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情话】我的农业情怀

 

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农业是辛苦的劳作;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认为,农业是个浪漫的产业。 我呢,从小生活...







文/杨秋意
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农业是辛苦的劳作;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认为,农业是个浪漫的产业。

我呢,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农业,是怕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随着母亲上田地干活儿,每年最怕的是麦收时节,每天早上,天微微亮,母亲就叫着起床去田里割麦子。



我总感觉一双眼皮很沉睁不开,但是母亲一声一声地唤,只好无奈地爬起来穿上长袖长裤,还要用手绢把手脖处裹紧,戴上手套和帽子,甚至裤角处也要用绳子扎牢。为什么要这样“全副武装”?因为麦芒子很扎,会把胳膊和腿都扎破的。一路上的麦香与忙碌的村民让我的困意慢慢地退去,到了地头开割,刚开始我还有点力气,渐渐地就不支,就埋怨镰刀没有磨利。看着母亲和姐姐在前面刷刷地割着麦子,我很是沮丧,最后坚持不下去坐在地头抹眼泪。

农村的学校很灵活,除了寒暑假,还有麦收假和秋收假,我和姐哥都要在田地劳动。玉米是在麦收后种上的,夏季气温高,苗长得快,除草、施肥,每天似有干不完的活儿,玉米苗长起来后气势很大,整个田野都被它们占据,风刮过,一浪一浪地摆着绿浪,一股股甜甜的清香能让人心情大好。可是,我还是惧怕收获季节,当秋季玉米成熟时,玉米秆高,地里面闷热,长叶子还毛辣辣地刺刮着脸,钻进玉米地里一棒一棒地掰玉米的滋味很不好受,再扛起一筐子玉米棒去地头,双腿都似灌了铅深一脚浅一脚很是费力。



最怕的另一件事是摘棉花。家家户户都天天摘棉花,房前屋后晒的都是白白的棉花。我们家每年都种好多棉花,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着母亲去田地里摘回带壳的棉花,晚上坐在灯下再一个一个地择出棉花,那小山似的棉花垛让我看不出一丝的乐趣,那时总是拿着棉花低着头择着择着就睡着了。

年少时的我,总想离开农村,逃离那繁重的农活。

命运弄人,几十年后,我竟然转到三农杂志社,天天面对的是农业、农村、农民,年年钻研中央一号文件,满脑子想的是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在这些话题下如何使三农杂志做大做强。这样的心事想得多时,眉头就渐渐地皱起来,远离了自己原来的小资文学爱好,带着一帮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农业里,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慢慢地喜欢上农业。

我身边有位美丽的农业专家,我闲时爱跑她那里听她说话,她也会说话,说起农业来一套一套的,我在她身上取到真经,也看到她天真烂漫的一面,她说农业是一个能让人爱上的产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农业是有生命力的,种子下到地里,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是那么的充满生机。春天万物复苏,麦苗返青,百花争艳;夏天麦子成熟,到处是麦收的热闹情景,玉米的茁壮成长更让人看到生命的力量;到了秋季,田野里又是收获的幸福味道;一年四季,只有冬天,农田才停下来休息。

种的什么籽,结的什么果。这是农业的魅力所在。

真正走进农业时,发现现在的农业已不是我少年时的农业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部分都进城务工,农村留下来的是老人妇女孩子,田地里的庄稼就越来越简易化了,费工费时的棉花基本上绝迹,土地也流转给有资本的人去规模化种植,玉米种得越来越密。面对我的不解,农业公司的老总哈哈大笑:“谁还一棒一棒去掰玉米啊,现在全是机械化,不单小麦收时用收割机,玉米也用收割机,机器过一趟,玉米棒被收走,玉米秸秆被截断压进土里沤肥了。”

现代化就是这样把人解放出来的,我们再不用钻进玉米地里受那劳苦了。

然而,我在兴奋着机械化带来的快捷轻松的同时,也看到农业的尴尬局面,农产品过剩与竞争力低下成为现代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才能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而农村的美不只是环境的改变,还要有文化的复苏以及道德层面的提升;新农民更应该是知识型与富有人文情怀的,才能建设好农村,发展好农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如何保持旺盛的生机,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家园,成为养育我们成长的乐土。作为一本关注三农发展的期刊总编辑,在深入思考这些时,我总感力量不够,不能够为农民解决到实际问题,不能帮农业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这种纠结,让我的心情总是处于一种慌乱状态,甚至睡眠中……



    关注 农村农业农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