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或启动 分析师高喊卖深圳房子去炒股!牛市有多远?

 

编者按:华泰证券罗毅称,深圳的房价和过度炒作股,我可以很确定说,是高估的。未来还有更大的大招要出来。希望机构投资者要抓住机会。建议有三套以上高估区域例如深圳房子的个人,出售一些房子,把资金想方设法投入资本市场,看好金融蓝筹+新股的组合。

财联社3月14日讯:周一早盘市场大幅上涨,说明市场对周末信息的综合反映正面。海通证券策略师荀玉根称,目前国内外政策形势向好,行情向上突破概率大。

受“超级周末”和欧美股市大涨多重利好消息影响,沪深两市早盘高开高走,午后冲高至重要压力位后,银行股砸盘导致指数有所回落,两市成交量明显放大,题材股全面爆发。截至收盘,沪指上涨1.75%报2859点,深成指上涨3.22%报9665点,创业板上涨4.56%报2023点。盘面上看,国产软件、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基因测序、大数据、装饰装修等板块涨幅居前。沪股通净流入逾7亿。

荀玉根称,周一早盘市场大幅上涨,说明市场对周末信息的综合反映正面。周报《市场缩量等什么?》中提出“上周成交量大幅萎缩显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投资者疑虑集中在稳增长政策及效果、金融市场政策、美联储加息等方面。周末各种信息密集发布,整体判断对以上疑虑影响偏正面。目前政策偏暖,是难得的阶段性做多期。”

他认为,市场大概率在演绎向上突破的一段最肥行情。我们一直将本次行情与15年8月底-11月中比较,共同的背景是前期下跌源于政策面扰动、反弹源于政策暖期情绪修复。1月底-3月初=15年8月底-9月底,3月开始政策更明朗,市场出现最肥的行情,类似15年10月后。目前国内外政策形势向好,行情向上突破概率大,除非出现黑天鹅,如美联储3月突然加息、朝鲜半岛局势恶化。

荀玉根建议,珍惜并投入当下行情,放眼全年仍是运动战,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仍可能反复,2季度后半段关注美国加息、汇率、房价等可能出现变数。结构上维持均衡建议,新兴成长如文教体卫等,传统股聚焦CPI而非PPI,如维生素印染、养殖食品等。上周《风格摇摆,调仓结束了吗?》、《以史为鉴,周期股上涨后的三种结局》指出机构调仓暂时已到位,周末公布的地产投资数据回升,周一早盘周期股表现一般再次验证此判断。
二华泰证券:卖房买入金融蓝筹股
两会差不多开完,又是有重要政策出台的密集时机。此时一定要看清大局,选出牛股。今年的行情也还是比较波动,还是要找准节奏。就跟央行始终强调的两个字一样,“灵活”。

一、一行三会领导的终极表态与潜台词猜想,还有未来大招预测:

(1)汇率:央行在这次发布会上,对汇率政策态度是明确的,就是不会通过贬值来促进出口。预计人民币应该保持稳定。就算外汇储备有些下降,也没什么好值得大惊小怪的。那么意味着汇率稳定是当前我们金融体系的第一政策目标。国内个别区域高估的资产价格,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如果汇率稳住,意味着个别高估的资产价格要调整,来应对一定的资本外流压力。而深圳的房价和过度炒作股,我可以很确定说,是高估的。未来还有更大的大招要出来。希望机构投资者要抓住机会。建议有三套以上高估区域例如深圳房子的个人,出售一些房子,把资金想方设法投入资本市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都有土地改革时期,说到底就是要让土地变成可以流动的资本,促进社会的进步。如果汇率稳,就算对股票不了解,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金融蓝筹+新股收益策略,那依然有巨大的盈利空间。因为按照我们测算,这个组合在股价不跌的情景下,能获得15%的收益。

(2)货币政策:央行明确表态:整体稳健,略偏宽松,必须灵活。意味着指望大放水的投资者就不要想了。因为不会大水漫灌,但是也要维持经济和金融环境的稳定。稳是硬道理,当世界出现比较大波动时,也会果断出手。而货币政策灵活的含义就是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例如一月二月的信贷明显就是这个倾向,当大家没预期就放放;大家预期放水,就要收收。而这种货币环境下,金融蓝筹股是最适合投资的。因为从历史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金融蓝筹表现都不算太差。央行在11年把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而从11年以来,金融蓝筹股在大行业中的收益率,排名是前列的。这点需要认真统计才知道。

(3)一线城市首付贷:央行与银监会已经明确,这种首付贷,或者通过P2P形式募集首付的行为是违法违规的。而且明确说下来马上要有互联网专项治理行动。预计这个治理行动,真有点类似于15年5月底对于股票市场清理Homs系统的感觉。真正在一线城市生活,去地产中介去进行草根调研,我的感觉也是如此的类似。去年5月底是很多证券公司私下推荐Homs系统、高杠杆、炒小妖票,而现在则是都在放杠杆买深圳等区域房子。有一种莫名的担忧。还是建议投资者将深圳等地三套以上的房子出手一些,来资本市场,用稳健的方式赚钱最好。

(4)支付体系:银行要在支付体系重新抢回失去的份额。4月1日银行账户办法实行,7月1日支付账户办法实行,内容其实都在向银行等正规金融倾斜。指望互联网颠覆金融的时代看来是不会回来了。未来正规金融需要在内部改革上更加发力,例如分拆互联网部门。而互联网公司,也要注意行业的边界。

(5)国际博弈:从央行、证监的表态来看,大家其实都还在为将来的博弈进行准备。看来16年整个金融体系的博弈和波动是难免的。中美间博弈、国内博弈都必然造成金融系统波动。但是央行和证监会的表态已经充分说明,经过去年最危险局面处理,就算再有波动,预计经验丰富不少,而且协调也会改善。所以我对中央稳定金融的能力是充满信心的。

