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P2P网贷企业上市操作分析

 

2015年年底,P2P网贷已经出现了行业上市第一股,这标志着P2P网贷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时代。自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P2P到2015年P2P资本市场第一股的出现,共历时8年,而这8年间,P2P行业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奋斗历程?笔者将在这一专题共五篇文章里,为大家探讨P2P网贷的上市故事。 初涉资本市场靠“抱大腿”
 
P2P开始陆续进入资本市场是在2014年,也就是行业发展的第七个年头。但这并非是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是通过傍大腿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这个大腿,就是上市公司。
 
从2014年至2015年6月,已有接近60家上市公司通过自建、入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到了P2P网贷行业中,投资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而6月份之后,上市公司抢滩P2P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相继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重金入局P2P行业,包括了大金重工1.5亿元投资某平台、精达股份斥资3000万自建P2P平台、盛达矿业发公告称拟投资2.75亿元收购某平台、普汇中金6000万入股某平台……
 
上市公司为何“钟情”P2P
 
为什么上市公司对投资P2P平台有如此高的热情呢?首当其冲的原因便是赚钱。资本是逐利的,P2P行业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无疑吸引着手握充足现金流的上市公司,加之上市公司早已习惯于在诸多产业间进行多样化的投资动作,在使自身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又能降低自身在某个行业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另外,除了实际上的战略和投资考虑外,还有一些短期的猫腻,那就是炒概念。早两年上市公司“触网即火”,使得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投资或自建P2P平台来拉升自己的股价。
 
除此之外,当时P2P的市场环境也给了上市公司进入该领域的绝好机会。2014年行业还没有到天下大定的时候,全国P2P数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市场被部分企业瓜分的情况,这成了上市公司入局P2P行业的大好时机。
 
P2P为何对上市公司“日思夜想”
 
一是出于资金的考虑。P2P是使用互联网渠道来开展业务的,需要大量的流量来沉淀用户,这使得平台用于开发用户方面的费用十分高,加之P2P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助推了行业的获客成本,使得平台需要上市公司加入来壮大实力。其次,P2P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企业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用户才能放心投资。上市公司的入股能为平台带来信用背书,对平台的品牌和宣传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P2P与上市公司“联姻”并不完美
 
P2P与上市公司“联姻”,对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举动。但两者并非完美的结合,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障碍。
 
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收购P2P平台来进入到该行业的,但在2014年时,P2P行业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平台在风控、管理、从业人员上都相对不足,上市公司如果收购了这些质量欠佳的平台,对自身来说并非好事。
 
另一方面体现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平台是被上市公司收购的,那上市公司是否会颐指气使,涉足日常P2P业务呢?如果平台是上市公司成立的子公司,那么在平台的日常运营中,上市公司能否仅做好投资人的角色,聘请专业人士来管理,而自己不插足其中呢?
 
第三,上市公司作为平台幕后的主人,最理想的状态是能为平台带来业务来源,帮助P2P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我们发现,市场上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适合P2P的业务资源。如果没能带来业务资源,那平台就必须重新建设资源,那难免在竞争中有落后于对手。
 
独立上市遇阻 路在何方
 
总的来说,P2P傍上市公司只是短期策略,要想真正为行业引入资金与建立品牌,就必须是平台独立上市。这在业内并不是没被思考过的。2014年12月,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国内P2P企业的上市热情也随之高涨。之后,国内几家较大的平台也纷纷传出“上市消息”,但最后均是雷声大雨点小。
 
造成这结果的原因并非是企业的不足。一方面,当时监管层对P2P网贷的意见尚示明确;另一方面,国内上市政策的限制,使P2P企业难以企及;第三,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需要时间消化。这就造成了平台独立上市之路困难重重。
 
那接下来,P2P的上市之路又将往何方走?我们将在下期进行讨论。
 
 
P2P上市的途径主要分为海外与海内,海外的包括香港和美国,海内的包括A股市场及新三版。而国内上市的核心问题是政策,其次是盈利、审计、信息披露等等。海外上市则对平台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盈利能力是个坎
 
