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三星GalaxyS7:成本255美元;OPPO副总吴强: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白热化;应用电商模式在印度能否行得通?

 






1.OPPO副总吴强: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白热化;
2.市场分析:应用电商模式在印度能否行得通?
3.山寨丛生巨头惊蛰:国内VR生态调查;
4.360再诉小米:一场利益之争的诉讼“罗生门”;
5.拆解三星Galaxy S7:成本255美元;
6.微软面向现有WP机型推Windows 10 Mobile系统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号,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show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OPPO副总吴强: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白热化;

  

搜狐科技 文/毛启盈
  3月17日,OPPO正式发布了R9、R9 Plus两款新品分别售价2799元、3299元,OPPO副总裁吴强表示,“目前智能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OPPO能够活下来不是靠渠道,也不是靠广告,而是靠产品。”

  吴强表示,在智能手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理解用户需求还远远不够,OPPO正式推出品牌概念2.0,“美因苛求”:用苛求的态度去打磨每一个细节。
  

   研究公司IDC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华为、小米、Oppo和Vivo四家手机2015年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45%,比2014年上升了10%。其中 OPPO出货量为3530万台,排名第4,低于小米、华为、苹果,略高于vivo,相比2014年增长36.2%,远高于中国市场整体2.5%的增长率。

  此前,吴强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国产机颠覆式创新随时发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手机市场在渠道方面有三大变化:1、各大品牌加速布局公开市场,回归传统渠道;2、电商渠道销售增速明显放缓;3、单一渠道模式正在被打破。


  
  “由于OPPO在线下渠道有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存在一定优势。”吴强分析称,“竞争对手都看重这条渠道,会导致短期之内对一些终端资源竞争变得激烈。不过线下渠道的战斗力短期之内较难形成,真正的影响还是要看长期结果。”

  而业界多数认为,OPPO进入国产手机前四强主要归功于线下渠道强大,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底,OPPO拥有近14万家销售网点,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底已激增到20万家。

  而目前,华为、小米均表示“学习”OPPO进军三四线城市,布局线下渠道,这对于OPPO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市场分析:应用电商模式在印度能否行得通?



腾讯科技讯 3月18日,沃顿商学院旗下《沃顿知识在线》周三撰文称,虽然一些印度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尝试纯应用模式,但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特点才能制定决策,不能盲目跟风。

以下为文章全文:

作 为印度著名的时尚和生活方式电商公司,Myntra最近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家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企业宣布恢复适配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网站——该公司此前 曾在2015年5月关闭该网站。彼时,该公司约90%的流量和70%的业务都来自移动应用,而Myntra当时也宣布将探索纯应用发展模式。当时的消息引 发了轰动,因为Myntra因此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纯应用发展模式的电商企业。

Myntra恢复移动网站被普遍解读为纯应用战略的倒退。但该公 司的高管团队却坚持否认这种说法。他们表示,恢复移动网站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移动应用的效果。虽然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商品,但要最终完成交易,仍然需要启动应 用。“移动网站将促使用户下载应用。我们仍在坚持纯应用战略。”该公司CEO阿南斯·纳拉亚南(Ananth Narayanan)说。

与此同时,该公司桌面网站(适配笔记本和台式机)并未提供任何浏览功能,而是直接将用户跳转到应用。

Myntra最近发推出了新版应用,允许用户彼此建立联系,分享各自对产品、趋势、偏好等方面的观点。每个Myntra用户都会根据之前的访问记录、偏好和Facebook等其他社交媒体插件而看到不同的着陆页。

“人们不喜欢在废弃的购物中心里购物。2.0版本将把在线时尚购物转化为一种充满社交和个性化元素的体验。”该公司CTO沙米克·沙玛(Shamik Sharma)说。

Myntra 的应用下载量接近2000万次,拥有760万活跃用户,提供来自1,700个国内外品牌的23万种商品。该公司还拥有10个自有品牌。该公司目前的年交易 额为5亿美元。他们计划在2016年突破10亿美元,并成为印度首家实现盈利的大型电商公司。到2020年,该公司希望交易额能突破50亿美元。

“Myntra 的纯应用战略很有创新精神。而从该公司的规模来看,这种做法尤其引人关注。”沃顿商学院运营、信息和决策学教授卡迪克·霍桑纳格(Kartik Hosanagar)说。霍桑纳格的研究方向是数字经济,他认为,由于印度的手机普及率远超PC普及率,因此可以支撑Myntra的纯应用模式。“同时支 持两个渠道花费不菲。”他解释说。

但问题在于:纯应用模式能否在快速增长的印度电子商务市场取得成功?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价值数十亿美元。

据 高盛测算,印度电子商务市场目前的规模约为260亿美元,2020年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目前规模为170亿美元,2020年达 到700亿美元。毕马威的报告认为2014年为176亿美元,之后保持40%的复合年增长率,2020年可达1360亿美元。普华永道估计电子零售(电子 商务的一个分支)目前为60亿美元。Technopak Advisor认为目前约为23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320亿美元。毕马威认为,电子零售是印度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今后有望保持52%的复合年增长 率,到2020年达到367亿美元。

无论从那个数据来看,蛋糕的增长速度显然越来越快,而所有人似乎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既然如此,纯应用战略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呢?

