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专业训练形象思维(本科教学11)

 

学前教育培养出创新人才钱学森说过“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他短短的一句话给我们指明了创新的起点。不...

学前教育培养出创新人才
钱学森说过“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他短短的一句话给我们指明了创新的起点。不少学者在回答“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个问题时,有提“随机性”的,说创造性人才“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培养出来的”;有说“不是拔出来的”,是“冒出来的”。也有下大包围的,认为“只要创设最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与文化,各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的天赋,更需要调动天赋的制度设计。”还有人认为“首要的是要有包容、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制度、精神文化氛围和观念,其次是灵活的教育研究体制与开放的资源环境,最后才是确立无序中有序的具体技术和规范。”持“随机说”的人根本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属随口答此问题的,“下大包围”的人是研究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本质、根本所在,只好下个大包围,并且用了极其复杂的带有许多所谓“专业术语”定语的句子来给出他们的研究结果。其实创造没有那么复杂,能创造就创造,不能创造就拉倒,跟大环境真没有多大关系。创造主要与人的聪明、智慧和思维有关,历朝历代,建国前建国后,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创造的事实摆在那里,不容争辩。培养创造性人才一定有它内在的规律,不能因为没找到规律就说规律不存在,也不能没找到关键因素而下大包围圈,就跟一些庸医一样,给患者开一付药,吃不死你,也治不了你的病。

沿着钱老指明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大方向应该是,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必须研究创造,研究创造就必须研究创造性思维,研究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研究形象思维,研究形象思维又必须研究相似性思维,研究相似性思维则应该研究张光鉴研究员在钱学森的悉心指导下原创的《相似论》。获得过钱学森80多封信指导的学者,如今已经研究了50多年形象思维的杨春鼎教授出过几本《形象思维学》专著,早期的《形象思维学》讲义寄给钱老看过,但钱老给他的回信中,虽然有鼓励,但大多数是批评。钱老对张光鉴有过很多当面的交谈与指导,张光鉴虽然得到钱老亲笔信仅有5封,但面对面的指导、讨论和研究有20多次。在钱学森著名论文“关于思维科学”中,钱老说:关于形象思维,文艺理论家谈得很多,也有不少引人入胜的见解。科学技术人员一般不提什么形象思维,只有少数有成就的科学家在说到科学方法时讲过这个题目。文艺家和科学家的议论都近乎思辨性质,对我们有启发,但还有待于深化,是张光鉴同志,对形象思维作了有意义的探索,他归纳了大量的人的创造过程,提出“相似”的观点。当然,“相似”和“不相似”是辩证统一的,“相似”中有“不相似”,“不相似”中又有“相似”。“相似”的观点,或“相似论”,对说明形象思维在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很有价值。

张光鉴研究“相似性”这三个字有50多年了,研究得到的一个结论是“相似创造律”:自然界、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基于相似性的创造。我认为张光鉴提出的“相似创造律”就是创造的规模。张光鉴还提出创造性思维就是相似性思维的概念。按照钱老的思路,研究创造首先要研究形象思维,结合张光鉴研究的成果,在研究《相似论》8年后,我给形象思维下的定义是“形象思维就是基于相似性的想象”。我得出的结论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而训练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学习人文与艺术到一定的深度。因为学习人文和艺术的知识贯穿始终的都是在训练学习者的形象思维。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法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和学前教育5个本科专业,这几个专业都是建立在汉语言基础之上的。几年前,我研究过汉字的演变,最后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汉字的进化其实就是中国人利用丰富形象思维进行汉字创造的过程。以“鹽”为例,小篆的鹽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臣、人、卤、皿。造这个盐字时,古代已经对鹽实行专卖管理了,所以鹽字中有一个臣,表示官;鹽字中(右上角)的人表示制盐的人;卤表示制盐的原料叫卤,结晶后叫盐;皿表示熬制卤水的灶台和锅。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最后发展到现代的楷书。现在简体的盐算简化得比较好的一个汉字,不像把“聖”从“耳”、“口”、“王”简化为毫无关联“又”、“土”的“圣”。简化的盐还保留了基本的“上二下一”的结构,由“士”(士就是官,与臣同义)的变形和“人”的变形(“卜”)以及“皿”字组成。汉字的进化完全是在形象思维的导演下演变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基于相似性的想象”(形象思维),每创造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创新。为什么学文的人形象思维发达则不言而喻了,但为什么发明家又大多是学理工的人呢?这是因为学文的人仅有形象思维产生的灵感(发明的点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强大逻辑思维的人去实现。所以,如果一个学理工的人也有丰富的形象思维,那他发明的灵感就比形象思维弱的(理工)人的发明灵感多得多。

前天下班后,我把人文学院的一个叫周林的大四学生叫来办公室交流了15分钟,他见面给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朱校长,去年我听你主持的,北航软件学院院长孙伟博士的创新创业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一下接近了距离。看得出来,这个学生很有前途。

周林,我校人文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2班唯一男生,面对唱歌、跳舞、钢琴、手工、绘画这些女生具有天生优势的课程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一段钢琴曲弹得不够流畅,他会留在琴房练习直到让自己觉得弹得悦耳;一个手工不够好看,他便修修补补或者直接重做直到自己觉得做得精美。他在搞好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辅修会计获得双学位。他还敢于发明创造,已有2项教育领域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儿童玩具车和一种防止幼儿摔坏平板电脑的挂绳,并有多项新型专利正在审理中。第一项专利是通过观察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玩具车都是固定的功能与外形,不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提供相适应的变化功能,并且他小时候爱拆玩具,受LEGO(乐高)组装玩具的启发,设计了一个能够加入不同功能的电子模块,实现了多种玩法,并且其外形能够可以使用积木件做出没有限制的拓展,在后期的第二个版本上他增加了其教育意义,将主板改进为可以进行图像化编程的主控板,并且配套了一系列传感器,于2015年6月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大三时他创办了的典艺创客工作室,后又创办了成都市小创客科技有限公司,将自己研发的Arduino智能机器人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创业之初重重困难,东拼西凑几万块钱开始创业。没有人脉关系,就不断地结识教育培训行业的朋友。技术不够成熟,就买来相关专业的书籍通宵达旦的学习。最窘迫的时候虽然也想过放弃,有一次到外地去见客户钱包被偷,也曾露宿街头。现在他的创业之路逐步上轨,开始有了盈利,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合作伙伴,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第一品牌。公司自主研发了小创客机器人、小创客3D打印机、小创客创意科学课、小创客创意电子电路套件等产品,并且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创客教育机器人教材,具有国内首批STEAM教育认证,在全国已经有近百所中小学在使用小创客科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周林,这个读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创新,从原理上来讲,是长期的人文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对他形象思维的训练已经达到了能够产生创新灵感的深度,同时,在他的团队中有学计算机专业的合伙人,能够把他创新的点子最终实现。

(作者:西华大学副校长)


    关注 朱晋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