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桃花源!

 

最近演员杨玏和他的朋友小老虎发了一首单曲,叫《当一个北京人爱你》。这首歌,每一句都北京,每一句都爱你,每一句都是当一个北京人爱你的时候,最真实的样子。...







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小胡同,一座只写着门牌号码的大门。正当你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地方的时候,守候多时的女主人“哗啦”一声打开门,笑容满面地将你迎进清新雅致的四合院,为你端上热腾腾的火锅、香喷喷的烤鱼、酸爽的豆汁、甜辣的鸡翅,抑或味道独特的麻辣摩卡咖啡。你会不会有种误入现代桃源的感觉?

众宜轩

胡同深处 铜锅飘香



京味十足的铜锅涮肉让人上瘾的不单单是那股香气撩人的炭火味儿,更重要的是那欲罢不能的情结。貌似粗枝大叶,实则精致细腻。

提起炭火铜锅涮肉馆子,北京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聚宝源、东来顺、南门涮肉这些大名鼎鼎的老招牌。不过在同事老曹看来,大饭店的美食水准固然名不虚传,但在用餐体验方面却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大饭店都开在大马路边上、高档写字楼里面,装修豪华却缺少老北京那种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的人情味儿。而且大饭店等位的人非常多,有些店还不接受预约,食客饿着肚子等饭或者大老远来扑个空,都会感觉很煎熬。”

作为久居南城的老北京铜锅爱好者,老曹推荐的涮肉馆子位于北京站北侧的庆平胡同内,名叫众宜轩。一天下班后,我跟老曹一起来到这家饭馆。这真是一家大隐隐于市的餐馆,若不是老曹引领,我就算打开手机地图也不一定能找到。门口完全没有任何招牌,推门进来一看,却是别有洞天。小院被装扮得很有老北京风格特色,实木餐桌椅周围摆放着明清仿古家具,正对门的一侧安放着佛龛和社鼓。院子用玻璃封顶,可以坐在院里吃而不受天气影响。

刘宅食府

紫藤花下 豆汁焦圈



外地朋友出差来京,吵着要吃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美食。可是要在一天时间里逛逛景点再加吃顿饭,时间就略显紧张,于是我打算带他去刘宅食府。

去的那天临近傍晚,从景山那边出来,一路边走边看,20多分钟时间就到了。食府远离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大门口挂着红红的灯笼,墙上彩绘的沙燕风筝等北京风物已经有些陈旧,单看大门还以为就是普通人家的院落。小院子门口两侧种着花花草草,拨开珠帘就是另一番天地。进入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灰砖雕花的影壁,两侧各摆放着一张长条宽板凳。往左拐进院子,紫藤花架扑面而来,服务员给拨开纱帘,让进座位坐好。

落座细看,整个餐厅就是一个四合院,原来的天井盖上了遮阳顶棚,用木格子巧妙分隔,再点缀以紫藤花架就成了散客大厅。东南西北各个屋子则变成了一个个雅间,细心的店家在窗户上还贴了红窗花。

小杨楼

胡同深处人气爆棚

年初曾去过这家叫小杨楼的北京菜馆,现在仍对两件事儿记忆犹新:一是位置不好找,跟着导航软件穿商场、钻胡同,才找到这家藏在牛角胡同最深处的小馆;二是店外等位的食客至少有20位之多,我和朋友竟等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吃上这顿饭。

等着上菜的工夫,我观察了下这家小馆的装潢。桌椅与地板都是木质风格,我在调整椅子位置时只觉得好沉;餐厅最里端是一幅屏风画,上面画着绿树红花,只是那本要表达的幽静意境似乎被嘈杂的人声打破了不少;天花板上的吊灯挺别致,看上去像一朵朵正在盛放的红色花朵。

局气

创意惊奇 红火蒸腾



从西单地铁站东北口出来,便是那条悠长悠长的钟声胡同了。沿着胡同一路向北,走个800多米,便来到太仆寺街。虽然这条路名为街道,却如胡同般狭窄僻静,向右一拐,就到了——局气。