跨越式发展

无论是零售、旅行、交通、银行、教育,还是食品、健康、家政服务、支付,每个在线领域都在通过免费和折扣为自己的移动应用吸引用户。虽然印度或许只是简单地追随了全球的应用发展趋势,但它的普及速度却很快。印度专家认为,印度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移动应用市场。

“可 以肯定地说,印度在这方面领先于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也是如此。”管理咨询公司Wazir Advisor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哈明德·萨尼(Harminder Sahni)说,“电子商务在印度市场开始增长时,几乎正值全世界的网络公司开始融入应用经济之际。这与印度电信领域之前跳过固话,直接迈入手机时代有些 相似。”

管理咨询公司Zinnov合伙人兼全球数字变革主管普拉维恩·巴哈达达(Praveen Bhadada)补充道:“我们目前看到印度的应用普及速度向病毒蔓延一样迅速。我们渗透这一市场的强度非常独特。”

多 重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首先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印度的智能手机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大约会从目前的2.2亿部左右(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 二),增长到2020年的7.5亿部。该国网民约为4亿,约有70%通过移动设备上网。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这一数字只会有增无减。

“印度 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渗透速度,使得这里的应用发展速度远快于其他地区。”毕马威印度高管斯瑞德哈·普拉赛德(Sreedhar Prasad)说。他表示,对于瞄准年轻和富有人群的印度电商企业而言,“同时推出网站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巴哈达达说,“对企业而言,接触首次上网的 人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机。使用应用的效果比通过手机浏览的效果要好。”

印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拉米什·库玛尔(Ramesh Kumar)指出,手机成为了印度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需要通过不同的应用适应各类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他补充道:“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能够与人和品牌实时相连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Wazir的萨尼表示,应用在印度渗透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开发成本较低。与美国或欧洲相比,成本微不足道。“即使很多企业失败了,也可以为其他企业开辟道路,并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步,进而促进进一步的增长。”

应用优势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用户而言,应用显然都可以提供一系列的优势:个性化、更好的用户界面、优异的用户体验、能够随时随地连接、丰富的用户数据等。

然而,具体到纯应用战略,这些企业似乎更具优势。“用户被囚禁在某个应用的环境中,因此对比商品和寻找折扣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种环境中不太容易分神。”咨询公司Third Eyesight CEO德旺舒·杜塔(Devangshu Dutta)说。

霍 桑纳格还指出,应用可以向用户发送个性化的促销通知。“这可以提升浏览者转化为购买者的概率,尤其是对于服装和珠宝等决策较为随意的产品,以及更多地体现 感觉刺激而非实用价值的商品。”他补充说:“采用纯应用模式的企业可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移动平台上,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移动体验。另外,由于所有用 户都来自移动平台,因此可以采用前后一致的个性化方式。”

事实上,这是Myntra采用纯移动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纳拉亚南说:“从文化上讲,我 们希望自己的组织能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我们相信今后所有的移动交易都将通过应用完成,我们希望把所有的资源(包括工程师、产品团队、销售人员等)都集中 在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整个组织都能秉承应用思维。”

除了Myntra外,还有几家印度电商企业也采用了纯应用模式,包括Ola(交通)、 Faasos(食品)、TinyOwl(订餐)和Grofers(为家庭用户配送杂货和其他商品)。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Faasos CEO杰迪普·伯曼(Jaydeep Burman)表示,该公司之所以转向纯应用模式,全盘考虑之后制定的决策。Faasos提供一种动态菜单,可以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预估的送餐时间随 时调整。“如果通过电话或网站订餐,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点的。”

有趣的是,印度最大电子零售企业Flipkart原本也计划效仿其子公司 Myntra的纯应用模式(Flipkart 2014年5月收购了Myntra),但却并没有推进这一计划。相反,他们最近针对东平台推出了新的Web轻应用,并且提供了与应用类似的体验。这款名为 Flipkart Lite的应用并不需要专门的存储空间,主要是为没有安装该应用的用户设计的。Flipkart工程主管皮尤什·兰简(Peeyush Ranjan)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说:“我们希望通过移动网站为用户提供原生应用的使用体验。”

