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的味道

 

“巧克力囊肿”刚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它最初的名字并没有那么香甜可口。...



看肖祯医生的原创文章。

这里有干货,×度搜不到!“诊室问答”系列孕期超声检查安全吗?

超声滥用的潜在危害猴子是怎样分娩的?

(1)孕前检查

(2)确定怀孕

(3)卵巢囊肿之生理性囊肿

(4)盆腔积液A

(5)史上最强的“宫颈糜烂”科普

(6)为什么血HCG不能准确地判断孕周

(7)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要治疗?

(8)生男生女的“科学”

(9)脑洞大开:剖宫产DIY

(10)孕吐的那些事儿,你都做对了吗?

(11)从凯特王妃的孕吐谈病人隐私的保护

系列讲座:如何应对妇科肿瘤的浪潮?(1)

系列讲座:乳腺癌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2)

系列讲座:子宫体癌究竟是如何发生的?(3)“肖院查房”系列

医学上如何评估一种诊疗手段的安全性

(1)妇科门诊工作“三三制”

(2)宫颈糜烂的昨天A

(3)宫颈糜烂的昨天B

(4)剖宫产(上集):往事越千年您希望和肖大夫交流吗?

您希望肖大夫为您答疑解惑吗?

您希望听肖大夫分享医学方面的知识和妇产科方面有趣的故事吗?

请您直接回复后台 “入群”,您会收到二维码名片,点击长按入群。大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就是1920,1930年代以前,医学的中心在欧洲,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德国。那个年代,亚洲有一个铁了心要为自己换血——“脱亚入欧”——的国家。它是德国的好学生,这个学生的名字叫“日本”。

几年前,我在大连图书馆看到过一份图书目录。上面记录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国内不同的机构对南满铁路公司和满铁医院图书馆藏书的接收情况。我看到了好多德语书名。我不认识德语,很遗憾看不懂那些书都是关于哪些方面的。

当年的日本医生,也有一堆人,时不时蹦几个德语单词,时常拿一本德文大部头翻一翻(可能也是装逼),瞬间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如同当前的某位英俊潇洒的中国青年,英语说得流利,倍儿有优越感,今天要代表中国,明天要代表亚洲。如果没被打住,后天就“三个代表”,要代表世界了。

对不起,我扯远了。我是想说,其实“巧克力囊肿”刚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它最初的名字并没有那么香甜可口。起初,它的名字是德国人取的,叫做“柏油囊肿”,“沥青囊肿”。好了,不管它是巧克力,还是柏油,还是沥青。总之,现在至少你可以脑补一下这个囊肿里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了。那为什么后来改名了呢?

因为发言权到了美国人手里!美国这个国家,一直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极其严重。那里的医生,不喜欢什么“柏油”、“沥青”这种具有无产阶级工人气息的名字。那些医生们即使在做手术的时侯,花花肠子也不闲着,看到囊肿里的内容物,却想起美女和巧克力,于是就叫它“巧克力囊肿”。



抱歉,我只能编到这里了~

当然,巧克力囊肿只不过是个俗名,如同刘邦当皇帝之前人称“刘三”,朱元璋龙兴之前名唤“重八”一样。“巧克力囊肿”要写进教科书,也得有个像样的学名吧。这个学名叫做“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ndometriosis"。

“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译文比原文还要传神的翻译!

后缀为“-osis”的单词,在英文中是“病”或“症”的意思。比如"Nephrosis"就译为“肾病”;"Acidosis"就译为“酸病”,即酸中毒;"Cirrhosis"译为“硬化病”,如肝硬化就表述为liver cirrhosis;"Cyanosis"为“青紫病”,中文就译为“紫绀”。

那么,"Endometriosis"直译应为“内膜病”,这让人很莫名其妙,以为是“子宫内膜”有“病”。那么,有没有人这么翻译呢?有!美国人的好学生——日本,就是这么翻译的。日语中这个病就叫“子宫内膜症”。

日本是一个容易对强者盲目崇拜的学生。古代中国人当老大的时候,日本什么都学中国的。后来德国人当老大,日本的大学又开始学德国。现在是美国人的时代了,日本人对英语也无比忠诚,愣是给直挺挺地翻译过来。

中国人不一样,对西方文化,我们总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于是,这个中文名呢,比原文还精确到位,译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的!传神之处就在于“异位”二字!并不是子宫内膜在“原位”出现了问题,而是子宫内膜“异位”,形成的问题!

所谓“巧克力囊肿”,就是指子宫内膜跑到了卵巢上,从而形成的囊肿!



