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心理篇|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

 

同伴关系的建立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家庭和学校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暑假到来,正是同学们与志同道合的同伴相互交往获得个人自我成长的重要时期。引导中学生之间健康交往,能对他们的自我成长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







同伴关系的建立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家庭和学校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暑假到来,正是同学们与志同道合的同伴相互交往获得个人自我成长的重要时期。各位家长一定要了解同伴交往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伴交往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心理研究发现,中学生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欲望十分强烈,交往成败对学生影响较大。中学生的交往范围主要在校内,多数在本班,互帮互助是交往的主要目的,诚恳是交友的主要态度,而交往成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是否诚信、讲义气等。通过这种交往可以缓解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冲突,获得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学生好品德的形成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学生普遍有安全的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加入喜欢的群体,建立归属感正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果有正确的引导,能给他们提供健康品德的建构环境,就能促进个体行为的调节和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中学生同伴交往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发展方向,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重视。




同伴交往能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具备被我们自己关注和被同类赞赏的本能倾向,当自己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时,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与同伴交往是一个获得关注和赞赏的重要途径,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交往经验的获得有利于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同伴交往需要引导




1
家庭要为同伴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长需要给孩子的同伴交往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尊重孩子的决定,让孩子能体验到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在家里如何接待朋友,怎样去朋友家赴约,帮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的常见方式。
2


家长要学会指导孩子的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如果对于他们自身认同的朋友交往进行简单的阻断,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会造成逆反心理,加大他们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因此,对中学生的同伴交往应首先采取说服教育原则,指导他们提高对同伴交往的认识,学会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其次,虽然中学生这一时期具有“成人感”,但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还不能有效地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适当的介入,提供帮助与支持。教师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了解选择交往对象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并非任何朋友都是有益的,那种建立在吃喝玩乐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不可靠的。最后,引导中学生学会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往,力求达到个性互补,才能对他们的自我成长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


王克伟,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青岛市心理学会理事,为青岛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出公开课多节,受到热烈欢迎,主编的《与烦恼对话》高中册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关注 青岛市教育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