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对于“分答”的好奇和质疑,我们和“分答”的人都聊了

 

分答想要呈现的,远不止王思聪择偶和木子美啪啪啪那么简单。...





正如姬十三在“分答”上的回答,网红名人大V会获得关注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但回首历史会发现,当一个新平台兴起时,恰恰是原来的普通人借平台成长为新的大V。“分答”正在提供这样的机会。

文: 小蜗

本文为捕娱(ID:zaibuyu)原创

一款名为“分答”的应用上线半个多月了,一直在持续刷屏中。“国民老公”王思聪的入驻,成为它刷屏的最高峰。



分答上线以来在百度指数持续走高。
最初的“分答”,是一款果壳网旗下“在行”推出的微信付费问答应用,所有人可以向所有人提问。回答者设定自己的价格,然后通过60秒以内的语音回答提问者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回复者的语音被其他用户“偷听”时,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正如“分答”前期的文案“躺着也能赚钱”,似乎将知识变现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在分答上,王思聪的身份是“网红、投资人、哲学家”,他回答了“听说你是不婚主义,要是交往的女孩子意外怀孕怎么办?”、“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我替几千万适龄女性问吧:请问你择偶条件是什么?”等各类问题,因诚恳而令很多人“路转粉”。


王思聪的每个问题也从3000元调高到现在的4999元,截止到今天,他一共回答了32个问题,共收入234243.5元,而向他提问的不少提问者,虽然花费不菲,但每条回答动辄过万的偷听数,也让他们稳赚不赔。

不止王思聪,鹦鹉史航、罗振宇等一众网红,以及佟大为、章子怡等明星,还有周国平、李银河等文化名人,不停有人在入驻“分答”,成为了“分答”刷屏的持续动力。

因为与饮料品牌“芬达”同音,“分答”的火爆甚至带高了芬达的百度指数。而果壳网、“在行”的创始人姬十三18天前在“分答”的回答中还提及,将推出包年的服务,叫做“美年达(音)”



火爆背后,热议纷至沓来。有人从中似乎看到了知识变现的光明未来,而好奇和质疑也在不断涌现。

在外界看来,目前“分答”似乎更偏向娱乐化,旨在推进知识变现的它会不会离知识越来越远?结合知乎几乎同时推出的“知乎live”,以及此前的“值乎”,“分答”的出现会不会继续改变知识传播的格局,还是仅仅是又一场实验性的狂欢呢?

带着这些问题,捕娱(ID:zaibuyu)找到了“分答”的人,打算跟他们聊一聊。

“分答”也在马不停蹄地迭代更新。捕娱(ID:zaibuyu)前一天准备好的采访提纲,第二天便发现很多问题已经过时。

举个栗子,本来想问“作为微信公众号入口是否太深影响用户体验”,问题刚列好,当晚便发现“分答”APP已经上线……

此外,个人二维码、搜索、收听等功能的陆续加入,与“在行”公众号互换名称,榜单呈现的变换……“一天三个版本的迭代”是“分答”的更新速度。

而且自从装了APP,捕娱君(ID:zaibuyu)每次打开都会收到安装更新提醒。
这些是由几十人组成的“分答”团队高强度工作的结果。姬十三已经忙到无暇接受采访,捕娱(ID:zaibuyu)在果壳网的办公地点见到了他的助理吴云飞,他最近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每天都是凌晨才离开办公室,颇显疲惫的他用非常快的语速跟我们聊了聊。

捕娱(ID:zaibuyu):关于“分答”模式的想法最初是如何想出来的?初衷是什么?

吴云飞:初衷是需要一个更轻量级的方式去解决知识变现问题,把一部分内容沉淀下来,并且打造一种社区关系。当然社区只是一种形态,知识是内容。

关于知识变现,之前已经做了“在行”,我们一直想做个轻量化的尝试。2016年1月先做了一款电话通讯产品“吱”,目前已经有几千名测试用户,产品体验更完善时会推出。提问者提出一个问题,由“在行”的行家去抢单,抢单之后提问者挑选一个最合适的人,对方接单后可以在APP上打电话,可持续15-45分钟。“分答”也是这个思路的延续。这两件事情都是知识变现的尝试,其中人是交易的核心。

捕娱(ID:zaibuyu):设计“分答”的初衷是什么?60秒的语音也并不适合严肃性的知识分享的时间长度。

吴云飞:每一种形式的产品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有“分答”、“吱”、“在行”三种层次去解决问题。觉得很严肃的需要解决问题的用“在行”,轻量级的在“分答”。