从2014至2015年,行业正处于竞争的白热化时期,大多数平台都处于烧钱的处境。P2P的利润来源于撮合业务所收取的手续费,平台手续费收入大约是交易额的1%。假设平台一个月待收10亿元,那么一个月收入大约是1000万。如果在两年前,这个交易额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在行业内已经是第一梯队,而平台每月的支出包括高企的推广费、人力资源费用等等,这1000万也仅仅够维持平台的运作和推广,更谈不上盈利。当然,并不是所有都不能盈利,那些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小平台,并不打算做大的P2P是能实现盈利的,但如果企业有上市的打算,就必须做大体量。所以,当时的P2P在盈利能力上大多数不符合要求。
 
信息披露和审计难达标
 
自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15年后半年陆续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文件下发。可以说,在2015年下半年起,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正在逐步静化,关于行业信息披露和审计的要求,也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进行了明确描述。但在此之前,行业一直都还处于“野蛮生长”时期,行业的信息披露及审计都难尽如人意。而国内上市对企业这两点要求非常高,这就阻塞了P2P寻求国内上市的路径。
 
监管政策未出台
 
监管政策是阻碍P2P上市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就难以保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出台,从侧面表明了管理层对行业的认可,行业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而在当时,证监会对P2P上市的态度并不积极,因为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因此,在监管政策出台之前,是不会有大规模的P2P申请上市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后半年监管政策的逐步出台后,行业上市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出现了几家平台做了“吃螃蟹的人”,而他们的上市方式又各有不同,这我们将在下一篇里进行详细介绍。 
 
 
在行业监管陆续出台的环境下,P2P网贷掀起了上市的浪潮。几大平台分别在纽交所、香港主板、新三板实现了曲线上市,并且随着未来监管细则的正式发布,行业或将迎来国内A股市场的第一股。为什么国内P2P平台如此热衷登陆资本市场呢?笔者将详细探讨这一问题。
 
寻求资本
 
P2P网贷在这几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挑战。首先,从主观原因来看,P2P企业过度扩张,行业洗牌加速,行业分化开始出现严重化的趋势,平台生存不易。
 
其次,从客观的原因来看,近两年国内的经济环境正处于下行通道,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这使得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的P2P网贷受到了冲击。
 
另外,2015年以来,一方面P2P平台数量仍然保持增长,行业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上半年股市形势大好,导致了平台资金被分流。
 
除此之外,尽管有些平台自身规模比较大,但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流动性压力同样非常巨大,需要有充足的资本来化解未来可能遭遇的流动性风险。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种情况令人十分担忧,行业内资本的流入速度正在减缓,甚至是向外流出。这是由于早前巨头资本的不断进入以及行业洗牌进程的加速,使得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导致市场开始成饱和状态,引发了资金的外流。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保证现金流的充裕和稳定,这就需要引入资本。除了上市,引入资本的方式还可以是PE或VC。但不是所有的P2P公司都会受到PE等资本的青睐,资本与P2P公司之间存在双向的选择。因此,上市成了P2P平台进行融资的另一种选择,这就成了当前P2P积极寻求各类通道谋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信用背书
 
监管总是落后于发展,这是每个新生行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在P2P发展的前期阶段,行业的监管一直没能跟上行业的发展,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P2P的发展。监管问题对行业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致使行业初期无法有序发展。由于发展初期监管没能跟上,造成了行业进入门槛的降低,使得P2P平台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质量良莠不齐,给行业留下了污点。
 
其次,限制了行业对投资人市场的开发。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国内P2P行业的有效投资人数量达300.62万人,而由于监管的落后导致平台数量的猛增,使得当前行业内累计平台数量将近4000家,平均每家平台投资人数不足1000人。而且P2P行业的马太效应十分严重,很大一部分投资者集中在几个行业巨头身上,这使得平均到每家平台的投资人数量变得更少了。此外,初期行业的无序发展使得行业口碑受到了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市场的开发。
 
行业初期的监管问题无疑是P2P发展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而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P2P只能通过增信来提升平台的竞争力,以维持平台的发展。从行业常见的增信手段上来看,上市可以说是最高效的增信方式。
 
首先,在投资人市场中,上市的P2P平台较其他平台会更受欢迎。一方面,能够从数千家平台中脱颖而出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这些平台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后要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及审计,这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其次,上市对平台品牌的建立有极大的帮助。要在目前数千家平台中建立行业知名度并不容易,其高昂的广告与推广费用也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在资本市场上市不仅能很好地证明自身的实力,还能达到自我宣传的效果。
 
