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苗——头顶上的风景

 

在当今世界文化朝着文化趋同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象光芒四射的钻石,镶嵌在祖国960万平方公...



在当今世界文化朝着文化趋同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象光芒四射的钻石,镶嵌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当民族平等的目光掠过,就会发现每一个民族的智慧光芒。长角苗,常年居住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大山之中,因为至今仍然延续着古老的似牛角形状的头饰,人们因为这一特征,将这些居民称之为“长角苗”。长角苗具有独特的文化,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民族学细分后称之“菁苗”。

镜头里的国家地理:梭嘎苗寨


1世外桃源



现在,长角苗的聚居地主要在六枝特区的梭嘎、新化和织金县境内的一些村寨中,总人口4000多人。大湾新寨村是六枝特区新化乡东北部的一个边远贫困的长角苗聚居地。海拔1100—1940米。每个村寨都建立在高山隐蔽处。恍如隔世的村寨即便在近年新修的一条凸凹不平的公路下,仍然保持着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原生的社会经济形态。人入其中,仿佛世外桃圆。


村里老人回忆说,村子已经有200来年历史,先辈们居住在夹孔寨的山那边。有一天,从大山深处飞来的一只鹰叼走了村里王姓人家的小鸡,王家人为追赶老鹰进了山,发现山里植被完好,树荫遮天,便定居下来。以后人们陆续到来,组成了现在的村子。目前,全村228户792人,全是长角苗人家。



新寨村现在共有土地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0亩,25度以上坡耕地1570亩,林地面积1170亩,森林覆盖率23.6%。石漠化面积450亩,水土流失面积2200亩。由于严重的石山渗漏,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村民开垦旱地种粮(主要是玉米、洋芋、小麦),产量极低,基本上还处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工具也极少,牛成了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畜力,所以倍受村民的崇敬,牛角也就成了崇拜物而戴在长角苗妇女的头上。



长角苗村寨中,寨主、寨老、鬼师有着崇高的地位,掌握管理村寨的大权,是村寨的灵魂。寨主从事行政管理,寨老从事道德管理,鬼师则从事精神控制。寨主、寨老过去都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民主选举村长乃是近十多年的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样是结构长角苗社会的基础。“长角苗”的家庭是在血缘关系、亲缘关第、婚姻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实行的是只在民族内部通婚,家庭内部不通婚,因此,婚姻就成为联系长角苗12个村寨亲情关系的纽带。现在本民族的青年男女实行恋爱自由,还保持着传统上的跳花坡、赶场等形式,确立恋爱、婚姻关系。对歌是苗族青年男女选择心爱之人的最好最直接方式,其情感与心灵的碰撞多是从对歌时对方的眼中发现的,如果双方均有意思,吹着唱着就会慢慢地合到一块儿,姑娘会端碗饭给小伙子吃,表示已相中。小伙子回到本寨请媒人前去提亲。长角苗的婚姻关系主要受苗族婚姻习惯法的制约。过去的家庭,也曾经存在一夫多妻制现象,现在完全按照国家法定要求,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离婚同恋爱自由一样也极其简单,离婚时请证人举行简单仪式,让大家知道离婚就行了。比较特殊的是:长角苗家庭中,家庭财产的继承权,不是传统家庭为长子所有,而为小儿子继承。包括父母的房屋土地、生产工具、牛马等大牲畜只能给小儿子,老从由小儿子赡养,共同生活在一起,其他兄弟也有瞻养老人的义务,但是都不是直接的,在长角苗中还有“三限”、“五限”之分。“三限”是指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最低层的苗族家庭;“五限”则是指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较高的苗族家庭。这种区别反映出长角苗的社会结构,也存在地位尊卑和等级制度。



音乐、舞蹈有独特的风格,长筒三眼萧吹奏的音乐低沉徘徊。但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长角苗”过去的苦难历程。竹笙、竹叶吹奏的欢乐调子,仍显得不够高亢。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塑造了人类,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支“长角苗”,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大多刻竹和结绳记事,刻竹是老人过世,操办丧事时收取礼金时的记载方式;结绳则是操办婚喜事时的记载方式。而刻竹和结绳只有少数人能够认识,如寨主、寨老、鬼师等,至今亦然。


