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住房制度的“失误”是什么?

 

新加坡公共住房制度同他的城市规划一样享誉全球,但在成为很多国家借鉴“样板”的同时,他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可小觑。他一心想着让民众拥有住房,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导读:

租住房街区的住户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不强,租房子的人和有自己房子的人都对对方有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如果新加坡致力于打造真正包容性的社会,并及时对市民需求做出回应,那在帮助低收入群体维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新加坡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作者:LEE QIAO YAN    编译:周瑶瑶新加坡在房屋租赁和让大众拥有住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已成为整个国家的骄傲。新加坡因广泛实施了公共住房项目而声名远扬。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并未给民众留下负面的刻板印象,但在其他国家,民众对公共住房的偏见则非常普遍,因为公共住房被视为穷人聚居区,经常被认为是犯罪的热点区。事实上,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力主建造的公共住房和街区,已同新加坡的风景和著名人士一样,成为新加坡的国家象征。

政府在过去几年里为确保大部分人都有房可住颇费心思,因为拥有一套房子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新加坡80.4%的国民都拥有一套公共住房。前总理李光耀的愿景是,让新加坡的每个人都拥有一套住房,同时住房可以作为一种资产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新加坡政府努力让民众有房可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认为房屋所有权能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

(注: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华语称为“政府组屋”。新加坡公共住房是有产权的,而且公共住房中,“四房式”“五房式”以上的户型占75%左右的多数(“四房式”“五房式”相当于中国的“三居室”,“四居室”,室内使用面积在90到120平方米之间)。真正的租赁组屋(在其他国家被称为“廉租房”)的公共住房,只占整个新加坡公共住房的5%,而且以一房和二房式为主。)



新加坡达土岭组屋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新加坡买得起房。目前,占该国总人口5%的最底层民众住在公共租赁房中。这些人群面临着包括社会孤立和经济困难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人们认为住租赁祖屋的人肯定极端贫困,或是老无所依。此外,租赁房屋总是与犯罪和堕落联系在一起。因此,公共租赁房屋成了住房系统里地位最低的一级,它的居民大多来自社会最底层。


Jalan Kukoh租赁组屋的一处走廊(来源:LEE QIAO YAN )
虽然建屋发展局努力让租赁房民众融入周边社区,但它还是摆脱不了社会孤立状况。研究表明,租房子住的人无法像有自己房子的人那样,产生归属感和社群感。出租屋的租赁周期也对社区建设提出挑战。有些人就住几个月,而有人会住上好几年。因此,这些人很难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或产生主人翁意识。

如果新加坡致力于打造真正包容性的社会,并及时对市民需求做出回应,那在帮助低收入群体维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新加坡还要做更多的工作。虽然,我们无法根除社会不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努力缩小社会顶层和底层人口间的差距。

然而,新加坡一门心思想着让人们拥有住房,结果忽视了租赁房。新加坡目前有2种住房租赁模式,第一个是HDB住房的所有者把房子转租给别人,第二个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租赁房。因为新加坡大部分人都有房子,所有HDB的租赁住房主要是针对买不起房的低收入家庭。新加坡为此制定了严格规定,申请租住房的家庭,每月收入不能超过1500美元。申请租住房的主要是位于收入底层的那20%的人群,但是因住房有限和标准严格,最后只有5%的人能申请成功。
Casa Clementi项目规划图(来源:Hong Lin, 新加坡国立大学)


虽然新加坡最近引入了新的房屋租赁模式,然而并没有带来多大变化,依旧是板式住宅,有一个或两个走廊。住房条件也不太好,走廊往往昏暗破旧,住房拥挤狭窄。

同时,租住房的住户也难以享用社区设施。例如,伍德兰的569A和569B街区没有运动和娱乐设施,住户必须到附近的街区,才能使用健身器械或操场。而且,自住房的街道也没有延伸到租赁房,下雨的时候,人们便难以走动。但是在Casa Clementi,租住房街区与住房街区共用社区设施,这样租赁房的住户就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设施。然而,这两个租住房街区的住户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不强。租房子的人和有自己房子的人都对对方有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


Woodlands 项目 569A 和569B 街区规划(
来源:Hong Lin 新加坡国立大学)
现在新加坡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中下阶层的收入增加缓慢,房价不断上涨,为此我们应该提供多种住房选择,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新加坡今天面临的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的状况大不相同,因此现在是时候重新评估以前的住房模式了。根据这一思路,随着新加坡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和解读公共租赁房。

我们应该扩大当前租赁房的目标人群,把学生、有工作的单身人士和夫妻包括在内,这样我们可以依托租赁房打造一个覆盖广,复合型的社区。即使租赁房的住户人数增加了,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低收入家庭的空间和社会需求。我们应该在两个层面重新定义租赁房:第一,让更多人可以住租赁房,第二,依托租赁房,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社区。

社区可以充分利用住户的多样性,挖掘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建立社区支持网,使居民之间可以相互依赖。也可以对当前的租赁房模式进行改造,使之发展成一个社区:这个社区有永久性住户,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临时的栖身之所。租赁房社区也鼓励代际间的相互支持,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本文来源:  亚洲城市中心  

编辑:一米阳光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转载请注明出处。

环球城邦:关注全球城市发展,提供国外一手资讯,推荐城市优质案例!解析记录各国城市成长、繁荣、没落、消亡与复兴的历史与未来。

欢迎合作、交流、投稿。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环球城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