综上所述,资本市场为P2P平台带来的红利不仅是资金,还有信誉与品牌。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后再也无需傍他人大腿,因为自己就是上市公司。就像范冰冰的名言:我不需要嫁豪门,我自己就是豪门。
 
寻求资本
 
P2P网贷在这几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挑战。首先,从主观原因来看,P2P企业过度扩张,行业洗牌加速,行业分化开始出现严重化的趋势,平台生存不易。
 
其次,从客观的原因来看,近两年国内的经济环境正处于下行通道,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这使得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的P2P网贷受到了冲击。
 
另外,2015年以来,一方面P2P平台数量仍然保持增长,行业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上半年股市形势大好,导致了平台资金被分流。
 
除此之外,尽管有些平台自身规模比较大,但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流动性压力同样非常巨大,需要有充足的资本来化解未来可能遭遇的流动性风险。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种情况令人十分担忧,行业内资本的流入速度正在减缓,甚至是向外流出。这是由于早前巨头资本的不断进入以及行业洗牌进程的加速,使得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导致市场开始成饱和状态,引发了资金的外流。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保证现金流的充裕和稳定,这就需要引入资本。除了上市,引入资本的方式还可以是PE或VC。但不是所有的P2P公司都会受到PE等资本的青睐,资本与P2P公司之间存在双向的选择。因此,上市成了P2P平台进行融资的另一种选择,这就成了当前P2P积极寻求各类通道谋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信用背书
 
监管总是落后于发展,这是每个新生行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在P2P发展的前期阶段,行业的监管一直没能跟上行业的发展,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P2P的发展。监管问题对行业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致使行业初期无法有序发展。由于发展初期监管没能跟上,造成了行业进入门槛的降低,使得P2P平台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质量良莠不齐,给行业留下了污点。
 
其次,限制了行业对投资人市场的开发。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国内P2P行业的有效投资人数量达300.62万人,而由于监管的落后导致平台数量的猛增,使得当前行业内累计平台数量将近4000家,平均每家平台投资人数不足1000人。而且P2P行业的马太效应十分严重,很大一部分投资者集中在几个行业巨头身上,这使得平均到每家平台的投资人数量变得更少了。此外,初期行业的无序发展使得行业口碑受到了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市场的开发。
 
行业初期的监管问题无疑是P2P发展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而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P2P只能通过增信来提升平台的竞争力,以维持平台的发展。从行业常见的增信手段上来看,上市可以说是最高效的增信方式。
 
首先,在投资人市场中,上市的P2P平台较其他平台会更受欢迎。一方面,能够从数千家平台中脱颖而出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这些平台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后要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及审计,这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其次,上市对平台品牌的建立有极大的帮助。要在目前数千家平台中建立行业知名度并不容易,其高昂的广告与推广费用也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在资本市场上市不仅能很好地证明自身的实力,还能达到自我宣传的效果。
 
综上所述,资本市场为P2P平台带来的红利不仅是资金,还有信誉与品牌。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后再也无需傍他人大腿,因为自己就是上市公司。就像范冰冰的名言:我不需要嫁豪门,我自己就是豪门。
 
如果说2015年P2P的关键字是“监管”,那么2016年关键字或是“上市”。自从全球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 Club于2014年上市以来,国内的P2P企业对上市一直充满着希冀,而这也随着2015年年中监管政策的逐渐明确得到了变现。笔者认为,这一趋势将在2016年持续进行,P2P将在这一年里迎来上市潮。
 
忙融资忙上市
 
2016年1月份,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里,就已经有3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完成了融资。1月25日,借贷宝宣布融资25亿元,估值500亿元。此次融资由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领投,并有多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此外,短融网宣布完成B轮3.9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而辅仁集团是其最大的股东。有“互联网金融航母”之称的陆金所,也于1月对外宣布成功拿到12.16亿美元的融资,资金主要来自国泰君安证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境内外投资机构,此轮融资后,陆金所平台估值已达185亿元。
 