亚马逊印度于2013年推出官方应用,目 前有70%的流量来自移动端。但该公司并不认同纯应用模式。亚马逊印度副总裁阿密特·阿加瓦尔(Amit Agarwal)表示,虽然“移动是亚马逊印度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且“应用仍将继续成为我们的关键体验”,但该公司不会关闭其他渠道。他说:“我们 发现用户通过各种设备访问我们的平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将继续发展,客户在那里,我们就在那里。”

时尚电子零售商abof.com总裁兼 CEO普拉桑特·古普塔(Prashant Gupta)也持有相同观点。abof是2015年由印度纺织和电信集团Aditya Birla Group成立的。该公司最初发布了网站和应用。“我们认为,纯应用模式不够慎重。这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且会剥夺他们可以通过大屏幕享受到的丰富视觉 体验。”古普塔说。

印度在线集市Snapdeal联合创始人兼CEO库纳尔·巴哈尔(Kunal Bahal)也不认同纯应用模式。他认为,这是“最愚蠢、对用户最不友好的模式”。他在接受《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Snapdeal的调查显示,尽管只 有20%至30%的用户使用这个平台,但却有多达80%的用户希望保留PC网站。“我们不想违背用户意愿。”巴哈尔说。

Wazir的萨尼认为,这 其实源自企业自身的需求。他指出,同时维护应用和网站的成本极高。“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工程师资源也很悠闲。企业需要权衡如何分配稀缺的工程师资源。”他 还补充道,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应用,纯应用模式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屏幕尺寸的确存在问题,但电视屏幕也可以接入智能手机,而且也可以运行应用,这 种局限很快就会消失。”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看法。“我不认为放弃网站有什么好处。网站产生的额外运营成本很低。”Technopak零售高级 副总裁安库尔·比森(Ankur Bisen)说,“如果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依靠规模,而且牵扯到商品销售,就需要广泛的用户界面选择。纯应用战略将形成局限。”

普拉赛德与很多纯 应用模式的质疑者观点相仿,他说:“我认为‘点击购买’会发生在应用上,而‘浏览购买’会发生在桌面上。当用户知道要购买什么,也知道应该点击哪里时候 (例如杂货或叫车领域),那么应用就会优于桌面。但当用户像在购买之前浏览一番的时候,网站就更受青睐。”他还补充道:“除非移动连接稳定性大幅提升,否 则在印度通过应用来进行大规模交易就会遇到很多限制。”

此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包括手机内存。虽然智能手机渗透率很高,但很多都是低端手机,功 能比较有限。abof的古普塔指出,除了预装的应用外,内存最小的手机通常只能安装5至7款应用。“在拥挤的市场中,如何让人关注自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而在应用领域,这种挑战还会被进一步放大。用户往往会卸载他们不常使用的应用。”他说。

Zinnov的巴哈达达也认同这种说法:“通常而言,普通印度用户只会安装18至20款应用,而且只会经常使用其中的五六款。如何确保下载量、粘性和定期互动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虽然老牌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大幅折扣来吸引消费者,但小型企业却很难提升下载量。巴哈达达认为,新的刺激模式将会涌现。“我认为这一领域将出现许多创新。”他说。

前景展望

那 么,印度互联网公司可能采取哪种模式呢?霍桑纳格认为,纯应用战略“极具风险”。他指出,“从全球来看,桌面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其他移动设备占据主导 的亚洲市场也不例外。“我怀疑不会有很多公司采用纯应用模式。我认为可能会有很多新型电子零售商采用‘移动优先’战略,随后会发布桌面平台。这是一种比较 大的转变,一些老牌电子零售商将面临更精通移动平台的企业的威胁。”

Third Eyesight的杜塔补充道:“如果电子零售商想集中精力吸引更多利润高、粘性强的用户,便可采取纯应用战略。然而,如果正处于增长模式,而且希望成为主流选择,我认为就不应该关闭潜在用户可能使用的任何渠道。”

印 度管理学院总监利什克沙·克里希南(Rishikesha Krishnan)指出,智能手机、强力网络、定位服务和互联网的结合催生了一批全新的应用。他表示,这也是一个探索期。“所有人都希望找出最佳切入点, 或者最好的模式。我认为,一些企业采用纯应用模式就是为了探索趋势。”克里希南认为,现在就对实验效果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个人感觉,混合模式效果更 好。”他补充道。

