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医】警惕秋季心脏“杀手”,高血压患者需防秋燥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受邀专家:杨建梅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受邀专家:

杨建梅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脑病专业组负责人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的走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发生变化,心血管病进入高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建梅表示,天气逐渐变冷,血管会产生相应的收缩,致使外周阻力增大,不少病人的血压也开始慢慢地上升,产生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高血压自觉症状,且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秋季应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同时还需防秋燥。
真实病例:

51岁的张先生舌根麻木一周,未予以重视。一日早晨,张先生突觉左侧上下肢体无力、麻木,第二天晨起左侧上下肢体无力、麻木加重,行走困难,便立即坐轮椅由家人陪伴来到徐中心中医科门诊就诊。


专家“断案”:

张先生测血压结果显示180/100mmHg,查体左侧上下肢肌力Ⅱ级,病理征阳性,查头颅CT急性脑梗死。她了解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口服降压药,夏天因血压正常自己停服降压药,四个月未测过血压。本月初时感口干、大便干结,情绪烦躁,但未经调治。
杨建梅主任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病和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很多人夏天的时候血压控制得很好,甚至轻度高血压的病人不用吃药都能保持稳定,但一到秋季血压就频频升高。这是因为血管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夏季,它处于舒张的状态,一旦遇到气温骤降的情况,血管就会收缩,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从而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因此,杨建梅主任建议,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降压药,忌不愿服药、不坚持服药;降压治疗必须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主动测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二次。

高血压患者秋季需防秋燥

秋气主燥,最易损伤津液,杨建梅主任解释,“燥邪”致病使人咽喉干燥,皮肤开裂,鼻腔干燥易发生鼻出血,大便秘结。气候的因素会引起人体情绪的变化,高血压病人容易心躁气浮,情绪多变,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动脉的硬化,血管的调节功能减退,对外界的影响反应迟钝,抗病能力下降,都将导致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发生改变,





故秋季要认真对待“燥”、“躁”。中医养生主张天人相应,主张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和谐统一。因此,高血压不仅仅需要药物的治疗,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把握养生时机,亦是提高生活质量、维持血压相对平稳的关键。

杨建梅主任强调,中医药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秋季养生在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关注气候变化,适时添加衣服;更要注意收敛神气,宁心养神,保持乐观情绪;在饮食方面宜多食蔬菜水果,以利润肠通便。高血压病患者也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补,但要辨明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按照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无论是轻型或重型高血压病患者,均可选择食补、药补或药食兼补。近几年,随着养生观念的普及,每年秋末冬初冬的膏方调治被许多人所追捧。据介绍,膏方调治亚健康状态、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后遗症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高血压患者,长期膏方调对稳定血压、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注 上海名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