P2P平台引入融资,除了解决资金上的需求,以及通过战略投资者提升公司形象外,还能为企业IPO做准备。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够获得上市费用,减少企业的上市资金压力,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股票估值,增加投资者预期。
 
此外,P2P的融资热也跟上交所正在积极研究设立的科创板和战略新兴板有关。2015年12月28日,上交所科创板开板,科创板针对处于初创期、成长前期到成长中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而战略新兴板的市场定位低于主板,会挑选符合战略新兴产业标准、获得券商推荐以及招股书披露完备且符合资质的企业在该板上市。科创板和新兴板的企业有着过渡关系,成熟期前的企业在科创板挂牌,而到了成熟阶段就到新兴板。此外,由于1月底新三板暂时叫停类金融企业挂牌的通道,而主板和中小板进入难度又较大,所以科创板和新三板会是P2P上市一个可行的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大佬加强对P2P的战略布局,实际上是看好P2P企业今后登陆资本市场的可能性较大。 二、小贷公司在挂牌上市中的意义
 
小贷公司是受政府监管,由企业家自己提供资金从事贷款业务的类金融机构。虽然出资是个人或者民营企业家,但从事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从已有数据来看小贷公司的发展是成功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存在以下实际的问题:
 
1、小贷公司承担了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但始终不是金融机构,因此小贷公司还不能直接从社会吸收存款,这种情况恐怕要持续很长的时间,这就直接导致发展非常良好的小贷公司处于货币饥渴的状态。这种情况当然不是普遍的,但在每个地区都有相当数量。
 
2、另外,小贷公司的发展虽然在短期内是可持续性的,但每个公司的股东团队是由个人和法人组成,随着发展必然出现股东变更的需求。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股东的退出和变更很容易产生矛盾,包括对股份价格和转让的程序。如果发展到诉讼,必然对小贷公司的发展不利。
 
以上的问题只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细小的矛盾。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呢?目前来看,只有通过挂牌上市来解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合法途径。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推出,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因为原来只有IPO的通道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对于小贷公司而言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可以通过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来达到挂牌上市的目的。虽然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相对IPO是私募性质的股权交易场所,但所有的功能都是基本一致的。从已经挂牌的企业来看,融资数额也是相当惊人的,交易的流动性也是在逐渐增强!基本达到国家设立的目的。如果说以前很多企业家不知道,那么现在早已是深入人心。新三板设立之初就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了竞价交易,所以以后这种只有主板的交易方式必然会推出。
 
首先,对于小贷公司而言,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都具备发行私募债的能力,小贷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功能通过合法的途径,募集到所需的资金。现在的资金成本基本上是不超过年息15%,但这个成本以后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融资成本是随着大环境来的,高利息是不具备持续性的。
 
国家的降息以及股权交易所的发展必然会让更多的投资人直接面对小贷公司,这样就缩短了融资距离,减少了融资环节,拓宽了老百姓的理财渠道!相比银行的理财回报率,百姓更愿意投给挂牌上市的企业。因为挂牌上市的企业在充分担保的情况下,同样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回报率还高。当然这种担保是以主发起人和股权作为担保的。如果挂牌上市后,能够定向增发资本,那么融来的资金成本就是零,这是最好的多赢局面。
 
其次,小贷公司挂牌上市后,股权价格有了依据,这个价格是公平合理的。这个功能是股权交易所最主要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股权就不能以货币形式来衡量,也就不能交易,不能交易也就没有上市。新三板现在通过协议转让和做市商两种方式解决交易,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还是通过协议转让,但挂牌当天就产生了一个合理的股价,这个股价能作为股权交易的重要参考,在不产生和原有股东矛盾的情况下,任何股东都可以合法的转让自己的股份,从而为股东退出提供了安全通道。这个意义远远大于融资的意义!只有进入通道,而没有退出通道的公司是不健康的公司,也不可能做大做强。
 
三、小贷公司上市利弊几何
 
小贷公司通过挂牌上市,为所有股东提供了这种安全退出通道,同时也为小贷公司做成百年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现在省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亿元鼓励企业挂牌上市,这本身就说明政府意识到了挂牌上市的意义。但现在如果小贷公司还为上不上市而犹豫,那就错过了发展壮大的机会,最起码起步比别人晚,成本也大增加,能不能挂上牌也是一个未知数。
 
