大学一学生及时救援。




章贡区八境路一女子在防盗窗外欲自杀跳楼。
2016年1月4日上午,赣州章贡区八境路29号一女子悬空在距离地面约8米处的2楼防盗网窗外,经过数十分钟的紧张救援,消防官兵成功将该女子救下。据了解,该女子疑因与男友感情不和而跳楼。



 

[b]2015.12.25日,赣州9岁小学生上吊自杀。[/b]一名9岁的小男孩在自己家中卧室上吊自杀,晚上20时30分许送至医院重症室抢救,不治身亡。据了解,该男孩因为放学晚回家,被父母批评教育了一番。


据章贡分局解放派出所民警了解,这名小男孩在家中自己房间的窗户上上吊,被父母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于当晚20时30分许送至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民警从男孩父母口中得知,当天下午孩子下课后贪玩,回家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些,父母担心其安全,因此对孩子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会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自杀。



男孩父母悲痛地告诉民警,因为自己生了第二个孩子后,把重心都放在了第二个孩子身上,对才上小学没多久的男孩一直疏于教育,导致其性格内向,时间久了,和父母也越来越生疏了。直到事发当晚,他们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能严厉了一些,竟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地球上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每年共有80多万人自杀身亡,许多人自杀未遂。自杀是影响家人、社区和整个国家的悲剧,对死者亲友造成持久的影响。


频繁发生的自杀事件总是令人心痛,导致自杀行为的事件和因素,对预测和干预自杀来说或十分重要。


有些自杀没有明显诱因

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就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可以维持人体的思维、情绪、行为等。


简单来说,人在没有其他明显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现的自杀,可能就是高级中枢神经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信号”,即神经递质出现功能缺陷,引起人体的不当思维、行为或情绪。这一类人的自杀通常并没有明显的诱因。
文化因素、失恋、挫折
都可能导致自杀


文化、失恋、挫折等都是可能导致自杀的社会学因素。黄悦勤介绍,有些人在疾病状态或非正常状态时会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有些自杀是由疾病引起的,其中多数为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统计,自杀者罹患精神障碍的比例为63%,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



心理素质同样重要


遇到同样的情况,不同人的反应也大不相同,个人心理素质是否也会影响自杀倾向的产生呢?


张玲表示,自杀既有外界因素的刺激,也跟人们的个性有关。同样应激条件下,有人应付自如,有人却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显然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






人在应激处境下,可以运用自己的资源和社会支持,提高应付能力,克服面临的困难,达到心理平衡。


如果个人心理素质不良,包括未树立正确人生观、缺乏精神支柱、胸襟狭窄、自尊心强、性格偏颇爱走极端,适应能力差等,则往往在遭受应激时,缺乏周密考虑而出现一念之差,任凭自己的冲动驱使而导致自杀。
注意!
周围人老把“没意思、没劲”挂嘴边,
得提高警惕了!

同很多疾病一样,自杀也可以预防。
大约三分之二的自杀死亡者患有精神障碍。
这种精神障碍可能是抑郁症、酒药依赖、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本身患有癌症等,觉得治疗没有希望,在这种基础上可能伴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可能出现自杀行为。”但也有部分人是冲动的自杀。
  
要预防自杀,准确把握患者自杀前的一些征兆异常重要,下面以抑郁症患者为例。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绝大部分患者知道这种想法并不恰当,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自杀行为,但这少部分人的行为仍然有迹可循。


1. 通常来说,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停药后,病情有所波动,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新的治疗尚未及时介入,患者可能会出现轻生的想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但病情在这段时间内有可能继续进展,需要特别关注。
  
3. 如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抑郁情绪很严重,没有原因的病情突然好转,有说有笑,这也需要家属高度注意,“有些自杀意念比较坚定的患者,会伪装病情转好,让周围人放松警惕。”
  
4. 有些人会偷偷写好遗书,周围人注意关注其朋友圈、微博等,如果内容多为负面、极端情况,需引起注意。突然将银行卡密码装作无意告诉周围人、安排家里老人、小孩事宜,如果平常没有这样的行为,这种类似“安排后事”的行为需引起注意。
  
5. 有些人会直接声称要自杀,“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劲”是有些自杀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黄悦勤提醒,周围人可以从中注意,预防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行为特征

1. 十分坚决而隐秘
2. 多发生在疾病缓解的初期
3. 多发生在清晨
4. 当患者有绝望、后悔、自责和焦虑性抑郁症状时十分容易发生自杀
5. 药物治疗开始后的两周内,由于药效还未发挥,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容易发生自杀
6.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时,容易发生自杀
 
自杀能预防 是真的!自杀是可以预防。有些自杀稍微进行干预,就可预防,“人的心态就好像一个天平,进行简单的干预就有可能改变方向。”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有效抑制患者的自杀行为。


在此,我们也向全社会发出呼吁:真心关爱是预防自杀最有效的武器,预防自杀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我们大家联合起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才能及时帮助那些处于危机中的人,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via 赣州晚报、网络综合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更新内容不易,十分感谢大家,希望大家能理解支持】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