也许是灯照的效果,我感觉这家店自带“美图秀秀”功能,不论是小方块形状的瓷砖地板,还是饭桌旁那如门牌号般的红色标记,甚至是穿着黑衣红围裙的服务员,看上去都像是笼上了一层朦胧的珞黄色。跟着服务员沿桌边走廊向最里边走了约半分钟,途经的一个餐桌上忽然有一道菜“呼”一声着起火来,火焰旺盛,甚至高过了桌边客人的头顶,给这个本就自带偏色功能的饭馆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一坐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向服务员打听刚才那道菜的菜名,原来是这里的一道招牌主食,叫局气炒饭。端上来一盘像蜂窝煤般黑色的圆柱形炒饭,说是上面有种秘制燃料,接着用火一点,火焰就像刚才那样蹿了上去,不一会儿又自行灭掉。可我觉得,这道菜的新鲜感也到此为止——口感挺一般的,说不上好吃或不好吃,只是一份普通的炒饭,36元的价格有点小贵。我们还点了局气酥皮虾,酥脆偏甜,虾中还有两粒荔枝相伴;石锅菜花的口感最好,入味儿、下饭,让人有种不停吃下去的冲动。最后说说这里的饮品小吊梨汤,梨汤被盛放在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暖壶中,服务员帮我们把梨汤倒入用梨做的“小碗”里,再插入吸管供饮用,复古又时尚,但口味偏甜。

西单翅酷

舔舔手指 再来一串



同事老曹是美食家,用他的话说:“对于我这种鸡翅爱好者来说,西单民航大厦后面钟声胡同里的烤翅是最好吃的,没有之一。”说得我心里长草发痒。虽然深藏在胡同中,但小店并不难找。从民航大厦背面的钟声胡同进去,一直向北走500米左右,左手边有一扇挂着两盏红色纸灯笼的小红门,旁边的灰墙上刻着不大的四个字“西单翅酷”。

为了躲过就餐高峰,我特意下午2点才到。虽然不用等位,但两间屋子仍然满满当当全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我拿着菜单,按照老曹的攻略,把原味烤鸡翅、微辣烤鸡翅、单面辣烤鸡翅、双面辣烤鸡翅各点一串。等了大概20分钟,4串鸡翅上来了,每串两个大翅中。烤好的鸡翅看着有些发焦,味道也确实不负盛名:鸡皮是酥脆的,有些糯,撕开里面的肉却嫩滑得很。我自己也烤过鸡翅,知道烤鸡翅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厨师功力。如果火候不到位,鸡皮是面面油油的,没有酥口儿;火候太大又会烧焦。

鸡翅的调料也相当给力。第一串原味鸡翅入口,感到调料的口感非常丰富,蜂蜜的甜,花椒的麻,小茴香的辛香加上食盐的咸,还有别的什么一时吃不出来的调料,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每咬一口,它们都深深嵌入熟嫩的鸡肉里。从微辣开始,辣的程度不断加深。我觉得最好吃的是单面辣,别看辣椒铺得满,但咬上去仍然是第一口酥,第二口才辣,而且辣而不苦。

束河人家

一池锦鲤 闹中取静

北京的胡同隐藏着很多的秘密,美食也算得上其中一项。位于东单的束河人家,就是我的一位“吃货”朋友小丫找到后推荐给我的。

这家云南风味的餐厅,位于北极阁胡同里,小小的门脸不太起眼,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入口处的木门。然而,推门进入之后,你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由一个小四合院改造出来的二层餐厅,木制楼梯和桌椅,很复古,装饰也有民族特色,随处可见云南风的木制摆件。小院绿植环绕,楼梯下还养着一池锦鲤,即便是在冬天,也能感受到融融的暖意。用小丫的话说,很有束河古镇的味道,坐在院子里看看天空,有种闹中取静的雅致。

小店主营的是自助火锅,按照你所点的档位,满满的摆上一大桌,视觉上就有种丰富的冲击力。开餐前先送上来的是绿豆粥和龟苓膏,还有其他零食,小料自取,餐后还有水果。

按照“吃货”小丫的推荐,肉类里面,束河嫩牛肉值得品尝,薄厚适中,肉质鲜嫩,味道好。蟹籽丸,她每次都要,丸子里面满满的蟹籽,特别鲜。芝士丸,芝士馅料煮熟后软软香香,还可以拉丝,超级好吃。透明的鱼片,非常鲜嫩,也不可错过。蔬菜的话,包浆豆腐、板蓝根叶等,据说也都很赞。除了火锅外,这里也有云南米线。