不可否认,小额贷款公司上市是其拓宽融资来源的一个有利途径。上市一方面扩展了其融资来源,增强了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小贷公司的上市也有助于其治理结构的改善。
然而,小贷公司一直以来面临的财务杠杆率过低的问题并不能通过上市,也就是进行股权融资来缓解,因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上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家港股上市的小贷公司 佐力小贷的上市引起了市场对该公司的关注。
根据其官网显示的资料,佐力小贷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8.8亿元人民币,是浙江省最大的持牌小额贷款公司,为在德清县从事商业及农业活动的客户提供具有灵活条款的融资方案,具体来说,可提供包括农业贷款、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以及个人经营、消费、创业贷款产品。核心客户主要包括从事农业业务的客户、从事农村发展活动的客户以及各行业的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 佐力小贷方面表示,公司计划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网络经营效率,将在德清以外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或者通过策略性收购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财务机构,扩大公司的地理覆盖范围,服务德清以外的客户。能够看出,通过公司上市以提高资金实力、扩大经营规模是佐力小贷实现其发展愿景的重要一步。 据目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佐力小贷的总资产达到11.21亿元,负债1.97亿元,净利润4601.3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4.98%,主营利润率71.86%,资产负债率17.60%,逾期贷款率和减值贷款率分别为0.1%及1.3%。 小贷上市利弊并存 小贷公司的上市并不是个例,此前,全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贷公司——苏州鲈乡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顺利迈入美国资本市场。据了解,除了佐力小贷外,华丰融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汇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于去年下半年提交了上市申请。 不少小贷公司正在积极计划上市以扩展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位于浙江海宁的一家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也正在酝酿上市。 不可否认,小额贷款公司上市是其拓宽融资来源的一个有力途径。“上市一方面扩展了其融资来源,增强了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金实力,这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位研究小贷的监管层人士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小贷公司的上市也有助于其治理结构的改善。实现股权融资后,小贷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再是原有的几个股东股权独大的状态,而是股权变得相对分散。而监管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一套更严格的规范要求,这也将促使小贷公司进一步完善自身治理结构。” 然而,小贷公司一直以来面临的财务杠杆率过低的问题并不能通过上市,也就是进行股权融资来缓解,因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上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目前国内小贷公司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需要扩张公司的负债规模、提高负债比例来提升杠杆率,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债务融资,从而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收益率。”上述人士直言,“然而,股权融资实际上降低了杠杆率,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小贷公司改善财务状况。另外,在改善小贷公司"支农支小"实力方面,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会否迎来“上市潮” 小贷公司上市是否会成为大的趋势?对于这一问题,业内看法不一。部分小贷行业人士认为,小贷公司目前普遍面临缺乏债务融资渠道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政策宽松、市场条件比较好的话,将会有更多的小贷公司选择上市进行融资。另外,目前小贷公司包括监管制度在内的制度框架不是非常完善,如果小贷公司进行上市融资的话,投资者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越来越多的小贷公司上市,将会反过来推动政府机构完善小贷公司的监管政策,将中小投资者尤其是境外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加以考虑,促进政府部门优化和改善小贷公司监管制度。 也有部分人士对上述问题持保守态度。股票的价格会受到小贷公司监管体制以及法律不完善的影响,因此相较于一般的上市公司,小贷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要高一些。对于小贷公司来说,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权衡进行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这两种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权衡上市对小贷公司当前和长远发展是否有利等因素后,才能最终决定是否上市。 上述监管层人士认为,上市虽然可以缓解小贷公司面临的“资金饥渴症”,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小贷公司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所以,政策当前的着眼点应是进一步推动监管体制的优化,放宽小贷公司债务融资的限制。
 
四、上市公司并购P2P网贷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结合后就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的互联网金融,从笔者的经历来看,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并不能完整准确的概括这个行业的成员的特性。
 
要想投资或并购一家企业,起码要熟悉这个企业,熟悉一家企业首先要熟悉这家企业业务所涉及的行业。只有这样,你的熟悉和了解才是有效的。
 
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个什么特点呢?简单来说,就是用互联网来做金融的事,是属于两个行业交叉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次新领域,或称为派生行业。因此,进入这个次新领域的会有两种切入角色或属性:互联网或金融,目前已经进入此领域的各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可采取此种分析法(当然,如果是互联网+别的行业,类似的分析方法)。
 
