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趋势变化,而不是热衷于在K线上刻“记号”

 

A股有一拨人,扬名立万的诀窍就是在K线上刻上自己的印记。大大声宣称,某某底,某某顶,某某点,是自己的首创发现...



吃A股饭的有一拨人,扬名立万的诀窍是千方百计在K线上刻上自己的印记。涨也好,跌也罢,总之一有机会就大大声宣称, 这里是某某底,那里是某某顶。准不准不要紧,靠不靠谱没关系,关键是要咬住了说,越是不准,越是没人信,越有可能成就他们。因为互联网营销,争议有价值,喜笑怒骂都是流量。他们还有一个绝招,如果1.0版本不准,就找机会升级为2.0版本;2.0版本还是不准,没关系等着升级到3.0,然后还要特别强调是自己的原创,首先发现。就这样,靠嘴炮,逆袭当网红。

在这些人眼里,A股牛熊无所谓,投资者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形成争议,要成为坚持的少数派,把A股市场描绘成非黑即白,不是牛市就是熊市,而且一切以他们如何说的为准。

说对点位有意思吗?重要么?能赚钱啊?说对点位,压准涨跌,到真正从市场赚到真金白银,中间差着何止十万八千里?

况且,A股市场上真正做指数交易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多数人关注指数的变化,只是当它是观察市场的一块“浮标”,可以直观地看到市场的起伏、变化,借此分析判断有没有投资机会或如何控制风险。

A股的每一轮牛熊,都不是简单的指数牛熊,而是深刻、灵动的时代背景与严谨、残酷的商业逻辑的一次次“完美”对接,政治需要、经济周期、行业变迁、公司优胜劣汰等等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每一次的牛去熊来,对于A股市场而言,也不是简单的回到从前;而是一场蜕变,荆棘之路,回不去从前。

每一次的牛熊转换,都带来了A股的进步,甚至是进化。

5178点见顶以来的A股,正在进化,蜕变已经发生,归纳起来有如下改变:

1、政策推手由人造牛市转向制度建市,注册制推迟和战略创新板停掉是政策纠错、赢取时间;四个基本原则------市场化、制度化、加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则是希望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慢即是快,一劳永逸。

2、资金推动转向“存量博弈”,经历了5178点史上最大规模的资金总动员和全程加杠杆,目前,大量资金要么离场,要么套牢(如国家队),要么滚动操作。纵使有纳入MSCI指数、深港通、养老金入市等预期,资金面最大的可能是维持弱平衡格局,因为大小非大减持,IPO和定量抽水,中小投资者(新韭菜)再次大规模入市遥遥无期。因此,存量博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新常态。

3、存量博弈不是什么坏事,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反向制约和助推市场规范、成熟、理性和高效。

4、理性和客观地看待目前A股估值水平,既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很低”,也不是另一些人认为的“很高”,而是“有高有低两相宜”,呈哑铃状。估值很低的银行股等,行业成长性接近穷尽而行业变局刚刚开启,低有低有道理,而且低不过香港股市。估值很高的成长股或重组股,PE或PB估值的确高,但可取之处是行业景气度、公司成长性和可塑性。

5、低估值的权重股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国家队的重仓持有和时不时反向操作使有种稳定具有捍卫国家利益的意味。低估值的权重蓝筹股风险在于行业变局、政策取向,低波动率和来自港股的竞争。追求分红收益的国内资金近期有明显的“南下”迹象。香港国企股指数罕见十三连阳。



6、自1999年“5.19”行情爆发以来,特别是在政策扶持、资讯发达的当下,A股投资者中偏好投资前沿科技类股票的投资者成倍增加(虽然A股常被诟病缺乏优质科技股标的),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标的的质地、丰富性和机制的可塑性方面,A股的进步或改善是有目共睹的。这类标的存在,这类投资者的存在,是目前A股市场活力之所在。比牛市更激动人心的,就是熊市可以有牛股。

7、假定未来较长时间内A股仍将维持上下两难宽幅震荡的震荡、大箱体运行的局面,我们建议:少谈牛熊,多研究个股;不奢望资金推动,多下功夫在存量博弈;控制节奏,比追涨杀跌有效。


    关注 林耘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