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敷衍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其实TA是在寻找自己的兴趣!

 

他们只是在用这简单的三个字告诉爸爸妈妈,“我对这件事情很好奇,我很想继续探索这个东西,我非常喜欢玩这个”。...

“为什么天上的云朵会走动?”
“为什么人不像鸟儿一样有翅膀?”
“为什么那么多的小人能钻到电视机里去呢?”
 ……
当三、四岁的孩子发出这些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期待的往往不是一个科学、正确的答案。这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说,“哇,这个真有意思!我对这个很感兴趣!”
这是一个父母助孩子认识外部世界、辅助他们认知能力成长的绝好机会。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这些“为什么”后面的问题, 选择适合孩子认知水平和兴趣趋向的游戏、活动、玩具和阅读材料,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父母们对待孩子“好奇心”的态度,更是会极大影响孩子对各种领域的兴趣发展。



孩子跟人交流的方式,通常是从模仿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行为开始,当他们观察到周围的大人们通过询问问题去获得信息时,他们也会模仿着大人的模样问问题。只是童年早期,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是“合适”的问题,或者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他们唯一能问的便是简单的“为什么”。

因此,孩子的“为什么”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想要知道很多现象发生的原因,更不意味着他们具备了理解这些“为什么”的能力。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在用这简单的三个字告诉爸爸妈妈,“我对这件事情很好奇,我很想继续探索这个东西,我非常喜欢玩这个”。





在孩子说出“为什么”的关头,父母更有效的回答方式则是 “反方向”询问孩子的观点,并可以对这个“为什么”的话题展开一段小讨论。相比于直接提供问题的答案——只能教给孩子基础的“信息”,展开自由的讨论可以让他们学会扩展自己的观点,逐渐锻炼起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样通过“为什么”展开的思维锻炼越早开始,孩子受益越多,而父母的任务便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进行合适的讨论引导。虽然通过讨论引导孩子思考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在父母们忙着其他工作和家务的琐事时,扔给孩子一个“最佳答案”看上去既方便又高效,但是,孩子需要培养的沟通交流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能从听来的“答案”中可以获得的。



同样的“为什么”,对于不同年龄孩子的父母提出的引导任务是不一样的——引导的讨论目标也是非常不同的。例如,对于“太阳公公晚上跑哪儿去了”的问题,两、三岁的儿童还不具备理解复杂天体现象的能力,他们可能会给出“太阳公公晚上睡觉休息了”“太阳公公晚上去其他地方旅行了”等等。这些更加具有主观想象的答案,虽然不是“正确”答案,但却充满了思维的扩展性,更加重要的是,这是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开始。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十岁的儿童,家长则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具体材料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更加直观的思考和讨论。当家长学会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也在无形之中,帮助家长减轻了自己的压力。因为父母们并不需要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不再会对孩子提出的那些“为什么”而感到局促不安,不再会羞于说出“我不知道”。作为父母,你的任务只是需要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出答案。孩子们的答案往往不会是“正确”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总能在课堂上,在其他合适的场合里学习到那些正确的知识。
原创:晏妮
编辑:孙天怡
排版:丁诗琴

childcenter_swu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HI宝贝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