长角苗头饰、服饰文化的主要特点:长角苗最有特色的是人们头上的长角装饰,男女头上都戴木角,在木角上再盘上长发,形成沉重巨大的15公拆的头饰,特别是妇女们的头饰,大如水桶,形式猪肾,重者达近10公斤,轻亦三、五斤,皆横一竖二面自带绾挽紧束得干净利落、牢牢地稳置头顶,就象生在头顶上似的,堪称绝妙的缚扎技术。绾挽的假发必须是人发,或纺或搓成细发线,或散披合束理顺,整个头饰的骨架全靠角,长角全是优质木料做成形如椤,更象角,中间大,两头渐尖,为纽长椤菱形,又弯直相兼。大人戴大角,小孩戴少角,老年人也戴小角。长角苗因此得名。服饰:妇女无论老幼都穿对襟上衣,下穿长裤。近年来,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男子基本上都不穿本发民族的服饰,只是在节目,婚丧嫁娶时穿。


过去,受传统意识影响,长角苗的女孩子一般都不上学,她们从小就跟母亲学习纺麻,织布、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工艺品教育,这是她们人人都必须精通的生活技能。蜡染主要是以天然植物为染料,并且家家都有染缸,而刺绣则是女孩们从小学习的基本功,她们的聪明才智都在刺绣作品中体现,针对活路十分精湛,他们绣的花背,绣片不大,许多刺绣作品非常的精致,只是没有走向市场。



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着男人和女人,规范着长角苗妇女性别结构中的依附和被排斥地位。在社会性别视角下,“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远未打破,不少妇女在价值观念上维护着传统性别角色认同,受着家庭、男权文化的影响。长角苗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重角色,再生产角色、生产角色和社会管理角色,而对这三重角色的分析,恰恰是认识社会性别关系结构的重要环节。长角苗妇女大都固守着家庭内的传统地位,扮演着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她们的责任在于感情上照料家庭,抚养儿女,从事无报酬的劳动。在新寨村,妇女们通常生活在那琐碎的繁忙的家务里。稍有空余时间,她们就坐在火塘边,绣花,画蜡染布,做自己穿的百褶裙;在生产领域,长角苗妇女也同样从事生产性工作,跟男性一样承担沉重的田间劳动。但她们的付出并没有换来与男性同等的社会角色回报,她们被排斥在拥有权力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之外,处于边缘状态。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封建传统文化规范依然影响着长角苗社会。直到现阶段,女性利用受教育所得的知识技能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空间依然十分狭小,这反过来又抑制了长角苗女性自身接受教育的期望。在新寨村民中,高中文化只有1人,初中文化59人,小学8人,文盲与半文盲157人,而文盲半文盲全是女性。调查时,村中长角苗妇女经常讲:“我们不识字、没有文化”、“女孩子家,迟早要嫁人,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对于“如果一个家庭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时,你们是让男孩子读书,还是让女孩子子读书”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当然让男孩子去读书”。因此,在村民的思想中根本就找不到鼓励女性参与教育的东西,另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现代制度与传统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在长角苗风俗习惯中,婚嫁――打亲,丧葬――打嘎非常隆重。遇上这些时候,长角苗12个寨子的人们都会聚集一起,共同议事或参与。长角苗信奉多教神,自然崇拜,每年大年初四开始到十五都有非常隆重的祭祖、祭树、祭山的活动。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位于村头的一片树林叫风水林。风水林就是说是说在建立新寨子的同时,必定要栽载着整个村寨的历史变迁。在这片树林中有一棵粗大香樟树,被寨民称为树神,每年的祭祖、祭树、祭山的活动,不允许妇女参加,由鬼师主持这古老的仪式,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在树林中,我们发现有的树已经被祭祀的香火熏得黑乎乎的,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长角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跳花节



朵有(长角苗未婚男子)一般12-13岁开始跳花坡。箐苗十二寨,每个寨子都有一个固定的山头。朵村(长角苗未婚女子)只能在自己寨子的山头,跑到别个寨子的山头就要挨打。只有朵有想到哪个山头玩就到哪个山头玩。



