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喜剧综艺节目,你笑了吗?

 

各大卫视争相开拓的喜剧综艺市场,更像是一个创意不足、恶意竞争、游走在资源匮乏边缘的未知大陆...



各大卫视争相开拓的喜剧综艺市场,更像是一个创意不足、恶意竞争、游走在资源匮乏边缘的未知大陆
文/郑帅

《喜剧总动员》表演剧照

蓝色的幕帘被张海宇大手拉开,灰白色的制服下,一个步态扭捏的“空姐”缓缓走进机位。一个趔趄,恢复平衡,张海宇不慌不忙地介绍第一段机舱欢迎词。15秒中英混杂的蹩脚台词,在他仓促的“thank you”中戛然而止。张海宇用了不到30秒,成功抖出第一个包袱,观众开始进入一段离奇捧腹的“空中见闻”。

情景喜剧《低价航空》播出后,已在节目组官方微博上积攒了1.5万次转发及3000多条评论,成了东方卫视《今夜百乐门》最受热捧的节目之一。

而这也让一个曾经毕业于中戏演出制作专业,只在荧屏上塑造过几个小角色的年轻喜剧演员张海宇,一跃走进了许多普通观众的视野。

2016年以来,中国电视荧屏上扎堆出现了十余档喜剧综艺节目,如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第三季等。这些节目集结了明星大咖与民间喜剧表演力量,打造幽默元素叠加的竞技类秀场。有人感叹:中国人从未如此需要笑。

相比音乐选秀等综艺节目,喜剧综艺节目不需要花高价购买海外模式,也不用花巨资请一线明星,便于操作。但推出一档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喜剧节目,一直是电视人的难题——创意不足、恶意竞争、喜剧人才稀缺、节目素材匮乏……无一不在阻碍着喜剧节目的发展。

这一批新的喜剧综艺节目,找到把中国人逗笑的法宝了吗?

喜剧综艺新格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央视春晚,曾经是笑星们一展身手的终极舞台。久而久之,人们一年里对喜剧节目的期待,便浓缩在这“良宵一刻值千金”的春晚时分。

小品相声在春晚集中“井喷”之后,又以经典回顾的播送方式,分散在各卫视的重播节目中。然而,有限的喜剧素材被反复播放,使得经典不复初貌,观众日渐审美疲劳。

一直以来,喜剧综艺节目创作步伐缓慢,成为电视市场亟待填补的一个空白。

喜剧节目的兴起,可追溯到2013年:东方卫视推出了《笑傲江湖》,央视推出了《博乐先生微逗秀》《今晚80后脱口秀》和《家庭幽默录像》,浙江卫视也推出了《全民奥斯卡》……但是,当时的喜剧节目尚停留在仿制美国脱口秀,打造娱乐明星个人品牌的阶段。3年时间过去了,除《笑傲江湖》,那些节目大部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16年以来喜剧节目的爆发,得益于各大卫视长期积累的综艺选秀制作经验。已经播出的节目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东方卫视《笑傲江湖》为代表的素人喜剧节目,以挖掘喜剧新人、鼓励创新、倡导原创为首要原则,三年来挖掘了孙建弘、刘亮、白鸽、卢鑫、玉浩等近百位喜剧明星。

第二类是以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为代表的明星喜剧节目,主要由喜剧明星创排参演,德云社、本山系及开心麻花团队一度呈现三足鼎立的势头。近年来“爱笑系”成员也多有出彩表现,曾参演黑龙江卫视原创类喜剧节目《爱笑会议室》的乔杉、修睿、潘斌龙、崔志佳等喜剧演员,正活跃在这类喜剧舞台上,他们具有扎实的表现功力与独特的个人魅力。

上述两种节目形式相对成熟,但演员与创作团队在支撑起节目效果的同时,也要经受重重考验——喜剧演员培养周期漫长,剧本编排耗时费力,在某种程度上,这注定要与节目紧凑的周播赛程达成妥协。

为突破表现形式的局限,突破收视率的天花板,有制作人提出了“喜剧PLUS”的概念——喜剧不仅是相声小品的形态,还可以运用大量道具搭建场景,其中出现了钢管舞、彩虹圈、纸片人等道具型喜剧,还有黄景行等国际舞蹈达人的舞蹈喜剧。

这也催生了第三种喜剧综艺节目的形成,即影视歌、体育明星与喜剧明星的跨界组合。此类节目以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为代表。邓亚萍就曾在《跨界喜剧王》中一边打乒乓球,一边抖包袱。



《我为喜剧狂》表演剧照



有突破,也有瓶颈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从素人喜剧到明星喜剧,再到跨界喜剧,喜剧综艺市场始终离不开那几十张“老脸”在生产笑声。而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喜剧综艺则在模式创新之下,涌现出了一批新生力量,他们也许代表着优质喜剧作品的未来走向。

