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临床应用价值

 

D-二聚体作为体内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标志性产物,其临床诊断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它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点上

蓝色医学检验圈by华通医疗订阅。点右上角分享~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英文缩写D-Dimer

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它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在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弥散性血管内血凝的诊断及溶栓治疗检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对检测参数的认识错误,致使实验室对检测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合理解释,由于对方法学不同造成的检测结果差异缺乏足够的理解,给科室质量管理带来困惑。

D-D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

1、用于排除DVT ,而不是诊断DVT

2、用于排除PTE ,而不是诊断PTE

3、在可疑VTE患者中的其它应用

(1)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筛选DVT/PTE

(2)诊断复发VTE

4、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5、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用临床症状来诊断DVT和PE是不准确和不敏感的。检测DD浓度可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对DVT进行早期筛选,有利于血栓的预防。对临床疑诊为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患者,当血浆DD 浓度低于临界值(230ng/ml)时,可以作为排出VTE 诊断的筛选试验。
2

动脉血栓的形成

D-Dimer 水平升高常见于以下情况:

-心肌梗死

-中风

-不稳定心绞痛

D-Dimer 也可作为动脉血栓的危险预报

3

手术、创伤后血栓检测

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D 水平显著升高,出现血栓形成的趋势。手术后2~3天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升高,DD试验阳性在刚刚结束外科手术后是可接受的。由于术后高风险人群数量较多,术后一周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连续监控D--二聚体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术后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这就警告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
4

肿瘤和白血病

肿瘤是诱发DVT的常见的诱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20%是潜在的肿瘤患者,而在易栓高危肿瘤患者中大约26%有原发的静脉血栓栓塞,这个数据显示肿瘤人群发生VTE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5.1倍,而进展期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了7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了6倍,特别是某些特殊的化学治疗药物的应用增加肿瘤患者VTE的发病率。

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ng/ml。
5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许多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通过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或其功能失调,纤溶活性减低,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产生的D-二聚体增高间接反映了血管内皮受损,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6

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的变化规律

育龄妇女中,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VTE的发生率约高5倍,静脉血瘀滞、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病理因素在妊娠期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其中以静脉血瘀滞的加重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的生理改变可导致静脉内血容量增加,同时静脉血管也扩张,这种变化是由孕酮和雌激素介导的,在妊娠3个月后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7

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微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亢进,循环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内、外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因此,DIC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大多数DIC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发展迅猛、诊断困难、预后凶险,若不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常危及患者生命。
8

心脑血管疾病

血浆DD水平监测有助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多以血管病变或损伤为基础,与凝血状态血液成分改变及血管活性肽的激活等有关。脑梗死急性期血浆DD浓度显著升高对凝血状态改和血的形成及溶解高度敏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易促使血栓形成,脑梗死缓解期患者血浆DD浓度虽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这可能与缓解期继发纤溶亢进有关。血浆DD浓度持续长时间高水平提示机体可能具有自身保护机制。
9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常伴发血栓形成等凝血、纤溶异常状态。
10

脑梗死

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随着血栓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迅速下降,如持续较高的水平不降,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继发性血栓形成。因而,在脑梗死治疗尤其在溶栓治疗中动态检测D二聚体含量对脑梗死诊断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十分重要。可作为监测溶栓药物的疗效指标。

ACL TOP家族:



您看此文用了



秒,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哟~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 医学检验圈by华通医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