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  专家谈谈类风关

 

《全科医学论坛》新一期报纸内容抢先看!本期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姜泉教授做关于RA诊治的专访,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规范化治疗是减少残疾的关
——姜泉教授解读RA的中西医治疗
专家简介

姜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免疫分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学会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常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议人,国家中药保护审评专家等。


RA在我国的现状

■《全科医学论坛》:

RA曾被老百姓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在我国现状如何?

姜泉教授: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推断,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0.4%,患病人数高达500万!更为可怕的是,RA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可发病,尤其以中年女性居多。

早在2006年我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关节致残已经跃居我国残疾原因的第二位,其中大部分为RA患者,可谓是触目惊心!而且如若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3年内70%的RA患者将出现骨破坏,5年内这个比例会上升到90%,进而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RA就像大部分慢性病一样会伴随患者终身,以目前的医疗条件还无法彻底治愈,最好的结局就是临床缓解,直到不再影响患者正常的运动功能。当然这一过程的任务也很艰巨,必须要规范、合理才行。

■《全科医学论坛》:

RA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为了避免误诊,临床大夫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姜泉教授:从RA的鉴别诊断来说首先要区别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出现以外周关节疼痛为主的症状时,还可能同时出现小关节和大关节的症状(如膝关节肿痛)。鉴别诊断的要点是:强直性脊柱炎更多会影响大关节且非对称性。

其次是干燥综合征,也可能表现为小关节的疼痛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在临床上很多基层医生把后者作为诊断RA的重要指标,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鉴别干燥综合征,除了雷同的RA症状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认真观察患者有无口干、眼干及唾液腺受损等症状。

再者是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远端指关节,Heberden结节是一特征性表现,也有部分患者受累的是近端指关节,可出现Bouchard结节。后者经常被误诊为RA,临床诊断应特别注意。

还有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

综上所述,关节肿痛并非RA的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必须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清学检查,必要时借助MRI、关节超声等检查。
RA治疗的中西医视角
■《全科医学论坛》:

RA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姜泉教授:中医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来对RA进行诊断,这一点与西医一致。中医目前对RA的理解沿用了国医大师焦树德老师提出的“尪痹”的概念,这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路径中的命名。不过细究来看,尪痹并不仅限于现代RA这个疾病。中医指南和临床路径延续了病证结合的治疗理念,目前RA中医临床路径将尪痹分为6个证候,即风湿、寒湿、湿热、痰瘀、肝肾不足和气血不足,这也是全国专家的一个共识。中成药需要根据不同证候进行选择使用,才能达到中医的治疗效果。

■《全科医学论坛》:

西医如何更好理解RA的中医辨证论治?

姜泉教授:这是西医普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为此我也经常和西医大夫交流,希望他们最起码能够掌握寒热虚实四证。以肝肾不足的RA患者为例,除了有关节疼痛、僵硬、肿胀,还会伴有腰膝酸软的表现;再如以虚为主的患者,关节肿痛的症状会出现动则加剧;以实为主的患者,动则减轻。总结起来一句话:西医医生在中成药辨证使用的过程中要抓主证。

从中医证候学来看,RA早期活动期湿热痹阻多见,中活动度的痰瘀痹阻多见,而缓解期多见气血不足和肝肾不足。

在治疗RA方面,中医以扶正祛邪作为治疗原则。早期RA患者以风寒湿邪为主,治疗上应用祛风散寒为主的中药;活动性RA以湿热瘀阻为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中药,辅以补益中药补益肝肾、气血;而在RA缓解期则应该加强全身的调整,以扶正为主,应用一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的中药,但要注意同时使用祛邪的中药。也就是说: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RA出现关节变形时,加用补益肝肾药有改善骨代谢的作用;当RA处于活动期,特别患者出现关节肿热和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增高的时候,应用补益肝肾药物往往适得其反——加重关节症状,这需要西医医生在开具中成药处方时格外注意。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讲究祛邪和扶正兼顾。目前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中成药较多,尪痹胶囊就是临床常用的一种。

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999基层医荟(←长按复制)对本文感兴趣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号




    关注 999基层医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