每年腊月二十六、七,几个几个的朵有就邀邀约约斗了煤放在一家(一个寨子分成若干帮),集中在一起边烧火 边打草鞋,打好草鞋等跳花坡时好得穿。只有有办法的人家用麻布做鞋帮,牛皮做鞋底,鞋底用若干颗小毛钉钉了又用大铁钉钉,一只鞋一般要钉9根到11根铁钉。这种钉子鞋既防滑又扎实,就是在石板上走路容易“到栽葱”。所以还是草鞋穿起把稳,多打几双带在身上,既可以自己穿,还可拿送给鞋穿烂了的朵村。朵村们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六,也是七、八个或十几个的壮举了煤,烧烯火,围成一火笼。从正月初四开始到正月十四的十天是跳花坡。朵有和朵村们每天穿上盛装,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吃完早饭就上山了。大家背起芦笙和伞,拿起口琴和三眼箫。十二个寨子的十二个山头,一个一个的都象一朵朵花一样。老远听去木叶是木叶叫,芦笙是芦笙欢,红火得很嘞。


岩上扯花岩下栽,岩下滴水养花苔。

只要你心和我意,扯支鲜花别处栽。

天上毛雨满天飞,毛雨飞到竹林脚步。

爹妈舍不得金子银子过,心上的朋友归别个。

十天的跳花坡,又唱歌来又跳舞,朵有朵村们心头的火焰涨到了最高潮。十天的跳花坡,十天的歌舞,十天的激情,十天的狂欢,是朵村们热情大胆、朵有们豪情奔放的世界。朵村们想找哪个找哪个,找到了心上人,心里笑笑的回到家中,朵有们赶到她们家门口;朵村们故意围着大门不准进,要对歌,对不赢就叫他们舔舂辣椒的盐桥棒,背马鞍子。唱啊笑啊闹啊,朵村们输了就退回里层里去,朵有们就趁机闯进了家门。



朵有们进家后,朵村们就去收饭来大家一起吃。吃完饭,一火笼人边烤火边讲笑话,直到夜深人静,朵村们退回闺房睡觉,朵有们就在堂屋头滚草窝。第二天早上,朵村们热好水,抬水请朵有们洗脸。洗完脸,又围着火笼打扮起来。打扮好以后,朵有请朵村热甜酒来唱,朵村叫朵有唱酒歌,唱了酒歌才唱甜酒。直到吃完早饭,一小排一小排的“化”又上山了。每天都要跳到下午五、六点钟才下山回家。如果遇上赶场天,有的朵有和朵村们会上街打一趟。只见一个朵有,几个朵村就会带他们到鞋摊上逛,趁朵有不注意,朵村们一个人提起一双草鞋就跑,让那个朵有瘪乌瘪乌(无可奈何)史好掏腰包,远去的朵村们,回头看看,花花朵朵地笑。



正月初十跳花节,是整个跳花坡活动的高峰。朵村们在节日前后都随时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放肆地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一旦找到了就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抓着对方的手臂,任凭周围的人怎么笑也不肯松手。哪个朵有若有迟缓,这个朵村会使个眼色,让同伴一拥而上,将对方从人堆里“抢”出来拉起走。双方若是有意了,便教起应口(教好点子),等到天有点黑的时候,朵有便吹起三眼箫或口弦琴邀朵村出来晒月亮。



3生态博物馆



1995年,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挪威博物馆学会到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对居住在这里的长角苗进行考察论证。1996年8月,挪威合作开发署与中国博物馆学会鉴定了关于中国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协议,这是中国和挪威第一个文化合作项目,1997年7月开始建设第一座生态博物馆。1998年10月31日对外开放,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坐落在梭戛乡高兴村陇戛寨,总建设面积218平方米。是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生态博物馆。



梭嘎苗寨作为我国生态博物馆的第一块试验田,是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文化合作项目,是贵州省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一个扶贫点,也是专家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题目。



长角苗得以面世,得益于中国和挪威政府在此地联合建立了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博物馆保存了长角苗的服饰头饰、生活用品、节日仪式用品等,全面地展示了长角苗一族的文化与生活。其中,陇戛寨是梭戛生态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所在地,是高兴村最大的自然村寨,共132户522人,是梭戛生态博物馆12个自然村寨中民族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等保护比较完善的自然村寨,也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村寨。村民自己还组织的民族文化艺术表演队的精彩表演,更让游客流连忘返。

“关注黔之驴,了解一个更有深度的贵州”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一更多精彩一



    关注 黔之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长角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