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说书|《老爹妈思厨》

 

这些食物镶嵌在回忆当中,包裹着酸甜苦辣,浸透着浓浓的人情,也就成为他们各自生命中无可替代的最美的味道。...



我上课有个习惯,如果是上午最后一节,那么绝对准时下课,一秒钟也不拖延。在第一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收回正在讲的哪怕是半句的内容,大声说,“吃饭!”最后一声下课铃还没结束时,已有孩子狂奔在抢饭的路上了。

每届偶有新生拿着练习册,很客气的过来问,“老师,您现在着急吃饭吗?”我会告诉他,“倒不着急,但现在是咱们吃饭的时间,你都这么大了,得明白吃饭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我认为,这才是传说中的德育。

如果说有什么爱好绝对超过读书,那大概只有吃了。为了两者得兼,便时常看看关于吃的书。老牌的唐鲁孙、汪曾祺、赵珩、蔡澜,新锐的沈宏非、殳俏,都不时拿来翻翻,过过眼瘾。各种精美的菜谱也是私人藏书重要的一部分,偶尔还会到厨房里实践一下。

但要介绍关于美食的书,最先想到的却是这本既没有珍馐美味,也没有掌故传奇的《老爹妈思厨》。

 
《老爹妈思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讲了香港画家同时也是慈善组织带头人梁以瑚和她的老朋友们的故事。

在朋友的引荐下,梁以瑚接触到了牛头角下邨小区的年长者社群,那些老人可能独居,也可能失智,并且面临着区域拆迁而必须与老友离别的悲伤。即便如此,分离后的老人们经常会回到这个社群中心,梁以瑚就在那里与老人们交谈,听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游戏。

梁以瑚想为这些老人记录下一些东西,让老人的子孙以及我们了解过去他们所历经的一切。于是,根据老人讲述的故事他们排演了舞台剧《戏膳艺传》,最后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演出。此后,梁以瑚和同伴们决定以“食”为线索,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记录下一百多位老人的故事和他们的私房菜,因此也就有了这本《老爹妈思厨》。
 
老人们介绍的菜肴也像他们自己一样普通

这些食物镶嵌在回忆当中


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老人们几十年前的家长里短,偶有些传奇之处,也完全是因为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而他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默默无闻的一个。老人们介绍的菜肴也像他们自己一样普通,但也许正像《食神》里的那碗“黯然销魂饭”,因为这些食物镶嵌在回忆当中,包裹着酸甜苦辣,浸透着浓浓的人情,也就成为他们各自生命中无可替代的最美的味道。

八十岁的赖珍老人还记得日军占领香港时,一家人逃难路上吃的“难民粥”;七十八岁的李羡有老人小时候用粟米和牧牛仔换牛奶,后来自己改良出“牛奶粟米汤”;七十三岁的李浩然老人出身于广东新会闻名的老饕家族,把母亲出嫁前学来的私房菜“甜甜蜜蜜比翼双飞”传承下来,成为自己太太与儿子最爱的一味;八十七岁的自梳女陆楮老人身体精壮中气十足,自称“不懂烧饭”,每天都吃简单易煮的菜,有“青红萝卜汤”已经很满足了……

 书中的照片一如里面的菜肴一样朴实无华
曾被《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李羡有老人,右边是她年轻时的照片
书中的照片一如里面的菜肴一样朴实无华,题图多是普通人家厨房的一角,菜肴的照片也没有什么光线色彩的修饰,素面朝天。当然,还有老人们笑容可掬的生活照,后面常常还会有一张很小很小的老照片,让人唏嘘岁月的沧桑,然而那份味道传递的记忆,却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褪去。


    关注 三乐书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