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荐读丨对话与反复的艺术

 

对话与反复的艺术—读王奎山《画家和他的孙女》有感15汉本1班凌谢丽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



对话与反复的艺术

—读王奎山《画家和他的孙女》有感

15汉本1班   凌谢丽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欢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不是树你怎么能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王奎山先生的这篇《画家和他的孙女》是一篇曾经荣获《小说月报》年度最优秀奖的作品。我认为,从艺术角度而言,这篇作品之所以能一举获得如此高规格的大奖,最重要最突出的一个原因,无疑是作家那对话与反复的手法在作品中的得心应手的运用。


你瞧,围绕着“一棵树”,“一只兔子”和“一匹马”,画家和他的孙女之间的对话是那样的简介却又那样的充分,那样的富有趣味又满含意味,既生活化又艺术化的对话过程中,不但作家已在润物细无声中极自然、极从容又极完整地完成了对故事的讲述。我们也同样已在兴致盎然又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那种既有快感又让你不能不带着这种快感去思索故事的意蕴的阅读境界—如此,这篇几乎通篇全为对话的结构组织形式的文章,使自然要给我们深深地印象了。


当然,在读这篇作品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深印象的,还有王奎山那深厚艺术功力在反复手法的运用上的充分展示。读罢作品,这篇作品那几乎通篇的对话,由三个单元(树,小兔子,马)组成的,而在这展开三个由对话组成的情节单元时,作家唯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是反复—几乎是完完全全的,而且显然是作家所刻意为之的句式,句型甚至是词汇的反复,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简单甚至单调。但正是在这看似简单甚至反复过程中,思维僵化,因循守旧的画家形象甚至和天真又奔放的活泼的孙女形象,却不仅一步又一步、一层又一层地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更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充实和强化,并在这种充实和强化中最终显现了这两个形象的完整与生动。与此同时,由于反复的过程又是一个很明显又很有效的铺垫的过程,所以当作品的情节在结尾处出现了陡然又合情合理的转折—孙女画的老母鸡居然获得了国际儿童展的一等奖时,它所揭示的作品的题旨,或者说是它所留给我们的那种思想(当然同时又是艺术)的冲击力,也便毫无疑问地显得更加的强大和更加的深刻了。


是的,因为对话与反复,王奎山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荣誉。

是的,因为对话与反复,《画家和他的孙女》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文章来源于读书月活动一等奖得主

编辑丨万诗雨

总编辑丨熊琦琳


    关注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大学生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