与此同时,纯应用模式的效果尚无定论,另外一种新趋势已经涌现: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开始挺进实体领域。UrbanLadder(家 具)、Lenskart(眼镜)和Zimave(女士内衣)都开设了实体店。Snapdeal等企业则通过与The Mobile Store(手机)和Shopper Stop(时尚商品)等实体店合作的方式,将线上与线下渠道进行了整合,方便消费者通过附近的店面享受演示、安装、激活和退货等各种服务。

Flipkart建立起了“提货店”,方便用户直接收取订单。该公司还计划在整个印度增加这种商店的数量,并将其转换成“全功能体验区”,方便用户先试后买,并享受导购和退货等更多服务。

阿加瓦尔则表示,对亚马逊来说,“打造超本地化的体验是一大重点领域。”该公司去年在班加罗尔推出了“Kirana Now”试点项目,方便客户从他们的本地店面内购物,然后在90分钟内配送订单。

Technopak 的比森指出,多渠道模式已经在美国等成熟电子商务市场确立起来。从全球来看,电子商务的1.3万亿美元销售额中有50%是由老牌实体零售商完成的。比森 说:“在印度这样的市场,很多品类都需要导购,实体店在消费体验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会看到多渠道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Zinnov 的巴哈达达则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虽然企业都制定了网络战略、应用战略和线下战略,但这些战略都各自为政。他认为,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全渠道战略提供无缝的 个性化体验。“随着数字化变革成为主流,全渠道战略模式将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讲,所有公司都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真正需要的是视野、专 注和投资。”(长歌)

3.山寨丛生巨头惊蛰:国内VR生态调查;



  导读

  值得注意的是,BAT也扳下开往VR的道岔。3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将发挥自家平台优势,同步推动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而在去年12月,腾讯已经宣布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百度视频也于当月推出VR频道。

  巨头在起跑线摆出了火拼的架势,一场大战前的硝烟味正在扩散。

  本报记者 方璐 北京报道

   3月16日晚9点多,34岁的曹峻玮在北京刚刚开始吃晚饭。他当天从南京赶到北京,只为通过参与“2016第12届TFC全球移动游戏大会”跟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行业小伙伴”交流技术成果。在南京读了7年书,2007年硕士毕业后,学航空宇航专业出身的曹峻玮身份变成 Nibiru(睿悦信息)创始人之一。

  这家总部设在南京的创业团队,员工人数仅100多人。借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热,历经几轮投资,“5、6月将启动C轮,融资规模过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10亿元。”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及即将进行的融资时,显得很开心。

  本报记者采访的几家国内VR公司,成立时间都在三年以内。它们一致认为,2014年3月,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 VR公司是VR迅速在中国引爆的开始。年轻、正被资本捧在手心、对未来充满憧憬,这是对当下中国VR公司的集体注解。

  这些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的VR创业公司,均宣称在某一环节拥有独创科技,但都对未来外资品牌长驱直入后有可能造成的冲击信心不足。数据显示,去年200多家VC在VR领域投资3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BAT也扳下开往VR的道岔。3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将发挥自家平台优势,同步推动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而在去年12月,腾讯已经宣布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百度视频也于当月推出VR频道。

  巨头在起跑线摆出了火拼的架势,一场大战前的硝烟味正在扩散。

  VR投资潮起

  据了解,阿里VR实验室的内部代号为GM Lab。在内容方面,阿里已全面启动Buy+计划,并将协同旗下的影业、音乐、视频网站等,推动VR内容产出。

  腾讯在去年底宣布VR战略规划后,今年3月,推出集成了传感器和专用屏幕的头戴显示设备(HMD),即DK。

  巨头觉醒来自于Facebook收购Oculus VR公司。而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说,VR还如初恋女友的心思一样难以捉摸。

   3月16日中午,本报记者在北京地铁上,打开国内某网站提供的宣称“VR带你看两会”链接,移动手机或人体旋转一圈,的确得到与看平面不同的多维度视 角。这就是VR?曹峻玮否定了,他说,VR营造虚拟环境,令人仿佛置身现实中,“如果原本你在地球上,看VR好比你到了火星”。“沉浸”是从业者对VR视 觉效果的常用描述词,这个用语渲染了普通人对VR的想象。

  VR对投资企业形成巨大吸引力,这促使产生上述行业集体押注VR的现象。业界将2016年称为VR元年,认为在今年将出现更多面向消费端的产品,但亦有观点认为2015、2016这两年市场重在关注VR投资、布局,VR爆发期预计在2017-2018年。

  3月15日,北京圣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杨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不管是国际、国内,针对VR完全没有(行业)标准,完全处于比较混沌状态,未来有实力的公司一定会脱颖而出。”