“分答”有自身非常适用的范围,比如回答yes或no的问题,或者给大的问题指明一个方向,亦或阐述观点。正常语速的60秒语音,产生250字内容是没有问题的,已经有足够多的信息量。

捕娱(ID:zaibuyu):除了付费问答之外,付费偷听的功能颇为创新,如何想到加入这一功能?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吴云飞:偷听功能最初由我们的产品经理提出,偷听不只是简单的形式问题,其中内含着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提出一个好问题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比回答更重要。一问一答之间,是提问者与回答者在协同生产内容,这是“分答”的核心逻辑。

提问者和回答者,二者是平等的地位,所以都应该参与到利益分配中。而偷听就是内容购买的形式,而内容产生的收入由生产双方共同分配。三者都是生产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捕娱(ID:zaibuyu):在“分答”上,问题变得值钱,提问分成的机制,也促成了提问者更愿意去问类似“啪啪啪更喜欢什么姿势”这种问题。

吴云飞:我不确定用户有没有投机的心态,但的确有人靠提问赚到了钱。“分答”绝对不鼓励以投资的目的去提问,希望用户提问的真的是自己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而且我们相信,愿意花这笔钱去提问的问题,肯定是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只要是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对用户就是有价值的。

至于王思聪,他无论在电竞行业还是投资,都做得非常成功(点击此处回顾捕娱原创的《王思聪的商业帝国》),大家既然提问了那些问题,说明那是大家想知道的东西。我们会让正确的信息到达正确的人,做好整个信息的匹配,这个平台当然是有价值的。

捕娱(ID:zaibuyu):有人认为,“分答”的这种模式,实际上更贴近粉丝经济的套现玩法,求教对象的名望远胜于内容本身,这种模式下的问答可能与粉丝经济划等号的嫌疑。在设计最初是否预计到这种情况?是否对初衷有所背离?

吴云飞:确实有很多网红和大V在“分答”,但是网红和知识变现是矛盾的吗?网红的粉丝经济对于知识变现其实是助推器。比如“分答”上现在有史航,他是一个网红,但本身是很出色的编剧,比如协和医院的张羽,一直在搜索榜排前几名。这些人在专业领域内已经很有成就,因此才吸收到粉丝。

粉丝经济和知识变现不是两个矛盾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知识网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在网上炒作爆点事件的锥子脸,网红是对一个人状态的描述,史航、张羽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然后依靠互联网让自己更快到达受众,在互联网生态中迅速成名,也是网红。

捕娱(ID:zaibuyu):因为付费偷听的机制,如果有人每天花钱偷听每个高票答案,然后整理出文字公开发布,这种情况一旦常态化,恐怕后期再愿意花钱提问的人会变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应对?

吴云飞:这种事情有可能会触犯到我们的一些版权,“分答”会关注这些事情,遇到会转交公司相关部门处理。第一,我们不会支持;第二,我们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捕娱(ID:zaibuyu):现在“分答”对更多人来说是一款好玩新奇的产品,除此之外,持续的稳定价值是什么?核心立意是为用户提供轻娱乐轻社交还是轻知识服务?

吴云飞:“分答”是全新的形式,产品面世两个多星期了,从各个数据来说还在持续走红,用户数量一直在增加。这说明“分答”是在持续提供大家需要的东西,是价值和内容沉淀在里面的。大家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知识变现的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

至于是轻娱乐化社交还是知识服务,我们会坚定地在知识变现之路走下去。

首先,娱乐也是大家的需求,关键是如何定义知识,目前还没有太普遍的共识。广义的知识是对一个事情的总结和提炼,定义很宽泛。大家既然有娱乐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满足。但“分答”肯定会坚定地在知识变现上走下去。

捕娱(ID:zaibuyu):不少人认为,随着“分答”的用户越来越多,会趋向两极分化,一是知识分享模式,另一个是普通人的八卦好奇心模式,且会主要趋向于第二类。且后者的诱惑会很大,有人质疑“分答”会逐渐演变为娱乐平台,离知识越来越远,而无任何价值,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吴云飞:我们绝对不会往娱乐化方向走。完全不会担心离知识越来越远。

其实“分答”里面沉淀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核心就是刚刚所说的知识网红,粉丝经济和知识经济一点矛盾都没有。

当然之前也会预料到娱乐内容的出现,“在行”是果壳孵化的,但“在行”和果壳是两个独立的公司,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甚至“分答”和在行也是有品格区隔度的。

“分答”和“在行”的区别是,“分答”会融合一些娱乐化的东西在里面,这也是大家有需求,作为大V的粉丝,对个人事情感兴趣是很正常的,这方面需求我们会满足。

但从“分答”的产品来说,在界面的内容引导上,无论是问题榜、新晋榜、才华榜,都在努力培植业内的中坚力量,比如医生、体育记者等,一直会扶持和引导中小V入驻人士。从产品形态能够明显看出,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走知识变现这条路。

捕娱(ID:zaibuyu):“分答”如何吸引诸如王思聪、章子怡、任志强等大V入驻的,是否有专门的运营邀请,如何说服对方?