丽江庭院之午后阳光

北京阿姨 另类鹦鹉




这家餐厅的外观,低调到我住在附近多年,见到的只是大门外写着黄色的“内务部街壹号”字样。后来听“吃货”朋友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家名叫“丽江庭院之午后阳光”的自助火锅餐厅,但是门口是完全没有写明啊,总觉得像什么文保单位。上周的一个中午,我来到门外忐忑按铃,果然有位大姐把我请进去了。

一层有只大鹦鹉在架子上,特别爱叫,看来是开朗活泼的性格。我的“吃货”朋友告诉我,这只鹦鹉脾气不好,而且爱吃饺子,是不是很“另类”?用餐都在二楼,我去的时候是工作日的中午,人不算多,等我的朋友来时,服务员大姐端来瓜子和免费普洱茶,一抹阳光正从窗户撒进来,古朴桌椅闲坐,自助的酒精小火锅一人一锅,我的朋友到了以后,大姐麻利上锅,我们要的菌汤锅底,小料有两种,默认的是花生碎和辣椒胡椒碎双拼干碟,还有麻酱小料,但是都是调好的。我观察了一下,客人们要求上的最多的是斑鱼片,鱼片又大又薄,入锅片刻就熟,得赶紧捞出食用,否则吃起来有点老,但我觉得口味并不惊艳。除了羊肉肥牛、蔬菜菌类这类常见的涮肉用料,各种丸子是这里的特点,我偏爱芝士丸,香滑可口,其他的咖喱丸、海胆丸等我个人觉得口味一般。此外扇贝、蟹籽包、黑椒肠、蘑菇虾滑、饵块涮着吃也都不错。

滇客滇来

深藏不露 无须点菜




如果你路过东城区大方家胡同——银河SOHO后面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小胡同,怎么也不会注意到这里的8号院内有家云南菜餐厅。因为,整条胡同都是普通百姓居住,丝毫没有类似南锣鼓巷、五道营那种“商业化”胡同的特点。滇客滇来就独自藏身于此,门口完全不挂“招牌”——没有餐厅名,没有夺目的标志,有的仅是“8号”门牌而已,看着就是一座普通私宅。

上周的一个傍晚,我和一位好友推开这个隐秘的小门,进得门内才发现豁然开朗,餐厅名在门内墙上,干净小清新的安静院落。四合院的座位分为室外室内,还有天台以及两个包间通过浸泡烤制的酥皮,可以完全把菌的香味全部吸收上来,吃起来富有层次感。布依族花米饭、小锅米线和自制酸奶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虽然看着每一碟都不大,但还是吃到撑也吃不完,因为种类太多。

据说滇客滇来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套餐菜品,大概一两个月推出一批新菜式,口碑菜品和传统的特色菜品则加以保留。主要食材来自于云南,烹饪手法取自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

双城咖啡酒吧

人间烟火 世外桃源



从地铁北新桥站出来往前走一直走到方家胡同,北京这个城市中独属于老北京的那一面越来越清晰,属于繁华大都市的那一面渐渐退去。小胡同里仅容下一辆车通过,特色成衣店和不知名的胡同美食零星地蹦出来一两家,大槐树高过四合院的屋顶像大伞一样倾盖着遮挡阴凉,方家胡同的孩子们正好放学。离学校不远处有一家咖啡馆,大红的门扉掩着,没有特别明显的店面标志,要不是事先查好,还真不敢贸然推门进来。

门刚刚推开,店里的小伙子就先送上“欢迎光临”的问候,很有礼貌地把客人引导到座位前。店里多是木桌木椅,靠近窗子的一排是软软的布艺沙发。挑一个双人座坐下,慢慢看着餐单。与别家店不同,这儿制冷用的是吊扇的自然风,屋顶涂成抹茶绿色,开出几个方形的玻璃天窗透光。木地板上搁着一张长条的木制书桌,桌子的高度正好是坐下后坐在对面的人互相看不到。桌子上摆放着龙应台的《目送》、林夕的歌词、侯孝贤讲电影的书籍,一排排的书书脊朝上放着,找起来非常方便。