《今夜百乐门》中,“30秒必须出现一个包袱”的铁律,让张海宇、金靖等新人成为优产大户。跌宕起伏的剧情,出乎意料的结尾,难以捉摸的演员特点,是张海宇式新人从观众熟识的“老脸”中胜出的三大元素。

“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话儿要交代”,歌声中身着花色休闲西装的瘦小男士,牵着一匹黄色的玩具马,徐徐走至台前。在《笑傲江湖》第三季中,周云鹏也奉献了一个新的喜剧形象。

周云鹏有独特的“扑盲子”技术,他将喜剧故事的起承转合,浓缩在“支支吾吾”的含混语句里——观众的惯性思维是等待他有逻辑的下一句,而周云鹏却反差跳跃,不断抖出与之前所言“不挨着”的包袱。

他的表演来源于生活,模仿对象正是当年调皮可爱,说话逻辑跳跃的儿子。周云鹏式的喜剧不需要特定的故事素材,它可以是任意场景里的任意角色,而最终周云鹏都会将它划归于自己熟悉的生活。

虽然新人频出,但在更多时候,“不够好笑”往往成为一个喜剧节目的最后标签。

在《欢乐喜剧人》中,扮成会讲东北话的加勒比海盗的小沈阳曾一跃成为当期冠军。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他,却在一个月之后间接宣布了退赛。小沈阳向来擅长巧用东北方言制造唐突喜剧效果,但反复堆用此类包袱,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无独有偶,周云鹏本来最有希望在《笑傲江湖》中夺冠,却因舞台经验不足、剧情设定冗长而位居第三。

与其说好作品仰仗优秀的演员,倒不如说高质量作品无非“丰富”二字。“丰富”的演员只有呈现出“丰富”的喜剧效果,观众的好奇心才会持续存在,一部好作品才更容易诞生。

从东方卫视的“50+30+n+1”模式(50个喜剧导演+30个电视喜剧编剧+n个喜剧+1个可以培养大量人才的体系),到《跨界喜剧王》的“5+5”模式(5个喜剧经纪人+5个跨界明星),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升级,倒逼着节目制作的更新换代。

但电视制作人焦虑的是,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现今一个会拿捏观众心理的“段子手”,往往要比基本功扎实的科班从业者更受欢迎。在刘老根大舞台里,正经唱二人转的演员已经没有了,观众主导的市场决定了扮丑、讲段子、玩绝活,甚至“荤素搭配”的笑料才能满足台下刁钻的欣赏口味。德云社的情况亦然,一个相声演员太平歌词唱得再好、《报菜名》练得嘴皮子再溜,也不如他模仿歌星更受人喜欢。

在当下喜剧明星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各大卫视频繁挖人。一些已被卫视签约的喜剧新人,更是在其他卫视的高薪诱惑下,纷纷“跳槽”,导致喜剧明星演员片酬急剧上涨。

各大卫视争相开拓的喜剧综艺市场,更像是一个创意不足、恶意竞争、游走在资源匮乏边缘的未知大陆,想要在内容、形式上继续有所突破,谈何容易。

江湖的铁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喜剧综艺节目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土壤,节目制作应紧扣社会时事政治、道德审美与社会心理,建立与观众的共鸣联系。

以春晚语言类节目为例,创作者常把当年的国内外局势写进剧本,作“年度总结”式的回顾。

如赵本山那句“海湾那旮沓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幽默且富有弹性,公民参政议政的社会心理得以体现。而常被提起的中国足球,也作为一个屡试不爽的万年老梗,把玩着观众的“民族自尊心”,在“笑果”上屡屡得手。

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的恶习陋习,也常常成为喜剧中讽刺挖苦的对象,从而对观众生活形成正面劝导。

比如2004年冯巩等演绎的小品《让一让生活真美好》里,冯巩斜挎背包充当安全带被交警批评的桥段,就令人印象深刻。观众在轻松一笑的同时,强化了遵纪守法的意识。某种程度上,这要好过厕所标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宣传效果。

好的喜剧作品,也是社会心理的分析杰作。中国式包袱,常常利用观众的审丑心态。观众在丑相百出的角色面前,很容易忘记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转而关注令人更为“恼火”的丑角们。

陈佩斯式偷奸耍滑的“演员”,赵本山式文化层次低、见识少的“乡村大叔”,范伟式糊涂蠢笨的“厨师”等,都印证着观众的“审丑”心态。

社会与文化理念的迥异,注定了中国式喜剧多数只能在本土开花。

喜剧仍是社会群体的“刚需”——一个好笑的喜剧作品,是为观众做全方位的心理按摩。但喜剧综艺能走多远,还要取决于节目质量本身。听过一遍,第二遍就笑不出来的“冷鲜标准”,使一个制造笑声的舞台,变成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残酷江湖。

编辑:顾佳赟、张欣、张璐




有思想的新闻

1.网址:http://www.lwdf.cn/

2.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瞭望东方周刊

3.长按右侧二维码立即订阅纸质版瞭望东方周刊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加关注


    关注 瞭望东方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