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们错怪了你们

 

也许,是我们错怪了你们对于内地人来说,提及香港,未必陌生,但深谈香港,却也未必熟悉。脑海中蹦出的关键词几乎成...



也许,是我们错怪了你们
对于内地人来说,提及香港,未必陌生,但深谈香港,却也未必熟悉。




脑海中蹦出的关键词几乎成为了对香港的思维定式: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地理面积小,建筑高耸入云,蜗居……


但我们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近些年来,香港反内地情绪莫名高涨,特别以“占中”事件作为高峰,港人对大陆人的态度也愈发不友好,遗憾的是,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并没有好转的迹象。我们似乎也感到很无力,不知如何才能稳住香港同胞的心。

处于内陆的我们只当是政策或政治或制度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差异等等国家政府层面的因素使然,对港人排斥内地的情绪很是不解与无奈。有人认为是港人看不惯大陆发展速度快于香港,由此心生不满与怨恨,这似乎有些道理,但内陆人不了解的是,其实香港民众们的不满情绪更为直接的,恰恰就是内地民众所带来的。

主要是由于内地人扮演的3种不同的角色所引起的:
学霸 + 土豪 + 强盗
学霸


据亲历者回忆,大概十余年前,也就是21世纪初,前往香港的大陆游客剧增,(这和政策因素有关,)与之伴随的就是一批大陆的优秀学生涌入香港各大学。内地生都熟悉,能到香港上大学,那水平在内地也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但问题在于,香港本地的学生并不能做到人人都那么优秀,这种“后来者居上”的现象定会招致本地人的不满。再加上该现象是突发的,且没有半分收敛反而呈扩大的趋势,这带给香港青年一代的影响冲击就很明显了。流行于年轻一代的普遍的直观的感受就是:你占了我的地盘,你比我强,你抢了我的工作。于是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来资源的极度有限就已在他们身上压了沉重的担子。压力过大的年轻一代紧绷的弦渐渐松开,进取的心也逐渐由于疲倦而转变为了怠惰,这使得香港年轻人的竞争力普遍不足,而此时大陆人似乎就成为了他们合理的发泄对象。
土豪
买买买的浪潮增加了港人的厌倦,让港人觉得内地人都是土豪。

由于种种原因,同样的奢侈品,内地的价格总是会贵上不少。所以无论去哪旅游,内地人都习惯性地买买买。再加上近几年兴起的代购潮流,我们只需足不出户在手机上点几下,自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货品。这些举动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甚至还在为科技通讯运输行业的进步发展拍手叫好时,殊不知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在当地人心中甚至引发了仇视的心态。因为奢侈品毕竟是奢侈品,大多数当地人在爱马仕专卖店也只是window shopping,但从他们眼中看到的,那些冲到店内随便逛一圈就能买走很多的都是大陆人,难怪以为大陆人都是土豪。甚至因此,这些奢侈品店曾经有过欢迎讲普通话的人而不欢迎讲广东话的人的不成文规定,港人在自己的家乡受到了排斥。怪之者谁?在商家的催化下,一大批吸引内地游客的内地品牌商店也随之建立,让内地游客体会到亲切感的同时,加剧的反而是港人的生疏感。在他们的眼中,城市是为游客而非为当地居民而建的。表面上,甚至在内地人看来,这种现象是两地的文化融合、渐趋统一,但实际上,却是将两地人心中的沟壑加深了,特别是港人对内陆人的态度,如同文化被侵略者与侵略者的关系。
强盗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日本同样是一个面积不大、人口稠密的国度,到日本旅游的中国国民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却没有引发类似的问题呢?据生活在香港的同胞介绍,这是因为香港的居民住宅区和旅游区是合为一体的。这就会出现一种谁遇上都会不爽的现象:自家门口的日用品商店的货物被前来旅游的游客抢购一空;或是商店经营者从中窥见商机,借机抬高物价,使得常住居民也被莫名其妙的物价增长所牵连,这种事放在谁身上都会不开心,再寻不开心的原因,很自然地矛头就指向了蜂拥至港的内地民众。

群众往往将最直观的感受视为问题的根源。就像当年义和团的兴起过程,群众看不到制度层面的问题,更没有可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将自己处于水深火热状态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洋人涌入。或许例子不恰当,但近年来香港人对内陆人态度的变化一定与此有关,而绝非仅仅对是国家政府层面的不满意。
也许,是我们错怪了你们。
你们事出有因,我们也该尽力避免。
也许,本就不应该把你们和我们割裂开来看。
多少年来,提到香港,我们于法理上知道那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于情理上,总是难将两地完全融为一体。
这缺乏的是两地的沟通交流,更是一种文化认同感。树立了积极的观念,那语言便不是问题,差异也不构成障碍,更能弥补的是香港人由于历史因素而缺乏的归属感。


    关注 外交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