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竟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知道为什么只有秦国能统一六国,因为秦国在今陕西地界啊,究其原因,姜然还跟陕西美食密不可分!这你知道吗?...



读而思

[/b]

duersi

知道为什么只有秦国能统一六国,因为秦国在今陕西地界啊,究其原因,姜然还跟陕西美食密不可分!这你知道吗?



在中国历史上,秦军能征惯战是不争的事实,否则秦始皇如何能统一中国?在秦军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当中,有一种至今依然被陕西人所钟爱的干粮——锅盔,是功不可没的。

陕西锅盔的制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相传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做兵士的军粮,在陕西西府一带,至今还有一个锅盔品种叫“文王锅盔”。锅盔,到了秦代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推广。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据说,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之计,其灵感就来源于秦军的锅盔吃箭。

秦军能力克群雄统一六国,除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外,“锅盔”作为战士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这和锅盔的用料及制作方法密不可分。锅盔的制作方式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鏊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炕干水分、皮微焦黄而瓤干香醇。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10天半个月也不会起霉变质,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今天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

其他国家的军队在这一点上,已先输给秦军一筹。比如楚军主要食物是米饭团,保质期是非常短的,士兵往往携带三两日就会变馊,吃了大多会闹肚子、腹泻不止。而秦军则不同,锅盔不仅保质期长,士兵们在食用时还不断创新,如用煮牛羊肉的汤,就着锅盔吃,这就是今天陕西仍很流行的水盆羊(牛)肉的吃法。有些聪明的士兵,把锅盔掰成很小的块儿,放入铁质的头盔里,浇上滚烫的牛羊肉汤。经过深加工的锅盔,汤鲜、馍软、热乎,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牛羊肉泡馍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美食果腹的秦军壮汉,上了战场英勇无比,横扫六国、势如破竹

锅盔现在已是陕西人的四季家常食品,而且越做越秀气、越讲究。那种憨大厚重的锅盔,在城市还真不好找到,有时到陕西乡下,看农人过庙会、办红白大事,或是赶集上市,方可看到如秦军当年一般大的锅盔。做客咸阳原上的农家,吃面蒸的酿皮子,吃着如锅盖一般大小的厚锅盔,再喝上碗麦仁稀饭,就着点儿农家的酸菜,加点儿油泼辣子,真是极好的美味佳肴。如果没有亲朋好友相引,想吃到上述的美味,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秦人、秦腔、锅盔,先人留下的东西,源远流长。我们今人难道不能从秦军与锅盔的联系之中得到些启发吗?有人说陕西是有文化没产业,我倒以为关键是如何去开发。秦军、锅盔留给我们今人的想象空间难道还小吗?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 陕西美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