吴云飞:我们几十人团队的创业公司,能请得过来这么多大V吗?最初“分答”启动阶段入驻了一批在行长期运营的行家,他们跟我们本来就有紧密联系,是我们第一批用户。后来都是陆续自发吸引进来的,已经有几千个大V入驻“分答”。

捕娱君(ID:zaibuyu)发现,姬十三6月4日在“分答”最新的一条回答便是关于王思聪与“分答”的关系。他说,王思聪作为自己朋友圈的好友,既是邀请来的,也是他主动使用“分答”,二者并不矛盾。相信他是真的喜欢“分答”,喜欢用这种方式跟网友交流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在后续讨论中,王思聪希望“分答”能表现出更多的专业性和知识分享,而不是那么娱乐化。

捕娱(ID:zaibuyu):如何解决保护隐私问题?

吴云飞:第一,用户在提问时可以选择私密和公开,如果是私密问题,大家是不会听到的。第二,回答者可以拒绝问题,48小时问题没有被回答会有自动退款的机制。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捕娱(ID:zaibuyu):如何看待知乎几乎和“分答”同时推出的产品知乎live?知乎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值乎”,热度持续了很短,而模式有些类似的“分答”却持续占据热度,原因何在?

吴云飞:知乎live在交流形式和内容方式跟“分答”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会有一定的用户重合度,但它相当于微信的云沙龙,定好分享的形式和话题内容,需要的用户购买“门票”进去听,跟微信群分享是一样的。

知乎的热度持续很短,“分答”的热度一直在提升,整个传播机制,包括运营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需要整个生态系统一起协调,缺一不可,否则不会如此迅速成长。


知乎的百度指数只持续了很短的热度。
捕娱(ID:zaibuyu):“在行”上线一年多以来,用户增长的瓶颈越来越明显,“分答”如何避免之前产品的老路?

吴云飞:“在行”是比较重的模式,产品形态决定了它后期不能迅速增长,但一直在稳定增长。“分答”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内容传播,所以会有更高效的增长方式。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特定受众,生命周期是任何一个产品都逃不过的事情,“分答”还远没到去考虑这个事情的阶段。而且受众增长放缓很正常,产品用户在不断流动,整个盘是越做越大的。

捕娱(ID:zaibuyu):我国国人为知识付费的习惯尚未养成,知识变现如何能够长久实现?

吴云飞:大家低估了知识变现这个市场,其实能够很明显看到知识变现的趋势已经到来。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没有到来,是因为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知识是很非标准化的问题,因人而异,如何设计一个产品形态,让正确的信息到达正确的人,这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现在“分答”在产品功能上,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大家目前也可以看到,已经取得一定成功。不是产品没有价值,而是以前一些基础的东西没有做好。我们在不断完善。

捕娱(ID:zaibuyu):在知识变现的同时如何守住情怀?

吴云飞:如果说知识就应该免费吗?那我们不提倡。在一个盗版猖獗的国度大家似乎都习惯免费获取知识了,但也可以看到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的趋势。

捕娱(ID:zaibuyu):“分答”刚刚和罗辑思维达成了合作,什么时候开始接洽?主要在哪些方面合作?还有哪些有合作意向?

吴云飞:对,今天(6月2日)刚刚宣布跟罗辑思维合作,这也是“分答”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分答”将成为一种插件,植入到每个微信公众号中去,罗辑思维是我们的一个入口,”分答”帮公众号打造社区形态的产品。合作意向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因为需要开发周期,之后陆续会发布和其他公众号的合作。

“分答”只是“在行”在知识变现中的一款轻量化产品,他们清楚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至于娱乐,有需要就满足;至于知识变现,毫不犹豫会坚持。

正如姬十三在“分答”上的回答,网红名人大V会获得关注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但回首历史会发现,当一个新平台兴起时,恰恰是原来的普通人借平台成长为新的大V。

“分答”正在提供这样的机会。



本文为捕娱(ID:zaibuyu)原创,转载前请跟后台小编打招呼。


    关注 捕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