每个桌子与桌子之间都放了绿萝等盆栽绿植,轻轻的音乐声被风扇吹得更轻了,客人们也都自觉地低声交谈。咖啡馆里还有一个二层的小跃层,上面是榻榻米和软沙发,周围有特殊处的帘子,拉上后大家互不相见,可惜上楼的话就要脱掉鞋子,有些麻烦。

去的那天下午预报有雨,下午5点多的时候天光暗淡,窗外的空气似乎能拧出水来,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看着对面老槐树覆盖下的老屋瓦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轻松感。

因为来的时候有些晚,店里的甜点只剩下巧克力蛋糕和乳酪,于是点了份果臻乳酪。端上来的时候,月牙形的容器里,奶白色的乳酪上覆盖着一层浅红色的果臻。28元一份的蜂蜜冬瓜热饮,喝起来比鲜芋仙的要舒服很多,还有一种大麦香味混在杯子里。天色继续暗下去,有客人起身离开,又有人推门进来,红色的木门嘎吱作响,就当是迎客送客了。旁边桌上有一位先生,从始至终都在伏案读书,天色再暗一些就把桌上翡翠绿色的怀旧台灯打开。这时的窗子外面人来人往,胡同里的大爷买菜回来了,高中生放学了,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看网上的点评,评价比较高的还有柠檬乳酪蛋糕、招牌奶酪等甜品。店里的冰酿咖啡也很有特色,制作时间长达近十个小时。看来这些我都只能下次再去尝试啦。

壹勺子糖

咖啡慢调 治愈伤感



寻找有味道的咖啡小馆,是我和闺蜜常常爱做的一件事儿。位于铁树斜街的“壹勺子糖”,便是如此般无意闯入我的视线。铁树斜街并不是一条好找的胡同,沿着大栅栏西街进入,要一路西行近1000米,才能步行到铁树斜街。胡同的北侧,一栋标有“北京继电器厂”六个大字的灰色建筑,便是“壹勺子糖”的所在。据胡同里的大爷说,这家继电器厂,原是一个老国企,不过现在这栋顶部呈锯齿状的建筑里,早已没有一屋子的电器了。

据说,“壹勺子糖”这个店名,取自美国老电影《欢乐满人间》中的歌词:“A spoonful of sugar helps the medicine go down”。人生苦如药,不时需要用一勺子糖来治愈伤感。

从古旧的一扇小门推门而入,确实有一股清爽之气扑面而来。一层是一个小巧的吧台,入口左侧摆着老杂志,咖啡吧台的玻璃罐中放着自制的饼干,黑芝麻、肉桂姜、枸杞燕麦、金橘燕麦,口味糅入北京本土特色,活泼有趣。自制蛋糕从布朗尼、啤酒姜到金橘、南瓜核桃,真的是足可用来治愈人生的苦味。

二楼是供客人休息的地方,低声吟唱的蓝调音乐,加上可以随意取阅的杂志、跳棋、白水,满满的都是自在。因为位处较深的胡同处,铁树斜街又不是南锣鼓巷那般的热门胡同,坐在小店的二楼,你几乎听不到车来车往的喧嚣声。点上一杯咖啡,聊天、读书,甚至是什么都不做的呆坐一下午,都能感觉时光的脚步正渐渐慢了下来。

说起咖啡,我一定要“刻意”提一下,除了摩卡、卡布奇诺、拿铁之外,“壹勺子糖”里有两种有趣的咖啡:麻辣摩卡和姜汁拿铁。观名便可知,麻辣摩卡是带着辣味的摩卡,怎么形容呢,呷一口入嘴,初始是牛奶的香甜,但当咖啡进入喉咙,辛辣感便作为一种后味涌了上来。姜汁拿铁,则是把辣味改成了姜味,不得不说,当生姜遇上奶油,滋味还真是奇怪。

对啦,二楼之上还有一个室外的三层,日头偏落的傍晚,挨着砖瓦的墙角,坐在木椅上,吹着小风,眺望远方,又是另一种节奏。店家还允许携带宠物前往,下次我一定要带上我家的胖猫,让他也欣赏下“八大胡同”的风情。

乐活北京

汇集北京城事、娱乐休闲、杂谈趣闻

微信ID:lhbj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乐活北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