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阶级意识——《欢乐颂》里面有欢乐!

 

虚幻的阶级意识——《欢乐颂》里面有欢乐!在《欢乐颂》大热之后,各种评论就纷至沓来。其中有一股评论让人难以苟...

虚幻的阶级意识——《欢乐颂》里面有欢乐!
在《欢乐颂》大热之后,各种评论就纷至沓来。其中有一股评论让人难以苟同,即用所谓的阶级观来看待五人之间的友谊。在他们看来,五人之间不是真正的友谊,最终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友谊。

  1. 阶级观点是不是一个“用之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阶级概念,过去在中国常在官方话语中使用。在历史上表现为:利用阶级的思维看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的出现的一切现象;面对复杂的社会事务,人为地采取简单对立的姿态;阶级先天地具有优先于法治、自由等精神的内在价值。事实证明,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我们事业的开展。进入到新世纪,官方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但是民间自媒体似乎对此词情有独钟,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绝。例如有一篇文章就是以此为题——“《欢乐颂》大结局,你找到自己的阶级了吗?”。整篇文章充斥着阶级身份对立或阶层固化的观点,有时甚至将阶级或阶层混为一谈。阶级和阶层到底有什么区别?阶级归根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以是否占有生产资料为依据的。显然,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因为生产资料始终为资本家占有。后来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职业经理人员和员工入股等新现象,但这些仍然改变不了自身所处阶级的命运。我们再看看《欢乐颂》中的“五美”,樊胜美,小关,小邱,还有安迪都是给资本家的“打工者”,她们都属于同一个阶级。而小曲属于自主创业,既是打工者(给自己打工),也是“剥削者”。尤其在投标阶段,连日加班加点,剥夺了工人的“剩余时间”。当然,聪明的小曲用“包红包”的方式缓解了潜存的劳资矛盾。如果硬要将本剧与阶级冲突联系起来,被大家忽略的“刘思明的案例”可能稍稍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编剧显然点到为止,不愿深挖。因此,用阶级观阐释本剧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1. 用阶层固化的观点看合不合理?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该剧编剧“三观”不正,宣传了“阶层固化”的保守观点。上文所说的“五美”中,四人是同一阶级,但是阶层差异很大。欢乐颂的22楼似乎具有某种隐喻:尽管大家属于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属于同一阶级(除小曲之外),但是家庭背景、收入水平、交际圈、价值观却十分不同。恰巧的是,这些差异性再生产了每个人的不同社会空间。如果不是同住同一楼层,她们之间可能根本就不会产生交集。即便同住同一楼层,也改变不了某些人“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命运。

现代很多社会学家或关注社会发展的人士对“阶层固化”忧心忡忡,有人甚至认为“阶层固化”比贫富悬殊更有害处。有关“阶层固化”的案例也特别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具有农村生源的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研究、还有关于冯军旗做的“政治家族”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些实证调查,让我们认识到了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小,阶层通道越来越窄的社会现实。但是仅仅从阶层固化的视角看待这部电视剧是较为片面的。首先,如果严格按照阶层固化的逻辑视角来看的话,22楼的三个房间之间不可能有朋友之间的敞开心扉。一是他们根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交集,居住的地方不一样,工作的地方也不一样,消遣的地方更不一样;二是即使她们住在一起,顶多成为点头之交,不同的家庭背景、收入水平、交际圈、价值观决定了她们之间的关系的适可而止,不太可能会有深入交往。三是按照阶层固化的逻辑,她们邻居之间的关系更有可能成为我们常见的停留在“熟悉的陌生人”的阶段。但是电视剧中的每个人物似乎并没有对对方所属的阶层产生较深的敌意,也没有刻意去渲染这种阶层对立,当然也没有回避差异。她们之间的友谊是因为一次电梯事故而自然产生的,但真正是从她们之间的互助开始。其次,我们发现整部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反派”,也就是说没有我们常看到的“坏人”形象。白渣男算一个“坏人”,但是他不是主要人物。剧中没有主要反派人物,并不意味着剧中没有“坏”的缺失。其实我更愿意说五个人都分有了“坏”的理念,毕竟人无完人。樊胜美——过剩的虚荣心已经快让她看不清自己,小关——谨小慎微而个性枯竭,小邱——呆呆傻傻偏偏心直口快,还有安迪——在理性和疯狂中封闭自己。她们的个性是如此的不同,却在同一个空间中相处得有滋有味。五个女孩并没有像一些人仅仅安于自身阶层内活动,而是走出自己所属阶层的藩篱,大胆去接纳与自己不太熟悉的人和事。这恰恰不是固守于阶层堡垒,而是在阶层之间展开良性互动。当然这只是一己之力,但是确实让人看到了阶层互动的希冀。

  1. 就友情本身而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这部剧的过度解读,常常会遮蔽我们看这部剧本身。五个年轻的女孩,她们之间的友谊,确实让人为之动容。在没有血缘、没有业缘的基础上,她们之间的互帮互助打破了偌大的都市空间中邻里关系的冷漠。她们也没有刻意制造一种和和气气的氛围,而是在差异中寻求相互理解。当其他朋友遇到难关的时候,总是有人挺身而出,伸出温暖的双手去支持对方。这些不是友谊,又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女孩天生适合群居,但不是雅典式的公共生活,而是界限分明的私密生活。第一季女孩之间的友谊是一种纯粹关系的友谊,是一种平等而不确定的友谊,也就是说在高度流动社会中,她们处于任何一方都可以单方面撤出而不影响整个关系的友谊状态。但是一旦友谊继续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发展,它要打破这种不确定性关系。从而,也容易产生各种误解,让隐藏的矛盾公开化。这终究是避免不了的。第一季并没有突出这种隐藏的矛盾,只是为下一季埋下了伏笔。第二季可能就是以此为主题之一的。总的来说,她们之间的友情里面有伤悲,也有笑语,但这也是真正称之为友谊的题中之意啊!

写于2016年5月


    关注 梵高的农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