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年俗:闹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中国人把正月十五称为“灯节”,又叫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在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做有滋有味有营养的文化快餐

发表原创作品,请关注:jdlc2016

作者:初绍庆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中国人把正月十五称为“灯节”,又叫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在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时,有一位宫女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心生怜悯,想帮助她。于是,向汉武帝谎报,火神奉玉帝之命,将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此劫,解决的办法,一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许多火神爱吃的汤圆;二是各家各户十五晚上悬挂灯笼,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武帝准奏,令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正月十五这天,元宵的父母获准进了城,看到了带有“元宵”字样的灯笼,亲人终于见面团圆。因此,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团圆节。



元宵节起源西汉,盛行于唐代。《太平御览》记载:“正月十五日,汉家祀太乙,以昏时到明。”元宵节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礼法演变来的,是佛教习俗和道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正式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举国张灯庆贺的,是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时,元宵节则被列为国家重大节日了,从此沿袭至今。



元宵节最热闹的并不是吃元宵,而是闹花灯。元宵节期间,张灯、舞灯、观灯、赏灯、猜灯谜,以及一些与灯有关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成了特定的节目内容。实际上,闹花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就开始了,因此在农村有着“没有灯笼不过年”的说法。随着“噼噼啪啪”送灶神的鞭炮声,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已挂起了红灯笼,一直到正月十六才结束。



我记得小时候的灯笼,都是手工制作。中间用蒲棒葶扎上一个方框,周围用白纸糊了。白纸上印有各种各样的木版画,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动物,还有的是花草,代表的都是吉祥如意。看那戏台上的人物,什么《东彩棚挂号》,那薛刚一身武生打扮,程咬金站在一边,双眼注视着他;《梁山伯与祝英台》身穿古装衣服,携手漫步;《白蛇传》中白娘子和小青,在舞动双剑等等,还有很多不知道出自哪出戏。



当时最引人关注的是鲤鱼灯,它由三部分组成,鱼头、鱼身和鱼尾。鱼身下面有一根长长的高粱桔,作为把手。上面开口,插上蜡烛,点燃了举在空中。走起来,那“鲤鱼”摇头摆尾,就像活的一样。



当时技术含量最高的,要数“走马灯”了。走马灯比较大,外形各式各样,有六边形的,也有四边形的。里外两层,里面的一层画着各种各样的画,有人物,有动物,也有花草。上面有一个风车,点燃蜡烛后,热空气上升,风车带动里面一层转动起来。人在走,马在跑,连花草树木也活起来,就像是皮影戏,因此叫“走马灯”。



在鲁北平原麻大湖一带,扎灯笼最好的要数孟桥的刘老汉。他扎的灯笼结实灵巧,灯罩图画样式多,形象逼真。农闲的时候,他就开始扎灯笼框架,印各式各样的版画。一交腊月开始粘糊。因为他做的灯笼有创意,又新颖,每年都供不应求。他七十岁那年,结合几十年扎灯笼的经验,扎了一个“百星捧月”的灯笼。中间是一个大的灯笼,下面是一百个小灯笼,分为五层,灯笼都成六边形,每一个平面上都有一幅画,这101个灯笼、606个画面,没有一个画面是重复的,寓意“六六大顺”。后来,一家公司出价600元要买这个灯笼,他都没舍得卖。每到春节,他都拿出来展示,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挂在他家的一棵槐树上。我每年春节都去看上好几次,那时候好奇,每次都要数一数究竟有多少个灯笼。可是,灯笼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谁也没有数清楚。后来,刘老汉去世了,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灯笼。



每逢春节,看到孩子们打着(俗语,挑着)灯笼,少年时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五岁那年,正月十五晚上,我打着灯笼来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把灯笼放在地上,互相攀比,看谁的灯笼好。也不知道是哪个调皮的孩子,点了一个爆竹扔在我们中间,只听见“砰”的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打起自己的灯笼四下里分开。我不小心,踢到了一个小姑娘的灯笼,蜡烛歪倒点燃了灯纸,灯笼一会儿便化为灰烬。那姑娘哭着要我赔她灯笼,可我只有一个,就是买也买不到呀。我不给,她就号啕大哭。这时候母亲正好过来,对我说:“孩子,是你踢倒了人家的灯笼,就应该赔人家!”可我哪里舍得?见我不愿意,母亲继续说:“俺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把你的灯笼赔给这位小姑娘。回家,娘再给你做个更好的。”我很不情愿地把灯笼给了那个小姑娘,那位小姑娘接过灯笼,擦了擦眼泪,就和小伙伴们玩儿去了。



母亲拉着我的手,回到家里。只见她从墙上揭下一张画,叠了起来,拿来一个铁丝弯了弯,然后把叠好的画撑了起来,一个灯笼就这样很快做出来了。我仔细看了看,灯笼呈圆形,上下由一个个褶皱组成,画面完好。母亲点燃了蜡烛,将灯笼递给我。我看了看母亲,笑着问:“娘,这叫啥灯笼。”母亲也笑着说:“这叫‘牛屎排’灯笼,好么?”当时觉得灯笼的名字不好听,但式样的确很好看。我打着灯笼来到了大街上,小伙伴们都围过来,问这问那,非常羡慕。第二天,有个小伙伴由她母亲领着,拿着画子,叫我母亲给他做灯笼。从那年开始,我都是打着这个灯笼过节。后来年龄大了,不再打灯笼了,但是这个灯笼我一只保留着。直到十五岁那年,母亲去世,我才在母亲坟前烧掉了。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后悔。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灯笼的材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纸糊的灯笼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蜡烛也不用了,改用电池,再也不怕歪倒烧着了。现在的灯笼,式样特别多,十二生肖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卡通人物,还有汽车、火车、轮船、苹果等等,千变万化。



