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最高下跌93%:一部电影拖垮一家新三板公司

 

在过去几年的电影电视投资热潮中,投资项目型影视娱乐公司的投资者需要注意了,泡沫总会过去,一地鸡毛不会太远。...



文丨读懂君    来源丨读懂新三板(ID:ddxinsanban)

因为拍了一部电影,市值一度高达9亿元的春秋鸿资不抵债了。

更可怕的是,由于二级市场股价最高下跌超过93%,公司大股东在P2P平台的质押融资不断补仓,目前大股东所有持股都已经质押完毕,并且处于平仓边缘。

尽管读懂君不愿意相信,但不得不承认,春秋鸿极有可能成为枫盛阳第二。这样的案例在新三板会越来越多,这并不奇怪,这才是真实的商业世界。

但在过去几年的电影电视投资热潮中,投资项目型影视娱乐公司的投资者需要注意了,泡沫总会过去,一地鸡毛不会太远。

是时候反思了。

1、一部电影拖垮一家公司

其实单论电影,读懂君还是蛮喜欢春秋鸿这家公司的。春秋鸿代理发行的《暮光之城4:破晓(上)》和《暮光之城4:破晓(下)》,读懂君就比较喜欢;春秋鸿投资的《钢的琴》,虽然票房惨淡,价值观也未必高明,但是确实属于近年来低成本电影中拍得不错的。

尽管如此,在4月6日晚公布年报之前,市场早已知道公司业绩会有多糟糕。一切都是因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部电影。

说到这部电影,你可能没有太多影响,但是如果说“范冰冰马震”,你肯定就知道了。没错,就是你熟悉的这个画面。

在挂牌新三板前,春秋鸿2013年的营收1.69亿元,净利润1497.78万元,公司显然不希望仅仅满足于此,当然想做大项目。于是,在2013年9月,春秋鸿请来了范冰冰、黎明开拍《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为了拍这部电影,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北京春秋恒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秋恒泰)。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总投资1.25亿元,春秋恒泰投资6550万,影片上映后春秋恒泰可以按照总收益的50.84%获得回报。

很快,也就是在2014年上半年,电影拍好了,但是由于后期制作周期的延长以及档期变动,直到2015年7月30日才正式上映。

虽然如此,二级市场上股价倒是没捺下,股价从2015年年初的23.2元飙涨至7月3日的51元,市值也从4.1亿飙升至9亿。

趁着这股东风,公司在电影放映前开始了做市。做市商拿到手的价格是每股14元,当时看很便宜。

但2015年7月暑期档的热门电影是《大圣归来》、《捉妖记》,分别取得9.56亿和24.39亿的票房收入。即便范冰冰马震在互联网广泛传播,但是《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票房收入只有1.34亿,而电影项目总成本也大幅超出预期,达到2.35亿元。加上其他原因的影响,春秋鸿在2015年亏损1.47亿元。

你知道,公司2014年年末时,净资产只有959万元,哪儿经得起这么亏。现在,公司已经资不抵债,负8291万元。

2、股权质押贷款面临爆仓风险,影视股投资一定要小心

市场其实早已对《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作出反应。

2015年7月30日电影放映,但是到8月31日时股价已经跌至12.92元,公司市值也从9亿元下降至2.32亿。

7月份拿到股票的做市商估计眼都绿了,好在他们拿票的价格足够低,只有14元。其实去年7月份做市商犯这种错可以理解;现在做市商估计就不会犯了,原因很简单,市场在教育每一个投资者。再能低价拿票又如何?

