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独行于天地之间,我亦患山水癖

 

游象鼻山,寄徐霞客。...



▲ 孤独及其所酿造的



▌游象鼻山,寄徐霞客

“又半里,抵石山南行麓,则三教庵在。

庵后为右军崖,即方信孺结轩处。方诗刻庵后石崖上,

犹完好可拓,其山亦为漓山,今人呼为象鼻山,

与雉山之漓,或彼或此,未知担当谁左。

山东南偶亦有洞,南向,即在庵旁而置栅锁,

因土人藏蒌其中也。”

出滨江路,过文昌桥,绕开黄牛党和推销

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检票,入园,满目观光客

蠕附在山水和人造景点之上,水月洞中

探水中月,方言里伸出自拍杆。

方信孺的云雅轩长废久,我亦患山水癖。

碑文石刻麋集,古人雅癖成文物,而今我却

忌惮《旅游法》。听说你当年拓碑甚是辛苦,

不如我现在掏出手机按快门。然而对这些石刻诗文

我并无耐心辩读完,秒发朋友圈求点赞

雉山埋首于电力公司内,茂林绿树围起象鼻山

山东南有三花洞,洞藏三花酒,酒糟香里

不见当垆卖酒人。“先生,买点桂林三花酒回去

送给亲朋好友吧。桂林山水带不走,要带就带三花酒。”

“洞不甚宽广,昔直透东北偶,今其后窍已叠石掩塞。

循石崖东北,遂抵漓江。乃盘山溯行,

从石崖危嵌中又得一洞,北向,名南极洞。

其中不甚深,出其中前,直盘至西北偶,是为象鼻岩,

而水月洞现焉。盖一山而皆以形象异名也。”

南极洞中甚是凉爽,洞壁濡湿阴暗,向前数十步

洞口敞亮,草木掩映,“这就是大象的眼睛了。”

从象眼往出去,人间城郭与群山互不相让。

导游口中的神话传说自然是一种致幻剂,“这是神石,

摩挲三遍可保家人平安。这是放生池,买鱼放生,

多积善德。”你穿过烟火缭绕的云峰寺,绕山而行

见雨后漓江浑浊,游船竹排穿梭其上,犹如街市。

后退,见象鼻汲水,水月洞圆,

再后退,风景如明信片般

投递进过往的回忆里,它曾出现在小学课本里

以一种奇异的形象攫取过你儿时的好奇心。那时

世界就像一只万花筒,在你的想象中盛开出千万种模样

而今,你从两个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面前走过,

再也没有合影留念的愿望。

“飞崖自山顶飞垮,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剐成门,

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

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漝波,‘水月’之称从此。

而插江之涯,下垮于水,上属于山,中垂外掀,

有卷鼻之势,‘象鼻’之称又以此。”

拾阶而上,过一步避让两位游客。山顶观景平台

变身圆形小剧场,天地的帷幕,山水的背景

每个人都毫无厌倦地表演自拍的独角戏,每个人都是

自己的主角,却又期待他人成为自己的观众。

阳江之名已被注销,本地人给了它个更为艳俗的命名:

桃花江。既无桃花夹岸,也无江水奔流,

堤坝筑起湖泊,水位抬升游船,阳江在此止步,

望着漓江悻悻拍岸。再也不能在沉默中静观自得了,

每个人都在要求你让一让,“ 不要挡住我的镜头。”

再也不能眼观山水,耳听万籁,心纳万川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你,“ 吾独行于天地之间。”

不禁黯然神伤,被汹涌的人潮拍打回岸。

在书房,我从书架上抽出两卷本《徐霞客游记》,

跟随着你翻山越岭,看明月清风,吹拂着衣襟,

你我相顾无言,在黑夜里,写下各自的诗篇。

2015年9月15日于桂林

注:诗中灰色字体部分摘自《徐霞客游记》

漓江中间隆起腰身的那座山,就是象鼻山

和几百年前徐霞客看到的漓江没什么不同
象鼻山的东南方向是穿山塔影

山下便是桂林城,人间城郭与群山互不想让



    关注 春天的蜂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