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也是分层次的,你是否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幸福里?

 

本文有些长还有些理论~不过包你看了不后悔,哒哒哒...



小编早晨在TED上看到一个Martin Seligman(马丁•塞利格曼)关于“幸福”的演讲。Martin Seligman写过《活出更乐观的自己》《真实的幸福》,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Martin Seligman: The new er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英语无字幕~)



在这个视频中,他提到应该把“幸福”分为三个层次:the pleasant life(PA)——快乐的人生、the goodlife(Engagement)——积极参与的人生、the meaningful life——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种“快乐的人生”,就是具有传统普遍意义的快乐情绪,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情感(positive emotion)。比如工作加薪升职、买到一件好看的衣服、吃到一顿极其美味的大餐、陷入爱情之中快乐不已~~这些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也都会让人感觉到特别特别快乐。但是,这个在Martin的眼里,这是属于低层次的幸福感。而且经过科学统计,这样的快乐有着明显缺点:其一是这种快乐的情绪是可以遗传的(heritable),就快乐而言遗传起了50%的作用,并且该状态非常难以更改;无论你怎样提升积极情绪,你的幸福感只能提高15%到20%。其二,这类幸福体验是可适应的(habituates),就像你吃冰淇淋,第一口相当美味但是吃到第六口,那种美味的感觉已经消失很多了。

  第二种积极参与的人生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契克森米哈赖)所提出的flow(心流)体验。(flow体验是虾米意思?小编也是才知道~可以看看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书籍《flow》也叫作《生命的心流》,或者是TED视频——Flow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没字幕,小编也无力啦)




简言之就是说:心流不同于简单的快乐,我们在看某个肥皂剧,玩无聊的游戏时,同样会感到快乐,但这类快乐十分脆弱,需借有力的外在环境方能产生。唯有从心流带来的快乐,是自己塑造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才有助益。我们多少都有过心流的体验,例如,经过一番心血完成某项任务、活动或工作,当时的心情,只有你自己明白。



Martin讲述flow体验是以他的朋友Len为例子说明的。Len不到30岁在爱情、工作、生活这三方面的两个领域内都取得极大成功。工作上,他是个期权交易商,二十五岁时就已经身价百万,还拥有自己的期权交易公司;生活上,他是全国桥牌冠军。但在爱情上,Len却是一个十足的Loser,他性格内向、缺乏激情。他请了最好的心理医生,花费了五年的时间试图发掘将积极情绪压抑在他心底的性创伤,结果却一无所获。Len在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ivity/也就是前面所讲的第一种幸福体验)方面处于人群中的末百分之五。能说Len不幸福吗?Martin认为不能。与传统意义上的观点(体验不到积极情绪就不幸福)相反,因为Len的生活中一直体验着flow状态,在Martin认识的人当中,Len可以是最幸福的人群。他早上九点去美国证券交易所上班时,就觉得时间停止了;桥牌巡回赛开始时,他同样觉得时间停止。这就是flow。flow和快乐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快乐的时候,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快乐;可是在flow中,你什么都感觉不到,你觉得时间停止,心无旁鹜,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家所谓的“好生活”的特征。如果你在工作、恋爱、玩乐、交友中获得的好处并非欢笑,而是获得更大的专注,那你就获得了flow体验这种幸福感是更深一个层次的。

  第三种幸福的体验“有意义的人生”也是幸福感中最可敬的方面。前两者的幸福集中在“自我”的体验,而第三种是在比自我更大的世界里寻找归属感。比如说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实验发现,如果你长时间的做公益活动(尤其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比如捐款、支教等等---小编认为一定是要你能带给别人帮助的而不是去添麻烦),你的快乐能保持长久不退,比flow又更高了一个层次

    Martin说他们团队对几千人做了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以上三种幸福体验,第一种基本不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满意度,第三种能最大化的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满意度,而第二种也就是flow即心流体验也能很大程度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满意度。如果你的人生中同时拥有以上三种体验,那么你的幸福感会高于三者的总和。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你想要什么样的快乐——这个论题值得每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去思考。饮食男女就够了吗?成功有钱就行了吗?积极关注心理的健康、提高对幸福的认知,或许会帮助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更好!

~~~~~最后的最后~~~~有些偏题~~~~~~~

小编非常赞同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中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一一你越是对它 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幸福感只不过是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属现象。

      


    关注 Rachel的自省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