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穿一本书,3招就够了?

 

可能是最好用的读书方法。...



猫宁!

当你打开这篇文字就证明了,我们一样热爱阅读。 :)

于我来说,阅读最初是兴趣,后来渐渐变得顺其自然。读书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于是更努力去多读好书。一次,和书友交流时感慨:这辈子,好书太多,时间不够,永远都读不完。

所以问题来了:有没有高效利用时间,像看穿一个人一样的读穿一本书的方法呢?

 


最近我看了秋叶老师写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书中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还穿插了诸多实例,把读书——读懂书——高效读懂书——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条理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对于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

而整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秋叶老师的读书方法。

经过了我的个人理解及沉淀之后,精选3招,一次分享给你。

1、树读法——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当我们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开始寻找这个领域的书来读。但是读一本书最多只是入门,却不能完全了解这一领域。

感兴趣的领域就像一棵树,我们站在树下试图发现更多树枝,从而认识这棵树。书籍就像树枝,我们不断地寻找该领域的大量同类书籍,从而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慢慢还原出一棵树。

比如说我最近正在学习逻辑学方面的书,我从《金字塔原理》开始读,接下来《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思考的艺术》等等逻辑类书籍都要收过来看。与此同时,在微信、微博上看到的关于逻辑学的文章也可以对我的书籍阅读互为补充。

这时你会发现,我们找到大量同类型资料的同时,阅读任务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这和我们最初读一本书的预期完全不同。

所以,接下来,就是见证......我们做减法的时刻。

其实同类型书籍有很多理论和定义是相通的,这部分你翻看书籍目录就明白了,因此同类内容是可以选择跳过的。当有些书出现了不同的定义时,有两种情况。赞同的观点记下来,为以后整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建立基础。不赞同的,看看能不能反驳这个观点。

同类书籍读得多了,会筛选了,有概念和框架了,自然就读穿了。

所以第一个方法,虽然是很辛苦地做加法,其实都是不断地为你试图了解的领域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更加透彻地读懂第一本书。很适合职场人对新工作领域的了解和熟悉。

有人会好奇,明明只想读懂一本书,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阅读量?有没有更加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刚刚我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结合碎片化阅读,从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渠道去获取关于这本书以及涉及领域的相关知识。通过你对碎片化信息的梳理,结合书籍,也能有所收获。



2、框读法——经管类

根据我对身边朋友的了解,阅读经管类书籍的人最多,不少人认为此类书对于财富的获取有极大推进作用。尤其有人迷恋此类书籍到达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像那些互联网思维的膜拜者一样,张口闭口都是各种名词和概念,可最后也只是炫耀名词而已,对于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或改变。

我不鼓励读书功利化,我喜欢的阅读是快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经管类书籍,如果不是抱着某种目的(比如财富、对工作有用等等),多数人是读不下去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书通常比较枯燥。另一方面就是这些书往往一本比一本厚,很多人看到都会倒吸凉气、倒退一步。

顾名思义,框读法就是列出条条框框,找出作者想表达的重点。这方面可以先从前言、后记以及目录开始下手。而且此类书的目录往往名字很长,列出的标题也很具体。只要将目录梳理完成,基本就能明白作者试图通过这本书来解决什么问题了。

当你带着问题去读经管类书的时候,后面就好办了。作者一定会描述这个问题在社会上的存在状况及起因,作者的解决方案正是本书的核心,可能它只在某一章节中出现,但那就是该书的核心内容。

当你用框读的方式分别列出:问题——起因——解决方案时,这本书的精华就已经被你get到啦。

掌握第二种方法能够有效节省出大量阅读时间,不仅仅是经管类,其实它适用于很多种类的书籍。



3、诵读法——文艺类

在这个工作压力山大的现实社会里,人们喜欢依靠书中的小清新或心灵鸡汤来自我疗愈,于是文艺类书籍成了很多人心灵上的避风港湾。

读书之人大都会看文艺类书籍,其轻松好读的特点备受读者推崇。而且很多读者喜欢解读文艺类书籍,因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哪怕一首小诗都会被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语境。

所以阅读文艺类书籍的方法与其他类型也有所差别,首先最好了解下作者的个人简介,因为作者的经历与其作品的风格定位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作者在书中的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把你正在读的文艺书和之前看过的同类型书籍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差异,分享你最真实的感受。再进阶一点的话,可以背一些书中的经典句子或段落。甚至可以尝试着模仿作者的语气和文笔去记录自己的生活。无论散文、小说,抑或诗歌,喜欢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

试想一下,当所有人都在说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时候,你能说出冯唐的另一首诗,继而说起你喜欢的其他诗人,会不会让你对那本诗集和作者的印象更加深刻呢?

也正是在那一刻,你已在不知不觉中读穿了这本书。

第三种方法有点儿像学生时代的课文学习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古老方法确实实用性很强。



读书的方法太多了。

有人喜欢记笔记,有人喜欢画思维导图,有人喜欢抄书,每个人都有各自阅读习惯。上面分享的三招也是基于《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所做的延展,并不代表一定要用某种方法来读某种书。我们完全可以将所有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掌握了高效阅读方法的你会发现,有些书不用逐字逐句地仔细读完,但是书的精华并没有因此而丢失。你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去优化自己的阅读方式,节省更多时间。从而去读更多好书,或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就是这样。

燚见近期文章:
一个新乡80后的童年美味
《踏血寻梅》:孤独的人,并不可耻
终于读完了《盗墓笔记》
春天槐花新乡会
一天傍晚新乡的鱼


一个

新乡八零后

的生活态度


    关注 燚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