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上 | 随便逛逛浙大

 

我每到一个城市,游大学几乎不会落下。我住的地方就在西湖边上,也在浙江大学旁边一点,所以在一个早上,我走进了浙...



我每到一个城市,游大学几乎不会落下。

我住的地方就在西湖边上,也在浙江大学旁边一点,所以在一个早上,我走进了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四校实现合并于浙江大学。

而我更感兴趣的则是民国时代的浙大,再说具体点是民国时期竺可桢主长的浙大。1936年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很快,抗战爆发,浙大被迫西迁江西泰和。在这次西迁中,竺可桢电告教育部,建议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内迁,并由浙大协助运存贵阳。1938年,竺可桢再率校迁广西宜山,倡立“求是”校训。1939年,又被迫率校迁黔北。1940年初定居遵义、湄潭,直至1946年夏复员返杭。在迁校中,竺可桢经历了失爱妻与爱子之痛,但其以坚韧的毅力,让浙大在迁移中保持完整和较高的办学水平,在西迁途中丝毫没有影响学生学业和教师科研水平,许多教授最辉煌的学术成就都在西迁途中取得。在竺可桢主长浙大十三年间,到处招贤纳才,使浙大取得最突出的发展,奠定其成为“东方剑桥”名校的基础。

可能是周末,我又去得早,校园里人还很少,没有见到太多刻苦学习的学生。我走进一栋老大楼,有一种厚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可能是一天两天能积累下来的。看到一间阶梯教室有教学的迹象,如若不是赶时间,我定会溜进去蹭蹭课,感觉一下浙大的课堂。或者我可能会遇上几个学生,然后搭讪,聊上几句。但我这次到浙大,只是逛了一圈。

一所大学,只要有这样的一位校长就够后人吃老本了。比如北大的蔡元培、云大的熊庆来等,都深刻地影响了一所大学。我想,这里与其说是某个人影响了一所大学,让后人吃他的老本,还不如说是时代造就了这样的大学。没有那个时代,身为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早进去了;脱离那个时代,北大校长蔡元培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让北大兼容并包;不在那个时代,熊庆来估计连校长位子还没坐热就被免职了……

从清华国学研究院走出来的大师级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曾长期在杭州大学任教,这是我想去杭州大学的唯一原因。但因杭州大学已经被浙大收掉,便没有去到了。在杭州没去到姜先生教学的地方,却在义乌梧桐兄弟家里邂逅《姜亮夫全集》,算是弥补了一点未到杭大之憾。

2016年4月10日



感觉很多大学都有一大块空地



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舵手在招手



一栋楼



又一栋楼


    关注 贤荣思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