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是课外阅读的另一种绝佳方式。不同于文字的纯粹阅读,它让小书虫们去走访参观,亲身体验,与古文化亲密接触,感受历史的魅力。...



前言:文化之旅也算课外阅读的一种绝佳方式吧。不同于纯粹的文字静读,它让小书虫们去走访参观,亲身体验,与古文化亲密接触,感受历史的魅力。





参观博物馆,看玉石,了解上古文化。



聆听解说,了解玉石由来,知道典故及说法。





围观中--
上刀山,好惊险
小书虫  陈荣强

上周天,我参加了日报小记者的活动,内容很丰富,有参观历史博物馆、体验畲族快乐的竹竿舞、彩绘奇形怪状的石头、亲手做扎染等。在这些活动中,“上刀山”表演最惊险刺激,也最吸引人,光听名字就让人心惊胆颤!



大家围着那高高的“刀山”,等着表演开始。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看着有些吓人。有个别小朋友忍不住拿绳子在刀口上轻轻来回磨一下,绳子立马成了两截,太锋利了。小朋友们纷纷在猜测:是不是表演的人脚上有老茧,爬上去不痛?或是踩着柄爬上去?



不一会儿,表演者终于现身了,只见他披挂着一身红通通的古装,光着脚,手里拿着一块木头,边上还有人拿着纸钱,“这些人好迷信哦!”我心里暗想着。表演者做了几个夸张的动作,在两腿上“吹吹仙气”后,在一片欢呼声中,他开始上刀山了。



我们的目光跟随着他的身影往上看,只见他斜着脚踩上刀刃,一步步轻松地走向高处,让人感觉他走的是平地而不是危险的刀锋!他的双脚一步一步踩在刀锋上往上爬,动作很快,可我们还是提心吊胆,感觉时间过得很漫长!



观众一直为他加油打气,终于他安然无恙地下来了,我悬着的心也落地了。此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茉莉老师:近来荣强小盆友的文字进步许多,在准确描述场景时能多次结合心理活动,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紧张画面,写得真不错。
神一样的“上刀山”表演
小书虫  林子登

今天我们小记者们到五缘湾上古文化艺术馆春游。在这里,我们观看到了神奇的”上刀山”表演。



参观完博物馆,记者老师把我们带到一根插满刀的竹竿旁,只见它的两侧插满锋利的刀子,高高地站立在大树旁边,抬头一看,比大树还要高出一截呢。那些刀子死死地插在竹竿上,我仿佛看到了它痛苦的脸。看着这些层层叠叠的刀子,我们被吓到了。难道那位师傅真的要踩着这些锋利的刀子爬上去?围观的伙伴们产生了质疑:是不是他的脚上涂了一种特殊材料,使他不会感到疼痛?或者,刀是假的?针对不断萌发的疑问,我和我的几个哥们儿专门做了一番探究。止不住好奇,我们冲上去就开始试验了。我把一条塑料绳子放在刀锋上,然后摩擦摩擦,绳子果然断成了两截。我们哥几个互相看了一眼,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转头去问倩老师,特别想知道,这位师傅到底用什么方法顺利地上刀山呢?老师说:“他的方法,其实就是做到让脚面与刀面接触的面积最大,这样就不会感到特别疼痛了。这个知识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就会学到了。“听了老师的话,我更加好奇,继续刨根问底:“那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呢?”老师就给我们举了这样有一个例子:你们想,如果一根钉子扎到脚底,会感到很痛,那么,如果一个一个,甚至一万个钉子放在那里,你躺下去,就不会感到那么痛了。我似乎有点明白了。“没关系,等下师傅过来展示,你们自然就知道了。”老师转过身,对着疑惑不解的我们耐心地说道。大家这才放心地去看表演。



表演的师傅来了,他踏着缓慢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身龙纹古装衬着他沉静的表情,有若“大仙”。到了“刀山”旁边,只见他作势一鞠躬,抬起光脚吹吹“仙风”,然后稳稳站在刀锋前。小伙伴们早就围拢了上来,我们包围成两三圈,人人屏息凝视,看着师傅的一举一动。只见他抬头略微看看,提脚迅速地爬上刀刃,一层,一层,再上一层....飞也似地直冲云霄。他的双脚仿若石头又似木块,锋利的刀刃对它们无可奈何。他的身下传来一片掌声,一阵欢呼声,这样看来,真的有点神啊!我认真地观察到:他的脚总是横着。



老师说的果然没错,这表演的技巧真是独一无二啊!

