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系统训练第四课----面对光与色

 

提到光与色我们就必须提到印象派印象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19世纪60...





提到光与色我们就必须提到印象派


印象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的印象派,扔掉了16世纪以来的褐色调子。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他们在户外阳光下写生,运用自然光,力求画出主观感受,强调个人风格,它使绘画摆脱了传统题材的束缚改变了程式化。印象派历经三个阶段,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它们在色彩上发展与革新,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
印象主义观察自然景物千变万化,捕捉不同阳光下色调的美,以感性为出发点,忽视物象的造型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表达瞬间的印象。他们研究记录物体环境反射,对固有色加以分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颜色的,色的光赋予的。物体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色相。代表人物:德加 莫奈 雷诺阿
新印象主义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把光和色上升到研究的角度,使绘画更加科学性。认为一切事物的色彩是分割的,把不同的纯色以点和块的形式调混排列或交错在一起,不在调色板上调色,使饱和度和明度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画面上由很多点块组成,好像缤纷的马赛克,称为“点彩派”。代表人物:修拉 
后印象主义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在再现和对光色的描绘,强调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线条色块。他们反对分割色彩,大胆采用平面鲜明的色调,纯度高,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代表人物:塞尚 高更 梵高
二、画家们将色彩规律运用到画面里
1.明度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印象画派认为一切色彩发源于光,是由于光照产生的颜色,颜色也有明度变化,即色相环。指黑白灰的层次,即素描关系。柠檬黄的明度高,蓝色和紫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是中间明度,红色和蓝色属于中低明度。他们用颜色间不同色差对比取代了早期对明暗色(黑色褐色)的对比运用。影子不以黑色表示,而是涂上了色彩。高明度基调明快,纯洁;中明度基调朴素,平凡;低明度基调沉重,阴暗。梵高后期作品《向日葵》浓烈的黄色调,明度极高。 

2.色相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对比:当两种颜色同时并置在一起时,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分为原色对比,间色对比,补色对比,邻近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冷暖色相对比。色相环中临近5%距离的为同类色,是对比最弱的颜色。色相之间距离45%角度的是类似色,是弱对比。例如红和红橙。它们对比和谐雅致。色相之间距离在100度以外的为对比色,是强对比。例如红和蓝紫。给人感觉鲜明丰富。色相之间为180度的为互补色,是最强的对比。例如红和绿,橙和蓝,紫和黄。给人感觉刺激。色彩的补色法则在印象派画里频频出现。梵高的作品《夜间咖啡屋》,运用红绿补色对比,视觉效果强烈。梵高的作品《星空》,运用蓝色为底,橙色点缀,画面跳跃。

3.纯度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即灰与鲜艳的对比,色彩中的纯度对比,纯度弱对比的画面视觉效果比较弱,形象的清晰度较低,适合长时间及近距离观看。纯度中对比是最和谐的,画面效果含蓄丰富,主次分明。纯度强对比会出现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现象,画面对比明朗、富有生气,色彩认知度也较高。高纯度强烈冲动;中纯度文雅;低纯度平淡消极。以鲜明的为的画面上,兼有少量灰性色,鲜艳色会更加鲜艳,效果更明亮。梵高的油画色彩强化对比、色彩平涂,常常用纯颜色直接作画,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这使色彩被赋予了一层独特人性的魅力。

4.冷暖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暖色:热情 喜庆 积极 有动感。冷色:寒冷 安静 收缩 缓慢。蓝色最冷,橙色最暖。蓝橙对比冷暖最强烈。红和橙;蓝紫和蓝绿为弱对比。蓝和绿;蓝紫和黄绿为中等对比。物体的受光背光受冷暖变化,受光偏暖则背光偏冷。不同时间冷暖也不一样,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抓住对象记录在画上。梵高《广场上的咖啡馆平台》通过灯光的暖色和夜色的冷色对比效果强烈。莫奈《干草垛》系列通过环境色对草垛的影响,呈现出冷暖色彩绘制的亦真亦幻。 

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 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

因此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

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

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

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

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环境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体色十环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

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
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

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
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
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

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


    关注 博图画室微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