  据本报记者近几年观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实景娱乐业务的重视,2015年10月,华谊收购圣威特部分股权,被认为是其加码实景娱乐的重要举措。

   杨涛分析,对华谊而言,“IP如何落地是大问题”,一部电影拍出来,如何再度到景区、主题公园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延续IP生命力,“这不是华谊兄弟完全擅 长、专业的地方”。圣威特官网显示其“擅长运用光电艺术将虚拟娱乐实景化,通过虚拟现实及人机交互技术,打造独特沉浸式游玩体验。”

   与杨涛的圣威特不同,蚁视(ANTVR)主要做VR、AR、全息现实等穿戴式设备。该公司负责人王兴华在3月14日下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蚁视自 己做研发,在国内国外都有专利。据他介绍,目前移动端设备技术含量很低,产品简单,但连接PC的VR头盔一体机相对来说更有技术含量。不管是做移动端还是 主打PC端,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核心算法”,像现在深圳许多山寨厂商,可以山寨一些产品外观、镜片,但产品核心算法却无法山寨。

   王兴华坦言,现在市场很混乱,不过山寨厂商主要还是山寨移动端设备,如手机,想做PC端头盔还很困难。“移动端国内的话,深圳山寨厂家有一两百家,但做 PC头盔厂商在国内不到10家,PC端头盔已经上市销售的也就只有四家左右。”他透露,国内VR厂商没有自主生产芯片,都是使用第三方,如高通、 Inter等。

  被联想、乐视等企业投递橄榄枝的蚁视,截至目前员工仅有60人。2014年3月蚁视成立并拿到500万元天使轮投资, 当年12月接过红杉资本1000万美金投资,去年12月将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收入囊中。“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都拿到了融资,”王兴华提起资金语气轻松,同 时,他表示,做硬件研发确实很烧钱。

  Nibiru产品核心是VR系统及手机VR Launcher。该公司另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吴增梅反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Nibiru“连接外设与内容,属于中间层”,不做硬件设备,也不做研 发,而是做VR系统,起一个硬件、软件之间的桥梁作用,“目前市面上VR一体机的系统是我们家的”。2015年12月,Nibiru宣布获得由和智资本领 投、毅达资本等数家投资机构跟投的8000万B轮系列融资。2013年1月成立至今,Nibiru先后由青松基金(天使轮)、东方富海(A轮)、毅达资本 (A+轮)完成了数千万的融资。

  外资入境之忧

  “未来十年、几十年,海外因素冲击,中国VR产业会变成什么样,那时才是行业洗牌的时候。国外大公司有能力、资历去颠覆,这是国内无法招架的。”吴增梅表达了她个人对VR市场未来的忧虑。

   目前VR领域缺乏统一标准是事实。吴增梅认为,VR硬件系统很难形成像电脑产品一样的标准,类似Windows系统标准“成本昂贵,投入非常大,不是任 何量级公司能做”。其次,从做芯片到做VR系统,这些厂商之间会涉及许多不同领域,“需要很多大厂支持,因为接口、标准不一样”。综合这些原因,她认为, 国内VR尚处非常初级的阶段,涉足VR需要很深的技术积累,没想好就别去碰。更重要的是,目前用户普及度低,还没走向用户。这意味着VR距离产业化还有相 当一段距离要走。

  王兴华认为一旦VR市场真正激战,“到时候国内VR厂商活下去不会超过5家”。他向本报记者透露,做VR会有风险, 但拥有核心技术就不用担心,“独家光学技术”、“复眼光学技术”,这两项是蚁视核心关键。把握核心技术的前提是什么?拥有核心技术人才。本报记者了解多家 VR公司得知,这类公司共同点是技术员工比例最高。比如Nibiru公司100多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人数达70%。

  按王兴 华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硕果仅存5家的情形,首先被淘汰的是“深圳小公司”。他认为这些公司只是“趁着风口赶紧捞点钱,等国外、国内主流(VR公司)起来之 后,就不做这个了”。王兴华同样为当前VR市场没有统一行业标准忧虑,他认为发展一段时期后,可能会有巨头公司联合起来做标准,目前“小创业公司没这个能 力去做”。另外,虽然人们对VR产品寄予未来取代电脑、手机的厚望,目前还相当于“大哥大”阶段,消费者体验市面上一些VR产品或多或少出现不适应,比如 眩晕、呕吐,“技术还不是很完备”。