(6)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预计还是先拿良好的资产来证券化,并且大规模推广。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搞,但是必须有严格的投资者管理,还有买方自负原则。

(7)金融监管改革:和我们预测完全一致。简单合并三会目前从理论层面都没有办法形成共识,更大可能性是加强协同、研究。目前或许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提升三会内在协同,这应该是方向。

(8)金融体系领导:金融支持实业一直在做,经济下滑可不能简单赖金融。我们金融体系要坚持改革开放,未来一定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9)银监重要措施要出台: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这对想要民营银行牌照的企业是催化剂。而投贷联动试点、事业部和子公司制改革、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这些每一个都是银行股的催化剂。再次强调打击非法集资,加强监管。再次强调互联网金融专项治理。

(10)证监会重要措施:注册制一定要搞。目前有了人大授权,但是节奏必须慢慢来,不要恐慌。加强监管是必须的。今年违法乱纪要小心,代表炒作股还是要小心。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关键时候还是会挺身而出。证金主要挺的还是蓝筹股啊。

(11)保监会:和我们预期一致,重要表态:保险公司举牌对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支持作用,整体风险可控,当然要持续关注。这就说明只要合法合规,保监会不会对举牌行为过多干预。

二、资本市场主力分析。纯干货,在卖方十二年的心得体会。

股票市场要迎来真正的主力交换时间。到底股票市场有没有主力?我谈谈我的看法。在2005年以前,股票市场的主力其实是很多坐庄大户,例如当年的德隆系,还有不合法合规的证券公司,甚至于可以挪用客户保证金来坐庄。当时外资进不来,而且公募还比较小,都不是主力。但是经过04-05年的清理整顿,证券公司彻底洗心革面,而庄家也被基本清理出市场。

随着0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股市的主力变成了外资和公募基金,而公募基金也是向外资学习真正的基本面研究、做模型。所以可以很确定的说,05-07年的主力是外资、公募。而从08年全球金融危机、09年大反弹之后,外资一直在撤离。而私募与游资从09年年底开始崛起,公募也在10年开始风格大变。而现在,我可以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外资将重回A股,保险力量正在全面崛起。这两者,将会是资本市场未来三年的新主力。等公募转型成功,公募会重新回到主力的行列。所以奉劝各位机构投资者,早转型早受益。那么意味着,对基本面的深度挖掘是一条路,对于估值要保持高度敏感。如果没有特别强的研究偏好,建议多买些金融股,总不会吃亏的。

而我们最新写的《稳稳当当赚收益,仔仔细细算新股》的深度中,已经明确说明16年的新股收益有10%以上的年化收益,而加上银行股息5%,在股价不变的情况,有15%的年化收益,非常不错。从上次2月28日电话会议以来,金融蓝筹大幅跑赢市场,宁波、民生、华夏、光大、招商银行,有10%左右的绝对收益。非银证券招商、中信、国寿、太保也有,相对创业板相对收益15%左右。就算五大行也有8%的绝对收益,可以看出市场正在逐步接受金融蓝筹+新股收益的黄金组合。

再次强调,大金融要配置到30%。如果配置不到30%,今年预计很难跑赢市场

现在的问题是,A股离底部有多近,离牛市又有多远?证券时报网梳理了历次底部确认的特征,看看当前有哪些符合标准了。

1
调整幅度与时长:离底部已不远?
以有市场接受程度最高的沪指为例,A股自成立以来已经历多轮惨烈熊市。 

据统计,沪指史上区间跌幅超过40%的情形至少出现8次,最惨烈的跌幅出现在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期间,当时沪指下跌79.10%,而本世纪最大跌幅产生于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沪指跌了72.81%。
除去几次极端情形,沪指一般在下跌40%—50%后即开始止跌。最近一轮沪指调整幅度最多已达49.05%,基本处于调整后的底部范围。

不过从调整时间上看,历次熊市调整时间差异很大,多则48个月,少则5个月。而自去年6月份算起,至目前调整了9个月。

总的来说,沪指继续下跌空间已不大,此时介入市场可能会押对底部,但有可能会输给时间。

2
纠结的估值
从反映估值的市盈率数据来看,沪市近日市盈率最低已降至11.82倍(预估值),已低于8年前金融危机时的最底部(13.81倍)。

不过从中小创的情况看,当前相应市场的市盈率仍显著高于以往底部时期。
3
成交活跃度:离熊市底部还有一段距离
由于A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将不同时间的成交量(或成交金额)直接对比并不合理。我们以不同时间成交金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衡量市场的成交活跃度。
据WIND数据统计,历史上各月总成交金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通常都在10%到100%之间,在调整的熊市尾期,这一比例多在20%左右,而今年1月,这一数值仍有33.64%(今年2月由于假期,交易日较少,可比性较差)。

再从最高成交量与最低成交量比较来看,2002年牛市与2005年熊市、2007年牛市与2008年熊市的最高成交与最低成交比大约为10倍。本轮牛市最高峰时近2.3万亿,目前大约5000亿。

所谓地量地价,从上述指标来看,当前情形离熊市底部地量还较远。

4
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
当前中国宏观经形势低迷,GDP增长目标已下调至7%以下,不过由于A股表现历来和经济背离度较高,宏观经济的形势只能作辅助参考。

中金公司就指出,当前市场和2009年很多地方比较像,包括共识性预期比较悲观、政府稳增长政策接二连三、物价上涨预期已经有所抬升,但实体经济的改善尚不明显、周期性板块开始在政策及价格预期下开始躁动等,有可能出现“迷你版2009”行情。


    关注 财联社晚间内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