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私房菜菜谱上一般不讲的五香烤麸

 

鉴定一个说普通话的人是不是上海人,只要问他两句话:“烤麸是豆制品吗?”上海人会说“是”,外地人则会说“不是”;“烤麸是烤出来的吗?”上海人会说“不是”,外地人则会说“是”。这是个屡试不爽的检验标准。...

学林私房菜

菜谱上一般不讲的五香烤麸


鉴定一个说普通话的人是不是上海人,只要问他两句话:

“烤麸是豆制品吗?”

上海人会说“是”,外地人则会说“不是”;

“烤麸是烤出来的吗?”

上海人会说“不是”,外地人则会说“是”。

这是个屡试不爽的检验标准。
01
选烤麸






五香烤麸的选料是第一道难关。

作为一种半成品,烤麸是生面筋经过发酵后再蒸出来的,所以它应该看上去像馒头那样有着许多均匀的孔洞的质地。因为水汽重,所以刚出来的鲜烤麸会有一定的含水量,但你在菜市场上看到的烤麸往往不是这样的。

买烤麸最好是一大早就去,因为鲜烤麸质地极像海绵,孔洞里的水分极易变质,尤其是大热天,所以小贩们常常会不时用清水将烤麸泡一下再挤干,算是给它洗了个澡。这样的确是不太容易变质了,但烤麸独有的那种质感也被破坏掉了。

此外,超市里出售的烤麸常常是干制的,风干或烤干的烤麸虽然摆放时间更长,但这些常常也是不太靠谱的,卖不掉的烤麸才会拿来脱水干制,新鲜出炉的干嘛要多加一道工序呢?这不是人为地增加成本吗?

新鲜的烤麸质地一定要像海绵,闻起来必须有清香、捏起来必须有弹性。那些发粘的、萎缩的、水叽叽的、干巴巴的千万别买。

这些烹饪原料鉴别一般是菜谱上不讲的。但不懂原料怎么行呢?

02
撕烤麸
烤麸的刀功是第二道难关。

一般来说,饭店里的四喜烤麸都是刀切的,这样的好处是“卖相好”,但有经验的厨师一般会选择将烤麸顺纹撕成条,这样虽然不太好看,但吃口会更佳,因为烤麸会自动寻找哪里的纤维最受不住力,它会在那里断开,这样断面部位经油炸后更容易回软。

宜撕不宜切的还有包菜,宜捣不宜剁的还有蒜泥,宜拍不宜片的还有黄瓜,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处理好断面的问题。

这是菜谱上一般不讲的菜理。
03
烤麸的预处理






烤麸的预处理是第三道难关。

烤麸很难保鲜,原因就在于它里面的水分多少是含有些不雅之味的,所以不管是撕成长条或切成骨牌块的烤麸,最好要先焯个水。

这个不难,难就难在它一定要用在下油锅以前把水分尽可能挤出来,人们常见的手法是用双手合掌去挤压一下,但这样不仅效率太低,而且受体力的影响太大。

比较好的方法是用干净的毛巾包起烤麸条或烤麸块来,将其拧干,烤麸有一定的弹性,力道适中一般不会将其拧碎。




04
炸烤麸
油炸烤麸是个考工夫的细节,“炸要炸得干,烧要回得软”,这样的烤麸吃起来口感才好。而含水较多的烤麸最好经过两次复炸。第一次下油锅,油温不必太高,五六成即可,油温太高了,含水较多的烤麸下去会使油星溅得到处都是,这一步只是初步收干烤麸的水分。油面不再有响声了,就表示水分基本排干了,捞起它来,要知道这会儿油的力道还不够呢。将油温升至八成,再将烤麸下去炸,这时烤麸就容易炸得干爽挺身了。

烤麸什么时候才算是炸好了呢,厨师一般会捞出一块来,放到另一口铁锅中晃一晃,如果这块烤麸在锅里像骨头一样当啷啷地响,那就算炸脆了,下面该出锅沥油了。

这也是菜谱上一般不写的细节。

接下来的做法不算太难,照着菜谱做就行了。
05
木耳与黄花的预处理






将木耳、黄花泡软,这一步可以提前做好。然后将木耳撕成小片,黄花去根,入开水焯过。然后捞出控水。




06
烧制烤麸
净锅坐上火,添适量的鲜汤。加盐、加糖、加料酒 酱油、放香料 葱姜。待汤汁烧开后投入面筋,翻炒几分,然后下木耳 黄花,中小火收汁。汁浓时放味精,淋香油,然后装盘即可。
如何品鉴五香烤麸
上好的五香烤麸应色如黄栗,卤汁浓厚、外干里润、饱含卤汁。色偏浓是酱油太多,卤汁太稀是焖烧时间不够。

烤麸入口应糯中带脆、柔中带刚。没炸透的,有柔无刚;没烧透的,有刚无柔。

五香烤麸的味感应香浓醇厚,有典型的酱汁五香味感,且应“甜上口、咸收口”。

不放糖会发苦;糖放太多了会太腻;熬制时间太长,卤汁干了,糖也会变苦,这是最常见


饮食

文化


“烤麸是豆制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烤麸是面筋发酵后蒸煮出来的,这里面并没有豆子什么事,甚至连一点豆渣都没有。只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它曾经是要拿豆制品票来买的,那个年代,豆制品票和粮票、油票、布票乃至香烟票一样,家家户户都是有限额的。这种习俗延续至今,烤麸仍然在菜场的豆制品摊位上卖。所以,在上海人看来,烤麸“理所当然”的是豆制品。这一印象对于上海人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乃至于现在还有人想要跟你掰一掰。

那么“烤麸是不是烤出来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上海人眼里的烤麸,往往只有一种吃法,那就是油炸过以后再红烧,它当然不是烤出来的。而在外地人看来,烤麸烤麸,当然是要烤的嘛。

五香烤麸与四喜烤麸

大凡商业氛围较重的地方,人们对于菜肴命名的“口彩”要求往往也较高。而上海方言中“烤麸”与“靠夫”音同,这在年夜饭上当然就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麸”之称。

所谓“四喜”原来指的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种人生喜事。但后来四喜几乎被用滥了,从四喜丸子到四喜汤圆,甭管有没有名堂,甚至是不是四样,大家都要皆大欢喜地沾上四喜的喜气。

“四喜”和“八宝”一样,这种命名法都是一种市俗文化的产物,其实四喜里到底该是哪几种,从来就分得不太清,木耳、金针、花生、笋子、香菇缺了哪样都可以,一起放进去也没错,四喜烤麸里只要主料是烤麸就行了,反正味道都是差不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它叫做“五香烤麸”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不过,如今无厘头的是,点菜单上的“烤麸”往往会被写成“烤夫”。这就像“宫保鸡丁”常常被人误写成“宫爆鸡丁”一样,实在是让人费解了。

这种没文化的还只是表层现象,比这个更鲜为人知的还有很多。


ISBN编号: 9787548608240

原价: 48.00元      优惠价:38.40元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五香烤麸以及本帮菜的饮食文化,请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帮味道的秘密》


上图为《本帮味道的秘密》一书的目录,各位可以看看有没有喜欢的菜,可以留言给小编,小编下次可以再做一期
学林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交流分享的平台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一键关注

精彩活动、最新书讯不容错过

微信号:xuelinpress


    关注 学林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