  “深圳小公司”在曹峻玮眼里,是一部分客户。“我们不跟这些小喽啰为敌,我们做VR系统,是给他 们提供帮助,小喽啰没有这个能力做系统又要做硬件时,他们要去卖产品,他们有渠道跟品牌效应,我们有技术。”对于合作的大厂,比如手机厂商,通过 Nibiru的技术,在手机功能里嵌入VR,让消费者体验入门级VR感受,想要再进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功能机还是山寨机都拥有机会。而且就如同手 机市场的发展,山寨机在未来也有转正可能,变得“不那么山寨”。

  提及未来外资进入后可能的激战,杨涛认为自己比吴增梅、王兴华所在的 公司多了一层盔甲,那就是大家所作的业务不同,“做2B(意即针对客户)的话不会被国外厂商攻占,因为国外厂商没有在2B这块做太多研究,这块业务实力也 未必比我们强。对于其他国内公司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狼来了有风险,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等,可能会对2C(意即针对用户,比如个体用户)这块造成打击。”

   曹峻玮对未来抱有信心,“除了美国,中国会是第二个VR大国,中国有区别于国外企业的基因,我不认为外资品牌一进入中国就完了,但有些模仿很严重的领域 可能就失败了。”中国VR企业明显优势在于资本介入,正是由于资本大量涌入,从2015年开始,许多公司加大研发,这极大刺激了中国企业在VR技术方面的 革新,虽然相比美国底气还不那么足。

  资本看中VR原因何在?

  VR激战、洗牌期到底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资本 真正冷下来,洗牌期就真正到了,等烧钱的人把钱烧光,资本会去投更有实力的公司,没有实力的公司很难吸引到资本的青睐。”杨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说,“2015年下半年之前,资本对VR的投资是失败的,资本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下一步,希望行业里的公司都踏踏实实把技术做扎实,真正把核心价值发挥 出来,不至于等大潮退去的时候被淘汰掉。”

  “经过几轮大洗牌,产品性价比提升到观众能接受,那么最终剩下的一定是行业翘楚。”3月 15日,乐视内容制作中心总监王玉珏对记者表示,至于一些公司忧虑的行业标准不统一问题,他认为,标准不同但只要最终呈现的内容“是同一个分辨率、高清就 好了,只是效果、牌子不一样而已”。提及VR进入门槛高低问题,他认为,现在大家还是在技术参数门槛上厮杀,将来几年后洗牌会洗到“经验门槛”,没做过这 个的人可能就进不去了,所以出手要早。

  “乐视有很多好IP,将来要拍VR大电影,之前做的《太子妃升职记》、《芈月传》,都 可以改编为VR版。视频媒体形式的变革,一开始从胶片时代转数码时代,从标清转高清,高清转到3D,现在是3D转VR时代,这么多历次技术革命中,VR是 最大的革命。”王玉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资本又是看中了VR行业的什么特性?3月16日,深圳前海和智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一位 高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VR应用已经起来了,这是我们坚定看好的方向。”该人士透露,2015年12月领投Nibiru8000万融资 B轮前,“我们碰到很多(类似企业),但也是挑来挑去,挑到了睿悦这家,我们看准了就配置了3000万。”

  资本对VR是一时兴起还是真正“沉浸”到这个行业中?该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VR无论硬件还是内容都已经成为趋势,现在就看技术的突破和内容丰富度,“如果还有好的(公司)还会投资,我们还布局了一家AR公司,都属于未来技术性成长行业”。

  任何初起行业,单打独斗成功性降低,企业有可能走向衰败,上述人士强调,VR这个行业必须要众人拾柴,“众人都愿去做就好办,如果只是靠一两家就麻烦了。”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早在2015年11月,360就在西城区法院提起了针对小米 “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360对去年提起的诉讼申请了撤诉,原因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本案指定到海淀区法院管辖。2016年2 月25日,360撤销了对小米的诉讼,北京西城区法院裁定通过。

本报记者 徐然 北京报道

小米和360的“口水仗”升级到了“法律层面”。

3月16日,《北京日报》发表了名为《360手机“挑衅”小米 遭巨额索赔》的报道。《北京日报》称,小米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把360诉至北京海淀区法院,索赔2000万元。3月15日海淀区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

同日,界面也发表了名为《小米360互诉不正当竞争 索赔2000万元》的报道。界面报道称,在小米起诉360之后,360针对“小米阻截用户装360软件”一案,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反将小米公司诉至法院,索赔金额同样为2000万元,受理此案的是北京西城区法院。

3 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早在2015年11月,360就在西城区法院提起了针对小米 “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360对去年提起的诉讼申请了撤诉,原因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本案指定到海淀区法院管辖。2016年2 月25日,360撤销了对小米的诉讼,北京西城区法院裁定通过。

