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宫的昔日辉煌

 

鼓浪屿从前有一座宫庙,叫兴贤宫。鼓浪屿有一个曾经叫“番仔球埔”,现在叫人民体育场的公共草坪。介于二者之间,曾经有一条路,叫“TEMPLEROAD”。...



位于晃岩路与中华路交叉处的马约翰广场,花树三列,青绿四季。一组铜雕成了游客们拍照的好背景:马约翰头像立于中间,几个顽童嬉于眼前,一只足球活蹦脚下,一派生机盎然。

在鼓浪屿的导游词中,马约翰广场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的个人纪念广场。而曾经位于此处的兴贤宫如今已渐不为知了。



1899年的兴贤宫(图片来源:白桦)鼓浪屿过去有两座供俸保生大帝(即吴真人)的庙宇,一座是内厝澳的种德宫,一座就是兴贤宫。

关于兴贤宫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明代末年,兴贤宫初建时,并不是供俸保生大帝,而是祀奉协天大帝(即关公)为主神。那么保生大帝是怎样取代关公,成为兴贤宫香火的源头呢?

传说当时鼓浪屿岩仔脚下有一个同安富商叫黄肥怀。他听说浙江温州有一庙宇供俸保生大帝(即大道公)十分灵验,就想把保生大帝迎请到鼓浪屿。黄肥怀派他的船队到温州,押船人员连夜跪拜在温州的大道公庙保生大帝面前,连打三卦请求保生大帝到鼓浪屿受居民膜拜。我想保生大帝一定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因为当天夜里保生大帝就被水手们请上船队,乘风破浪直奔鼓浪屿,一路居然畅通无阻,安然无恙。

为了安顿好这尊飘洋过海远道而来的保生大帝,清咸丰八年(即1858年),黄肥怀带头捐资,将兴贤宫扩建为二进庙宇,并在宫前搭建戏台。一张收录于1907年出版的《仁力西在厦传教简短生平》的照片,再现了兴贤宫1885年至1903年的模样:“该宫规模不大,三开间两进三脊,前为宫庙常用的牌楼双曲燕尾脊。所有脊尾均装饰蛟龙,在当时应该是相当气派的建筑,室内地面比室外高出两个台阶,隐约可以看到庙内悬挂的大灯笼和两旁的回避牌,背景的浓浓绿荫中还有一栋中式屋顶的高大建筑。”(陈煜《兴贤宫,应予重建的文化记忆》2006年9月7日)可见,兴贤宫当时的规模已超过内厝澳的种德宫。



兴贤宫前的水兵(图片来源:白桦)兴贤宫不仅在规模上后来居上,超过了种德宫,更成为鼓浪屿各种民俗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办者。兴贤宫的活动之多,鼓浪屿陈全忠老先生还历历在目。据说当时兴贤宫中殿进口处两侧各有巨大的塔形炉,宫前正对着神龛之处还建有戏台。每年正月十五日,兴贤宫举办乞龟与猜谜等民俗活动,并雇剧团在戏台演戏:正月十五演八仙为王母祝寿;五月五日演吊屈原溺水;七月初七日演牛郎织女;八月十五演状元拜塔(许梦蛟拜雷峰塔)等。

一年之中最隆重的活动还是要算旧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生日庆祝活动。届时兴贤宫董事会组织到同安白礁谒祖进香仪式。1948年4月18日的《厦门大报》描述了这年兴贤宫保生大帝一年一度进香活动的热闹场面:“一时善男信女数千人持香敬礼,口中念念有词,无非祈求平安,观热闹大不乏人,一时人山人海,几无立足之地,有的还拥立于公共体育场(即今人民体育场)内,大家手上都拿着一束香火燃烧,迨至十时半,始浩浩荡荡出发,乘飞龙、金陶、国晋,三大轮船,帆船八九艘,人数历二千余人,跟着保生大帝四尊佛祖进香去”“未随往之善男信女,争先恐后,沿途烧香迎接,龙头街一带路几为塞”



1930年代兴贤宫(看得见水兵的背影)

可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却是谒祖进香结束回鼓后。1948年4月19日的《立人报》对保生大帝出巡回鼓盛况有生动描述:“每年春末,善男信女们都来举行谒祖进香一次。昨为该帝回鼓之日,拥到黄家渡码头迎接男女老幼,真是水洩不通,旗幡招展前导,锣鼓喧天,‘清化阁’清唱南曲,乐声幽扬动听,化装歌舞,见者皆笑,大帝坐于华丽的辇,信者争一睹为福”。保生大帝谒祖回鼓仪式在鼓浪屿演变成了一个节日。

除在宫前戏台演戏酬神外,还有各地段、各行业或群众团体组织的人物化装踩街活动。踩街队伍的排列,以彩旗、梁伞、大鼓乐队、马阵吹为前导,其次有踏水车、纺纱女、牧童骑水牛、公背婆、童子拜观音、西天取经、三英战吕布、水浒传中108将的阁阵、白蛇传中法海禅师水淹金山寺、郑元和与李亚仙的打花鼓、旅居鼓浪屿的福州人扮演的踏跷队等等,而“大道公”及其他神像的辇轿则殿后,即大道公押尾后。游行队伍所到之处,人头躜动,盛况空前,人气之旺大概超过今天的彩车游行。兴贤宫在当时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重要,由此可以想见。

兴贤宫香火这所之如此兴旺,是因为保生大帝救苦救难兼救济苍生的慈悲形象深入人心,是当时人们身患重病时最后的希望与依靠。磕一个头,烧一柱香,祈求与希望都随一缕香烟,在保生大帝的面前绵绵不绝。即使在工部局时代的鼓浪屿,兴贤宫在厦鼓民间的重要性也不曾改变。虽然烟熏雾绕和人声鼎沸让洋人们受不了,但他们除了接受这个存在之外,似乎也别无良策。不仅如此,当时介于兴贤宫和洋人球埔(今人民体育场)之间的路就叫“TEMPLE ROAD”(即庙宇路)。由此可见,兴贤宫在当时鼓浪屿非同一般的的重要性。

兴贤宫毁于1985年,在其原址上建青年宫。后青年宫毁,代之以今天的马约翰广场。兴贤宫今虽不复存在于鼓浪屿之原址,但它曾经缭绕的香烟和昔日的辉煌,而今依然成为老一辈人挥之不去的情怀,留存心中的温暖。



鼓浪屿资深居民

︽鼓浪屿研究

︾编辑部主任

鼓浪屿国际研究中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詹朝霞






Ku

Lang

Su


    关注 鼓浪语KuLangSu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