茉莉老师:很巧,子登童鞋和荣强童鞋选择了相同的场景练笔。在表演前后的介绍中,小作者观察仔细,描述时文笔细腻,但在文章结构编排上,主次不分明,前面赘述太多,导致重点部分不够突出。



中场休息时的海边沙滩诱惑--



小伙伴,围起来--



练习竹竿舞,不亦乐乎--



观看竹竿舞表演,那么聚精会神--



大家一起上,跳起来,舞动脚步--
完美的“扎染”体验
小书虫 王梓郡

周日,我参加了日报小记者组织的春游活动。老师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整天的文化体验学习,内容太丰富了:参观上古文化博物馆,走访畲族民俗村观看杂技表演、体验竹竿舞,学习传统工艺“扎染”,创意石头绘,游览黑天鹅湖等,每一项活动都很好玩,小伙伴们玩得都不想回家啦!



在这么多活动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扎染”学习了。走入亲子制作教室,美女老师拿出了一方漂亮的花布给我们看,她告诉我们:这就是“扎染”,它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哇塞,只见那蓝色底的布料上有着一圈圈的白色花纹,像盛开的花朵,再仔细看,每一个白圈的花纹还各不相同富有变化,真是好看。





这么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啊?所谓“扎染”当然就是要有“扎结”和“染色”两部分组成。老师边示范边为我们细细讲解,小伙伴们听得可认真了。我也赶紧用心记录,以便动手的时候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怎么“扎结”呢?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圆形、线形和心形花纹的绑法,提醒我们先按照自己想象的纹样把布折叠起来,再用棉线捆绑,捆绑的时候注意一定要扎紧,这样染色的的时候颜色就不会进去,被绳子绑住的地方会是白色的,而没被绑住的地方染成蓝色,展开后就会呈现美丽的纹样了。小伙伴们都兴致勃勃地开动脑筋,动起手来。我也脑洞大开,想象着如何在这块布上染出心仪的图案。我先在白纸上画下草图,再动手“扎结”,先把布折叠成圆形图案的样式,再捆上绳子,我小心压住线头,正要拉紧,它却不听话地跑开了。我沉住气,拉住另一头用劲压住,再一圈一圈绕着,边绕边拉紧了,然后打个结,第一个图案结完工啦。一回生,二回熟,接下来的“扎结”就顺利多了,很快地我又绑好了两个。



按照设计,我还必须在四个角落各绑一个结。这时,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开始上交作品了,老师也催着问:“你们都完成了吗?”我不禁有点心急,想想还是要坚持做完,就低头专心打结。绑完四个角后,我还把它们往中间靠拢,用一根绳子绑在一起,一个小“粽子扎染”做好了,我瞧着它,感觉不用贴名字标签都能认出来,因为很特别哦。



紧接着,老师又向我们介绍如何“染色”。把小朋友们的作品放到水盆里浸湿了,拿来装水的大桶,倒入染料,那是来自板蓝根的蓝靛溶液,然后搅拌。我们看见白白的木棒变成蓝色啦,小伙伴们激动地要跑上前去看,雪儿老师就把木棒取出来让我们闻了闻,感受染液独有的味道。不一会儿,所有的作品都下到大桶里浸染去了,小伙伴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先去吃午饭了,因为等候浸染完成需要一段时间。





终于可以取作品了。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名字标签不见了,可是在一大堆作品中,我还是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我的“小粽子”。打开一看,跟我设计的草稿图案一模一样,蓝白色的经典,八卦样式的花纹,配合着中间的小花朵,看起来那么清新脱俗,这样的花布做成布艺小摆设或者做成花裙子,那该有多美啊!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茉莉老师:梓郡童鞋的“扎染”体验记叙详实生动,过程完整体现。

玩儿石头彩绘啦--



我的石头彩绘,我做主!


看看,美丽的黑天鹅!

喂食菜叶--



美丽倒影顾自怜--



我们,有伴--



快乐定格,温馨全家福--


    关注 蒲公英书友会魔法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