底下有底,到今年,春秋鸿的股价一度跌破4元,市值只剩下8000万元。
更不幸的是,为了拍摄电视剧《黎明决战》,春秋鸿控股股东、董事长刘岩于2015年8月4日质押了400万股公司股权,融资2400万。该电视剧合同金额为4400万。但随着股价的下跌,刘岩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补充质押;

2016年1月27日,刘岩质押127万股,占总股本6.06%,用于2015年8月4日融资2400万元的补充质押;

2016年3月9日,刘岩质押35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7.14%,也是作为2015年8月已融资2400万元的补充质押。

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刘岩不断补仓,并累计质押出去886.1万股,这是他在公司的全部持股。以此对应2400万元借款,每股质押出2.7元。

现在,春秋鸿每股在4元左右。以正常的质押平仓线160%计算,你知道春秋鸿现在有多危险。

爆仓概率太高!除了股权质押,还有大量银行借款。整个2015年,公司共取得借款9232万元,其中不乏一些高息的贷款,比如龙江银行的贷款,利率达到20%。

但春秋鸿仍在努力。目前春秋鸿将营运重点放在了电视剧和体育项目上,一个事情是今年10月份播出的《黎明决战》,但一剧两星(一部电视剧只能在两个上星卫视播出)的政策下,业绩肯定受影响;另外一个事是独家代理2017—2021年五人制足球世界杯中国赛区的赛事。

其实,ST春秋并非孤例,新三板上还有其他影视公司面临同样的状况,想靠单一剧目翻身,结果负债累累,累败累战,前途未卜。

ST春秋只是影视投资泡沫热潮中的一个微小缩影。
相关阅读:

王中磊:中国电影市场存在泡沫

来源丨FT中文网

王中磊认为,现在电影工业已经跟不上市场容量增长的速度。从一个专业制作人角度来讲,第一,我们缺少一个工业体系,第二,缺少专业的人员。我们以前传统的行业人才产出方式现在已经落后。从前依靠专业学校来培养出演员进入电影行业,但这个产出方式现在来看速度其实很慢。而且,每年新进入行业的新人,往往呈现给我们的仅仅是表象。

表象具体来说,就是“红”现象。有很多“红人”或“网红”一夜成名,然后迅速进入娱乐行业。他们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跟他们的活跃度不相匹配的工业价值。他们没有好的表演,没有对行业充分的理解。财富的累积或许容易,但是也会让内容生产者心生忧虑,担忧作品水平快速下降。

除去对电影本身质量下降的担忧,王中磊还指出,在中国,现在基本上电影还停留在PPT文化里,每一个项目都会写一个非常类似的项目介绍,而似乎每一个项目,不管多大多小,PPT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在讲这个项目将来如何会变成游戏、舞台剧,甚至主题公园,并且预估卖到十亿票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巨大的诱惑力,使得超出这个行业所需要资本一百倍以上的钱投入了进来。“我最焦虑的,就是每一个电影制作人都成为一个金融高手。中国电影的金融,就是应该用它的方式,融到懂得这部电影的钱,而并不是说每一个电影项目都要成为一个上市企业。”

在美国每年大概会上映的电影当中,票房支持的电影差不多在50部左右,其中20部是既有票房又有文学性的电影。在中国,一年也差不多有30部电影来支撑70%以上的票房,但这30部当中,最后能被大家认为是好电影的数量太少。王中磊认为,如果这个数字不增大的话,市场再大,也只能是一个电影的市场大国,而非电影强国。

中国这两年很多电影的工业质量提高了很多,但是票房和口碑并不尽如人意,观众也没有买账。但是有些并未获得大笔投资、工业质量也未提高的电影,情感表达非常准确,让很多观众喜欢,造成了所谓的“现象级”电影。

最后,在中国电影业的国际化方面,一些好莱坞的大制作,为了得到他们所认为的中国市场,把中国演员生硬地塞到自己的电影中去,作为一个二级或者三级的明星,扮演一个小角色,但是在中国进行宣传的时候,以大规模的宣传来突出所谓本地色彩。王中磊认为,初期,尝试这样的合作方式并非不可,虽然它并不是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提高电影质量,但这可能会带动合作升级,没有这个初期也不会有下一步。

不过现在美国制作公司已经越来越懂得如何跟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合作。很多新的合拍项目,已经并不是完全生硬地以演员为联接,以一个符号为联接,而更多是从文化和内容的角度上,来思考与中国的联系,打进中国市场。
-完-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关注 传媒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