现在人们最喜欢的是看灯展,博兴县就举办过几次,我都去看过,非常好看。最近一次,是前年的正月十五。那天我们一家人驱车沿着新城一路往北,两边的路灯照耀得如同白昼,去看灯盏的车辆,一辆连着一辆。公路两旁的树枝上、楼房上,处处闪烁着霓虹灯,煞是壮观。在新城一路的左侧,是一条宽阔的东西马路,花灯展就设在这里。公路中间是车灯,一辆接着一辆,装扮着各种造型。马路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花样众多,造型奇特。



迎面是一个宽阔的花灯拱门,拱门两边灯柱上的二龙戏珠伸头展尾,意欲飞腾。走进拱门,各式各样的花灯,展现在我们面前。因为这一年是送走了龙年,迎来了蛇年,以龙蛇为主题的花灯,占据了相当的数量。看那金龙盘旋,活龙活现;金龙腾飞,寓意深刻;二龙戏珠,宝光瑞气;龙凤呈祥,喜气洋洋。那蛇年吉祥花灯,两条巨蛇在两边盘旋而上,中间的巨型花灯光芒四射;那如意金蛇花灯,一条金蛇高高在上,昂头远眺,在不停地转动,真像活的一样……



还有许多动物造型的花灯,也栩栩如生。看那“鲤跃荷池”,翠绿的荷叶,妖艳的荷花,蓝色的水面,相互映衬。那鲤鱼跳出水面,象征着人们生活富裕,年年有余。还有那鲤鱼跳龙门、孔雀开屏、大象翘鼻、飞马奔腾,更是各具特色。



有些花灯是根据历史故事创作的。看那“岳母刺字”,岳飞赤裸上身,跪在母亲跟前,岳母手拿银针,在他脊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是岳母对岳飞的期望,也是华夏母亲对儿女的激励。再看那岳飞,手持青龙枪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看到这盏花灯,我们不仅为“家贫出孝子,国难有忠臣”由衷赞叹。也会联想到,华夏子孙因为有岳飞这样的忠勇之士,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才能驱逐外侮,振兴中华。



还有的花灯是根据神话故事和传说制作的。“八仙过海”中,铁拐李手拿药葫芦站在前面,汉钟离、何仙姑、张果老紧随其后,各显神通;“劈山救母”花灯,沉香手握开山大斧,向华山劈去,只见那大山瞬间分为两半,三圣母从山里缓缓走出,越升越高……看到这里,我们无不为三圣母那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打动,为沉香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还有的花灯,是儿童电视故事的造型,看那喜洋洋和灰太狼,活灵活现,风趣幽默,惹得孩子们流连忘返。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农家乐”,再现了农村过年时候的情景。有的双膝下跪为长辈拜年,有的贴对子(俗语,对联),有的打扫卫生,还有的在劳动……一派祥和欢乐的农家景象。



今夜,天空中月似金盘,星星闪烁。“孔明灯”摇摇摆摆,就像一颗颗人造卫星,和地面上的花灯,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那行政大楼两边灯光闪烁,最顶端有一个圆锥形的造型,向上流动,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发射架,在发射着卫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最近三年,虽然没有举行灯展,但春节期间的夜景,也装扮得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各式各样的花灯随处可见,我们漫步街头,端详琳琅满目的各色花灯,犹如走进了瑶池仙境,顿感心旷神怡。因为那五颜六色的花灯里,写满了吉祥如意,写满了幸福团圆,写满了人生故事。



 【版权说明】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所有。感谢贾晨光先生惠赐书法作品、朱儒明先生惠赐摄影作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鲁北乡俗文化系列原创作品(阅读量)

李一鸣:《磕头》(3919)

王晓振:《起名儿》(1841)《贴对子》(1263)《春雨 春雪》(1048)

牟海静:《回娘家》(5224)《烟花怒放的日子》(1107)

初绍庆:《南河东高跷》(2575)《走亲戚》(863)《唱大戏》(807)《逛庙会》(582)《叫李马》(1040)

初守亮:《丈八佛庙会》(4894)

刘树明:《记忆中的丈八佛年集》(2551)

盖建红:《曹王杂耍》(1427)

冀新芳:《阳信秦家台子》(5038)

宋来喜:《剩井的传说》(1177)

朱儒明:《蒸饽饽》(824)

张洪梅:《那时候 我们这样过年》(1158)

德修:《柳桥阻击战》(874)

鲁勇丽:《那些芬芳 只在故乡》(335)

惠明:《风雪夜 娘在村口盼儿归》(778)

句点:《博兴人闯关东》(1251)《骆宾王在博兴》(1382)《最香,还是娘擀的韭菜饼》(813)《村南那排倔强的白杨》(386)

以上美文尽在“句点论策”
微信搜索“ldlc2016”
“进入公众号”尽揽
原创美文 先赞后转吧↓↓



    关注 句点论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