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高深问题,困扰了大家上千年?

 

如题...









这篇文章纠结了很久,关于题目,关于内容。

当然,好处是内容有文文老师早晨6:00~6:30的早课,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东西,也有文文老师的校正,一直以来让我在读经典的路上踏实不少。

一本正经的感谢也就要放在这里了,不管文文老师接受与否(希望下次见老师,我不会因为此句话享受了批评……)

纵观34、35章,老子用这两章给我们出了一题:‘道’究竟是大是小?要解答的前提是我们内心要对‘大’、‘小’有一个衡量标准。



先讲个关于细节的故事暖暖场

乔布斯说过:



iPhone已经诞生9年。

乔布斯曾经咣咣咣使劲拍着桌子对他们的工程师说:屏幕亮度要再增加15%,厚度要再减少2毫米。

工程师们一开始认为这无非是一种对细节的偏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辛苦了半年后却做出了符合要求的风靡全球的iPhone。

苹果高级工程师克里斯蒂犹记得,在乔布斯发表主题演讲之前,他穿越观众席,通过一道拥有两个安全徽章的侧门,拉开了厚重的窗帘。在黑色的房间里,他看到iPhone主屏幕的巨大画面投射到屏幕上。那一刻,他意识到了这款手机的真正分量。

克里斯蒂说道:“在巨大的空间里,它是如此闪耀。我的心脏像跳漏了一拍。我想,这真的发生了。”



再加个故事,读一送一,看看何为以小见大

故事源于《论语》乡党篇

众所周知,对《论语》有一定了解的人知道孔子老人家的形象可概括为12个字:

述而不作

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述而不作’是自谦,讲自己做学问以坚持本真为主不妄加更改;‘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是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孔子按照自己树立的这些要求,也是做到了为师者中的精英、佼佼者。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有着雄才伟略和三寸不烂之舌,在宗庙里、朝廷上善于言辞的厉害角色,回到自己的家乡却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

回乡后孔子不仅变成了哑巴,和老人们饮酒也是有一番讲究,乡党篇里还有一个场景有点意思: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假如我们今天有人牛X如孔子,试问有几人能在那个没有摄影机和聚光灯追随的年代,还能自主地做到这些?所以真正的大是什么?是你虽然大虽然牛,却能让自己还可以俯下身去做的了小事。

正如《道德经》34章所言: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即便万物依赖‘道’生长,‘道’也不会居功,不自以为自己就是主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即恰因为它不自认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伟大。





这个困扰施主们上千年的问题聊到现在才明白:‘道’本身可大可小,但它却和大小最没关系,和人格、理想最直接相关。

文文对这两个名词的定义如下



人格:我牛我不作,我厉害我不说

理想: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心想事成一定会如约而至



莫泊桑说:



道可大可小,人生也是可伸可缩,始终要相信:生活的弹性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有人的地方就有思考,有思考的地方就有信仰。
-END-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历史文章


愿你的生活既有铠甲又有软肋

| 不能傲视群雄,谈什么与众不同

| 写的不是文章,而是思考

|你离真正的奢华,只差一个低调

| 老子要多神叨,你才念他段位高 ……


    关注 文文读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