但是,仅在20天之后,360以发现小米新一轮侵权行为为由,再次对小米进行重新起诉。据记者了解,3月17日当天,西城区法院已受理此案。

管辖权之争

360 与小米之间互诉不正当竞争,从去年11月起。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2015年11月,奇虎360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在西城区法院对小米提起了民事诉 讼。360称,发现被告小米利用MIUI针对360软件实施了一系列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当使用MIUI的用户登陆360官方网站自行下载360产品 时,MIUI会阻止等等。

360认为,小米此举是为了降低360软件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排挤同业竞争者的目的。据此,360认为小米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要求被告小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

然而被告小米在答辩期内对上述案件的管辖权提出了异议。“小米异议有三点分别为:西城区并非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西城区依法不应再视为360公司的住所地;案件诉讼标的额高过2000万元,应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

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北京西城区法院于2015年12月3日审理认定,小米的三点异议不成立,西城区法院对该案具有管辖权。

不 甘心的小米再次就管辖权问题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了上诉。知识产权法院认为,西城区法院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二十五条确定了本案的管辖法律引用不恰 当。此外,上诉法院认为管辖权的确定应主要依据“两便原则”(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和防止原告滥用诉权而规定的 “原告就被告”原则。

1月21日,知识产权法院发布管辖异议终审裁定,认定此案的管辖权在被告小米公司住所地法院,即北京海淀区法院。

然 而上述裁定发出6天后,即1月27日,360向北京西城区法院提出了撤诉申请。西城区法院于2月25日裁定准许原告撤回起诉。对于此次撤诉行为,360回 应称,“在西城法院受理该案后,奇虎又发现小米利用MIUI操作系统对360实施了新一轮的侵权行为。”“新一轮的侵权行为”指的是用户从360官网下载 软件时,会遭到MIUI操作系统的各种阻止,“最终达到使用户放弃从360官网下载软件,转而前往小米应用商店下载软件的目的。”

“面对 这种更加恶劣的侵权行为,奇虎必须诉诸法律手段坚决回击。因此,奇虎公司就小米这些新的侵权事实在原先起诉状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诉讼请求,并补充收集了相 关的新证据。”360在发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奇虎诉小米不正当竞争案的情况说明声明》中称,“为了更加全面有效地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奇虎需要 先行撤诉,然后在完善新证据的基础上重新起诉。目前,西城区法院已经受理奇虎公司新的起诉。”

对于360的再次起诉,记者尝试联系小米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回复,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

“申 请撤诉是原告的权利。双方反复就法院管辖权‘交手’,实际上是诉讼策略。大家都希望在胜算更大的法院打官司。”一名法律从业者对记者说,“360在修改诉 由后,可以重新在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有了上次管辖权异议的经验,360可能会避开一些规定,以便案件能在西城区法院审理。”

商业利益之争

小米与360的矛盾公开激化,源于今年1月小米宣布其应用商店全线下架360软件。小米认为,360提供小米手机用户安装的“雷电OS”导致小米手机出现无法正常升级、系统崩溃等问题。

对此,360则表示,“与MIUI相比,雷电OS体积小、运行快,自然赢得用户喜爱。”“360作为应用分发平台,为用户推荐好产品是它的职责所在,也是对合作伙伴应尽的义务。”

尽 管双方都以“不正当竞争”为理由提起诉讼,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认为依照目前的法律对双方行为界定依旧有些模糊。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 1993年12月1日开始施行,距今已经23年。“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是一般性规定,并没有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具体规定。现有案件审理大多引用该法 的第二条。那是原则性规定,非常抽象模糊。”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不正当竞争”即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016 年2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新法明确了网络企业的四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即(一)未经用户同 意,通过技术手段阻止用户正常使用其他经营者的网络应用服务;(二)未经许可或者授权,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网络应用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 (三)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或者不能正常使用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应用服务;(四)未经许可或者授权,干扰或者破坏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应用 服务的正常运行。

“尽管草案挑选了网络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典型行为进行列举,但这些行为之间依旧没有必然的逻辑顺序,需要结合个案 才能对这些行为性质进行认定。”胡凌对记者说,“法律还应该回应网络平台或产品的属性问题。比如软件商店,如果定义为私有属性,商店开发者就有权选择谁来 入驻商店;如果是中立属性,开发者就无权拒绝任何人。但产品提供者与消费者是直接关系,第三方无权替消费者选择。”