(为了维护“巧克力囊肿”的光辉形象,我选了这张更像巧克力的囊肿图片)
有人要问了,你怎么知道子宫内膜它跑到卵巢上了?子宫内膜,再怎么着它也是一团肉吧,上面这个“巧克力囊肿”,里面分明是一团烂泥!你凭什么说它就是子宫内膜呢?

妇产科学是个古老的学科,在1900年前后的教科书里,你会发现,很多疾病的名称,比如“难产”、“流产”、“早产”、“子宫肿瘤”、“宫颈肿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等等,其实跟现在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你肯定看不到"Endometriosis",也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单词。

正因为人类的愚昧,无知和自以为是,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这个社会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人,误解太深!伤害太大!

这个病的发现得益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具体一点来说,就是病理学技术的进步。病理学技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切片检查技术。当医学可以把经过手术切除的、人体的各个部位的组织切成比纸还要薄的薄片,用红蓝双色的染料把细胞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部位组织的特点。



子宫肌肉像这样,子宫内膜像那样,卵巢有卵巢的特征,输卵管也有自身的形态。找到一些基本规律之后,医生们看图说话,哪些正常,哪些异常,做出最终的诊断。

那么,当医生们把“巧克力囊肿”切除,制成切片染色之后观察,发现这些包含有“巧克力”的囊皮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竟然跟卵巢完全不一样,反而和子宫内膜很相似。

医生们不仅在卵巢的囊肿当中找到了这种完全不同于所在位置微观形态的结构,在肚子里面覆盖着的腹膜的表面也发现了这些包含有“巧克力”样液体的病灶。这些病灶的表皮经过切片检查,同样也跟子宫内膜的形态相似。



这个时候,美国一个叫“三普森”的妇科医生提出了一个学说。他认为,不管是巧克力囊肿,还是这种散在像花生一样的小“巧克力”病灶,都是月经血从子宫腔里经过输卵管倒流到腹腔导致的。

月经血里有剥脱下来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就形成了卵巢巧克力囊肿,种植在腹膜上就形成了这些小的巧克力样的病灶。这就是著名的“经血逆流学说”。该学说从1921年提出之后,尽管不断地受到挑战和补充,但在学术界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今天。

为什么会形成囊肿呢?这就相当于子宫的粘膜长到了卵巢上和肚子里面。我们知道,子宫的粘膜会定期地生长、剥脱和出血——这就是“月经”。这些剥脱的粘膜会随着血一起从阴道里出来,流到卫生巾上,然后被扔到垃圾桶里。

可是,当子宫的粘膜被种植在卵巢当中或肚子里的腹膜表面的时候,剥脱、出血不能及时排出,这样就会原地积存。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家里囤着的那么多卫生巾都用完了,但卵巢里、腹膜上剥脱的粘膜却始终积存于原处,囊肿就这样形成了!

为什么囊液如同巧克力、甚至是沥青、柏油的样子呢?

在门诊,经常有年轻的女孩过来问我说:肖大夫,我月经血到有时候发黑,发粘。你说我是不是“毒大”,“宫寒”?你快给我排排毒,暖暖宫。

其实,你毒也不大,宫也不寒,而是月经后期出血少了,没有被及时排出来,在宫腔里积存的时间长了一些。血液中液体成分大多被吸收,而血中的干货(含有铁的色素)沉着,就形成这种黑黑的颜色。

巧囊中的巧克力囊液也是这么形成的,长年累月积存一处就会这样。越黏稠、色越深就证明囊肿形成的时间越长。

所以,“巧克力囊肿”虽然是卵巢上面的一个肿物,但是它不是肿瘤,也不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炎症!它是女性盆腔里可能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肿物!

这个肿物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每月都能够剥脱出血排出的子宫内膜长错了地方。长到腹腔里面,比如卵巢之类的地方后,它仍然每月生长、出血、剥脱,却无法排出。这样,积年累月,形成囊肿。

它的这种发病机理决定了这个病影响的人群是育龄妇女(有月经的人)。小孩或绝经之后的女人不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个发病机理也告诉我们子宫内膜异位症基本上都是良性的,它只是子宫内膜长错了地方而已。事实上,尽管发现有一些恶变的病例,但的确很少很少!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被发现之前,古人会如何对待患有这种病的女人呢?

为什么古人会采用一些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方式来治疗和对待这些患者呢?

我们今天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要这么治疗呢?

请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等待肖大夫之后的推送。


    关注 肖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