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丨古建筑文化的载体,老地名历史的沉淀

 

信安古镇阅世两千余载,是一座拥有辉煌历史的文明古镇,又是边关文化、榷场文化、宗教文化的重要交合处,所以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古镇的人文历史,可以从镇内的老建筑、老街道折射出相关的历史背景。...



笔者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两位散步老人的对话,一老人问:“咱们这是到哪儿了?”另一老人回答说:“咱们从‘南北街’过来,这是‘西桥口’,正好顺着‘后河’回家。”短短的一句话,就说出了三个老地名和老街道名,足以证明老地名在信安人的记忆中是挥之不去的······



信安古镇阅世两千余载。是一座拥有辉煌历史的文明古镇,又是边关文化、榷场文化、宗教文化的重要交合处,所以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古镇的人文历史,可以从镇内的老建筑、老街道折射出相关的历史背景。


信安人对老信安的情感,是一种不可溢于言表的情感,难以想象的真切。每当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回乡,探寻故里,寻找儿时的地名,会不由得产生一丝乡愁的记忆。乡愁不是一个虚缈的东西,乡愁是自己生长的记忆与老地名连在一起的情节。

信安记忆中的老建筑,如天齐庙、娘娘宫、文庙、真武庙、南城、扳倒井、小西关等等,如今还保留的建筑、老街道有龙泉寺、王弼口、两界庙街、估衣街、南北街等等,每个建筑、街道的地名都有着自己本身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信安镇的老街道相对来说保留的比较完整,东西五条大街,南北一条大街,以及大部分胡同基本处于解放前的格局。前几年,信安在编制村街内街道名称的时候,就沿用了许多老街道名称,像“元宝石胡同”、“后河道”、“估衣街”等等。假如我们不再沿用这些老街道名,而编制一些新的名称,失去其原有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失去了人文含义。信安的“后河”,即拒马河故道,我们翻阅史料便可得知,拒马河曾是宋辽边境;提起“两界庙街“,能让人们知道在这条街上曾建有一座”两界庙“,而”两界“就是指”永霸两界“,历史上的信安就是”永霸分治“的。


信安拥有众多的古迹和遗址,比如:六郎城、越石盟坛、文相题壁、魁星楼等等。这些古迹和遗址虽然不能重建,但是我们也要保留这些地名,因为它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沉淀。近年来,在信安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将一些老建筑或者庙宇作为街道的名字,并为淤口关、六郎城、越石盟坛、文相题壁等历史古迹树碑挂牌,以飨后人。

当前有人认为传统地名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这是不矛盾的。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不能更改,也不是不能添加新的地名。但是对于比较重要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这种地名是必须要保留的。


地名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笔遗产!


    关注 信安艺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