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梁 振鹏看来,小米与360的“斗争”在所难免。“因为它们都提供互联网软件服务,也都有手机硬件产品。大家都清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因为操作系统能 捆绑软件从而抢占手机用户的界面。”梁振鹏说,“其实两家所谓的‘操作系统’,也都基于安卓系统架构。双方的起诉与攻击,不过是一场涉及未来利益分割的商 业斗争。”(本报记者王峰对此文亦有贡献)21世纪经济报道 

5.拆解三星Galaxy S7:成本255美元;

               三星(Samsung)最新的旗舰智慧型手机Galaxy S7才刚开卖没多久,已经有数量惊人的产品评论以及拆解分析出炉;最新的拆解分析报告指出,该款手机内含晶片来自于高通(Qualcomm)、SK海力士 (Hynix)、意法半导体(ST)、IDT、Sony、楼氏(Knowles Corp.)等供应商,当然也有三星自家生产的元件。

市场研究机 构IHS的初步拆解分析指出,32GB容量NAND快闪记忆体版本的Galaxy S7物料清单成本(BOM)为249.55美元,加上制造成本则为255.05美元;而Galaxy S7在Verizon的零售价为672美元。至于苹果(Apple)的16GB记忆体iPhone 6S物料清单成本为187.91美元,零售价为649美元。

IHS资深分析师Andrew Rassweiler表示,Galaxy S7与前一代产品相较有小改进,而其物料清单成本几乎比同等级的iPhone多了60美元,他认为Galaxy 7没有把价格维持得像Apple的产品那么好;它的升级是三星不得不做的,但并没有很多具开创性的新功能。

Galaxy S7配备了高通的Snapdragon 820,IHS表示其运作性能优于S6采用的Snapdragon 810,功耗表现也较佳,并支援较快速的充电以及高速LPDDR4记忆体介面,记忆体容量达到4GB,是目前的智慧型手机中最高的。该晶片组的成本估计为 62美元,是高通在S7的物料清单成本中占据比例最多的零组件。

IHS估计,S7内建的32GB三星NAND快闪记忆体成本约7.25美 元,SK海力士生产的4GB层叠封装(package-on-package) LPDDR4记忆体成本约25美元。而S7的主要摄影机模组支援1,200万画素,比S6的1,600万画素略减,但IHS表示三星的技术改善提升了摄影 机的整体性能。

“虽然从1,600万画素退至1,200万画素,低光线拍摄的性能却更好;”IHS手机分析师Wayne Lam 评论:“目前S7的摄影机可说是市场上最佳。”


三星Galaxy S7零组件成本

反 向工程顾问机构Chipworks所做的Galaxy S7拆解分析则指出,该款手机的摄影机模组配备了Sony提供的新一代堆叠式封装CMOS影像感测器(型号IMX260)这是目前已知第一次有直接打线互 连晶片(direct bond interconnect chip)被大量应用。

其他更多关于Galaxy S7拆解分析的图片,请点此连结。

编译:Judith Cheng

(参考原文: Teardown: Important Design Wins in Samsung Galaxy 7,by Dylan McGrath)
eettaiwan

6.微软面向现有WP机型推Windows 10 Mobile系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消息,微软周四开始面向现有的Windows Phone 8.1设备推出Windows 10 Mobile操作系统,首当其冲的是Lumia 1520等18种机型。

   搭载Windows 10 Mobile系统的一批机型已在此前出货,如Lumia 950、小米4和阿尔卡特OneTouch Fierce XL等,但微软此次是面向现有的Windows Phone设备推出这个系统。微软原本计划在2015年12月开始升级现有机型,但最终将这个程序推迟到了2016年第一季度。在微软内部,该公司最初制 定的时间框架是2月,随后又推迟到了3月。

  想要升级到这个操作系统的用户可登陆Windows Store应用商店下载Windows 10 Upgrade Advisor应用,该应用可告知用户其所用机型可否升级及所需步骤。

  微软并未面向所有Windows Phone进行推出Windows 10 Mobile系统,这是因为该公司不希望老款机型在运行出Windows 10 Mobile时给用户带来逊于现有操作系统的体验。

   Windows 10 Mobile操作系统包含一系列新功能,如新的“开始”屏幕、改进后的Cortana数字助理服务、更好的Live拼贴、更广泛的应用支持、 Windows Hello和Continuum等。最后两种功能有特定的硬件要求,因此即使用户升级至Windows 10 Mobile系统,这些功能也未必可用。

  业界人士指出,微软应该会对Windows 10系统进行更频繁的更新升级,但从微软花费了很长时间才面向现有机型推出Windows 10 Mobile这一方面来看,近期内应该不会有重大更新。(唐风)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号,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长按 laoyaoshow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老杳个人微信号





    关注 集微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