既然是双属性,那么二者关系如何呢?我们先说互联网,作为人类科技发展进步的产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国防计划,后被扩大到民用。当时美国政府花力气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大大促进了其发展。互联网的第一次发展是属于自身完善的,比如说各种的接入技术与初级处理终端(PC、移动端等)、中继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大型服务器等各种软硬件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方面笔者定义为互联网的第一次发展。
 
互联网的第一次发展,为打开新的空间奠定了基础,这个新的空间就是我们现在接触的“网”,也就是互联网,也即大家常说的“在线”或“线上”的概念。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每个触网的个体都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类似机器人的非生物个体暂时无法预测)。同时接入这个空间的还有各种设备(即物联网中的成员),现实世界中的人与各类设备,是“网”中各个成员的载体。现实世界中各个成员通过“网”相互交流信息,大家看到的就是“网”中的各个角色在互动。
 
希望笔者这部分关于技术方面的解释,能成为大家了解互联网+的基础。解释了互联网,我们再来看看金融。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种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其中主要包括:会计、财务、投资学、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等。
 
价值流通的表现形式为交易活动,本质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交易本身并不创造价值,那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赚钱的呢?应该讲,价值的产生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时间差的增值,二是利用不同劳动者的单位劳动价差产生的价值差额产生了溢价(针对此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笔者交流)。
 
金融交易的频繁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指标。传统金融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而现代的金融本质就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
 
可能这部分理论会让人觉得晦涩,拿离大家比较近的、通俗易懂的事举例,存款和贷款。传统意义上是资金有盈余的人把钱存在银行,而资金紧缺的人去银行申请贷款。大家看到,其实银行就是个中介,那么银行赚的钱就是存款的利息与贷款的利息差,简称息差。如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央行2014年11月22日定的2.75%,而同期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5.6%,在2015年3月1日下调为5.35%。同是一年期,银行给存款者的利息和贷款者给银行的利息差1倍,这是中国当前绝大部分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2014年有家银行行长在该行年会上讲“我们赚的有点不好意思了”,2015年两会期间某大行行长给克强总理说银行是弱势群体的时候大家都笑了。
 
这是当前中国传统金融中的银行业的基本特色和发展现状(随着形势的发展,银行靠吃息差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投行将渐加重分量)。鉴于国家对金融行业的严格准入,以及事实上的严格国有垄断,所以金融行业领域是民营资本最大的空白。
 
但是,民间金融一直在夹缝中存在。其他形式的我们不讨论,就说笔者比较熟悉的从2005年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近两年起来的大家以为很新的互联网金融。担保公司我们分为融资担保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
 
先分析融资担保公司。大家知道,贷款的人都会有还不了款的风险,以前没有担保公司参与的时候就是由银行直接承受。随着担保公司在中国的出现,银行会要求贷款的人找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此种的贷款如果归还出现困难时,担保公司先为贷款者归还欠银行的钱,然后担保公司再向贷款者追讨。模式上确实是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而转嫁给了担保公司。但中国现行的司法效率非常低下,导致担保公司在代偿后的追讨过程非常耗时耗力,很多时候一两年都没法审判结案。这种情况如果是个案,担保公司还能耗得起时间,但是遇到集中性风险爆发的时候(如2008年金融危机传递到各个实业行业的时候),担保公司代偿垫付的资金可能就是个无底洞。而担保公司没有银行具有存款功能来融资,因此担保公司的自有资金很快就会耗完从而进入死亡模式。这是能拿到银行业务的担保公司,后来银监会规范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这种担保公司在发达国家扮演的角色往往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而不是靠赚取利润驱动的商业公司。因此注定了在中国只能是银行不良贷款的缓冲池,加之司法追讨效率的低下使得资金回笼受阻,所以注定是悲剧的存在。
 
再来谈投资担保公司。此种模式中各个角色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这里放贷者不是银行,而是某些资金充裕的个人(在中国,非法定允许的特定金融公司不得发放借款,但不限制个人)。投资担保公司向出借者提供的担保,类似融资担保公司向银行提供的担保。不一样的是,大多情况下投资担保公司担保的个人出借资金额度较小,或者实际出借资金者和担保公司老板是利益共同体,同时投资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用相对高。因此,二者之间的较少存在利益冲突,对借款人出借的金额小而分散,所以风险相对不集中。导致投资担保公司的生命周期还较融资担保公司长。
 
