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什么没成为医生的生产力工具

 

虽然不是所有的科学技术都会带来临床医学的进步,但像互联网技术这种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主流技术为什么不能改变目前的医学模式呢?为什么甚至没有成为临床医生日常必备的生产力工具呢?...



目前医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在很多方面的技术进步都已被应用在了临床医学领域,使得目前的临床医学与100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举例而言,随着机械工业的进步,在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精巧的新型手术器械,比如内窥镜、腹腔镜、胸腔镜以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当然这些医用器械融合了电子技术的成果,但这些手术器械对于手术科室的临床医生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工具。而研发这些生产力工具的机构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



上图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
生物技术与材料学的进展与医学进步的相关性更加紧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名词甚至已经逐渐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比如用来治疗晚期肿瘤的靶向药物,目前干细胞疗法也已应用于临床。材料学的研究成果,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常见的各种补片、各类缝线、记忆合金支架、生物瓣膜等等。药物以及生物材料同样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研发这些生产力工具的机构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

上图为记忆合金支架
电子技术中,个人电脑在我国的二级和三级医院中应用的也已非常广泛,临床医生可以在门诊及病房应用PC进行医嘱开具,病历书写,在手术室里应用工作站进行腔镜图像采集、显示及录制等临床工作。各种体液检验设备、B超、CT磁共振等各种影像学检查设备更是整合了生物、机械和电子技术。所以电子技术的衍生产品同样属于临床医学的生产力工具序列,比如,如果日常临床实践中没有CT/MR的帮助,相当种类的疾病将无法获得诊断。


上图为320排(640层)CT
虽然不是所有的科学技术都会带来临床医学的进步,但像互联网技术这种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主流技术为什么不能改变目前的医学模式呢?为什么甚至没有成为临床医生日常必备的生产力工具呢?

回顾性的看,互联网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在科学研究、文献查阅、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像疾病控制中心、医院内部负责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传染病控制等等部门而言也可以算作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但必须承认,互联网并没有成为一线临床医生的生产力工具,试想,对于一线的临床医生而言,做什么临床工作要用互联网呢,做手术需要吗?开药需要吗?做检查需要吗?

有信息传递的问题?以医院为单位的局域网就可以安全、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数据传输问题。远程医疗?如果大家看过相关的法律政策,就会知道目前的远程医疗只能由有资质的医生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间进行。这样就需要两家或几家医疗机构约定时间和人员,定时进行,通常适用于患者复杂病情的会诊,而不是随时随地、随便什么医生都可以进行,更不能在医患之间进行。


图上也看得出目前的远程医疗是在医生间进行
回到问题本身,互联网为什么没成为医生的生产力工具呢?也许是同电子技术一样需要复合于机械及生物技术,从概念上讲,这属于工业4.0的方向,也就是需要新的硬件,新的医疗器械的更新来带动互联网技术成为医生的生产力工具。也许是没有找到适宜的切入点,从概念上讲,这属于互联网+医疗的方向,也就是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掘一线临床医生对于互联网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需求,也就是在所谓“互联网医疗”中常常提及的痛点。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们想出了很多痛点,据说互联网医疗相关的app有2000余个,但实际上,医疗行业的运行模式整体上并未受到所谓“互联网医疗”的影响,反而是“互联网医疗”在退热。但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就真的不能给目前的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改变吗?究竟有哪些适宜的切入点呢?请一并且行且思考,留待后文分解。


    关注 互联网医疗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