另外简单说说小额贷款公司,这是中国在探索金融改革引入民营资本的试点,在欧美尤其是日本和香港比较成熟。给民营资本涉足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获得了通过企业的名义发放贷款的许可,并无融资许可。所以,进入的民营资本只能是通过自有自己发放。他们的挑战能力还是非常有限,但这是一个开端。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互联网金融。本身金融是个大概率,所以互联网+金融也是比较大的派生领域。我们在此主要讲当前规模较大、时间较久的P2P。其实P2P的前身就是标准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以个人的名义出借、投资担保公司(后来随着大鳄进入逐渐有了融资担保、保险等)提供担保,用个人名义出借、用担保公司担保降低风险同时分散费用。但是民间的这种方式受人类的处理极限限制,以及出资人的时间、地理位置限制,无法上规模。借助了互联网之后,人类处理数据量的瓶颈被打破,同时对于突破了出资人的时间、地理位置限制,显示出的便利性威力让前期进入的平台尝到了甜头。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带来了隐患。因为没有银行参与,所有资金的进出由第三方支付承担,而刚开始的第三方支付是没有处理过这个行业的业务的,所以采取传统的网关技术资金池模式。此模式能实现资金的进出,但却给予了平台方无限大的自由度,投标的资金真实去向无从辨别,再加之平台标的信息的真假投资人是难以辨别的。因此,监管和操作方面的规范缺失导致有机可乘,此时如果道德底线守不住了那么隐患就来了。由于已投标的资金和充值后未投标的资金是在一个池子里,池子里资金不足,就出现了初期的提现困难问题。这就引出了后来的资金托管方式的出现,这种方式风险点比网关技术的资金池模式少一些,但仍然有,具体可参见笔者之前的《平台采用通道还是托管模式你分清了吗?》。
 
谈了这么多行业发展方面的东西,接下来我们探讨关于行业并购:风投、上市公司或想进入这个行业其他实力方,觉得切入这个行业的最快方式就是并购。确实,不论哪个行业,并购是一条非常快捷的路。但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还不成熟,各种猫腻非常多,很多并购方按照传统互联网的角度看待这个行业,用纯互联网的标准来衡量欲并购企业。作为笔者来讲,不由得默默捏了一把汗,看过前文的各位估计也能明白,作为一个派生行业,只重视地上建筑不重视根基,想来确实后怕。当然,不是说不认可这行的并购,只是觉得常规的并购标准需要完善一下,避免出现不可控情况。当然,以笔者的观察来看,越是行业里比较久的,越难以在一些方面做出改进。所以,一些想要引入资金的老平台看清方向是第一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才是最主要的。
 
金融方面需要看的是风控能力方面这种基础建设,要先作为一家金融服务企业进行衡量,这方面没问题之后再看互联网方面的基础。这才是并购方面需要完整去做的,也是投资者需要看中的基础。
 
投资界有一句话叫“不熟的事不做”,我还喜欢一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笔者混迹此行多年,此次与大家做个浅尝辄止的交流,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深入探讨;有需要帮忙的可以开口,笔者会尽力帮助,当然我也不是万能,帮不到的就请海涵了。
 源:企业上市
==无敌分割线==
网站:未央网 http://www.weiyangx.com
在乌镇落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了《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

其购买方式如下:
购买方式一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大陆地区包邮,按照付款顺序进行发货)

购买方式二

银行汇款
按照购买总价,向银行账户汇款:(汇款附言务必注明:060报告增刊)
开户名称:清华大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分行海淀西区支行
银行帐号:0200004509089131550
汇款后,请以邮件形式发送以下信息至:weiyangx@pbcsf.tsinghua.edu.cn
姓名(包括所在单位、职位):________
购买数量:____本
汇款总金额:人民币/港币____元
投送详细地址邮编: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如需开发票请在邮件中写明发票抬头,付款后15个工作日寄出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其联盟关注人群超千万


    关注 互联网金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