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从“夜观自然”开始

 

工作室的夜观活动从5月份起已经举办了10多期,每一期孩子们都那么的兴奋和期待。举着一只手电筒,跟随老师走进夜晚的大自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体会自然的奇妙。...



工作室的夜观活动从5月份起已经举办了10多期,每一期孩子们都那么的兴奋和期待。举着一只手电筒,跟随老师走进夜晚的大自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体会自然的奇妙。 我家娃儿也跟随着这个项目的开展,从幼儿园大班娃娃变成了小学生。不到半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悄悄的变化了许多。这变化带给我的欣喜甚至超越了项目本身的成功。



记得第一次夜观考察,我带着娃儿一起到莲花山公园。刚刚下过雨的夜晚,只有我们和另外一个家庭一起跟随夜观老师。雨后的自然别有天地,人很少,空气清新,老师一会讲解脚下踩着的石头,一会随手拾起两块石头打出火花。看到一只萌萌的树蛙趴在树杈上更是让我们和孩子一样觉得新鲜有趣,一个晚上,娃儿看到了不少以前从没接触,留意过的昆虫,动物,觉得很神奇。看到孩子这么的喜欢,我迅速的决定,将夜观活动引入亲亲自然,让更多的娃接触身边的大自然。

工作室第一期的夜观依然是在莲花山,这次六六没有头次参与的那么兴奋,开始了各种“捣乱”的举动。首场活动,一般我和风信子都会一起到场,维护秩序,接待家长孩子,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关注和陪伴六六。于是,在观察圈的外围,我一会听见老师说到,六六,你又“路杀”了“xxx”小动物哦!一会又听见老师喊:“六六,不能去碰,要不别的小朋友就看不到啦!” 我心想,糟糕!这个娃今晚基本是来踢场子了!
好在老师的夜观讲解引人入胜,总体说来孩子们还是非常着迷和投入。六六这个不和谐音符没有对整场活动构成大的影响。

夜观活动算是成功引入了,可娃的表现出来的问题该这么解决呢?这是让我很伤脑筋。
第二次的夜观,我决定给娃一些“任务”,让他当我的小助手,协助接待每个小朋友,贴姓名贴、签到。他很欣然的接受了,我对他说:“你看,妈妈是老师,你是妈妈的孩子,也是小老师,是不是应该表现的比别的小朋友更棒呢?” 娃儿点头(上套了),我继续趁热打铁,“那我希望你能比别的小朋友更遵守规则,看到小动物的时候只是观察,不要用手去动,更不能伤害他们。动物也是生命,跟我们一样,是吗?” 娃继续,“嗯!” 看他不排斥,看来谈话还可以再深入一点,“既然你是小助理,我还希望你能看完动物以后主动把位置让给别的小朋友,或者让别的小朋友先看,你等他们看完再上去看。” 娃又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第二场夜观,我依然带上了他。



果然,孩子答应的事情就不会食言。他跟来活动的孩子打招呼,帮助他们贴姓名贴。我不时的给他鼓励,娃状态很好。整场夜观活动中,也再没有出现随手捏死或赶跑动物,跟小朋友拥挤的情况了。活动结束,我表扬他,“今晚做的很棒哦!”娃把我的表扬继续明确化,“我都没有和小朋友挤,我都等他们看完再上去看的。”我点头,“是呀!我也看到了,而且你没有随便用手去伤害小动物,对吧?” 娃骄傲的:“是!”

随着夜观的活动一次次的开展,娃儿虽然没有开始参加夜观活动那么的兴奋,但我慢慢感觉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对夜观规则的遵守都有所进步。7月份的大南山露营,再一次印证了我的感觉。
露营的第二天早晨,营地来了一只黑眶蟾蜍,孩子们都兴奋的围着观察。我也凭借几次夜观的知识,跟孩子们简单的讲解。看了很久,我说,现在想个办法送蟾蜍回家吧。一个淘气的娃立刻过来用脚开始踢,六六拦住了他,然后捡起地上的一根小树枝,轻轻的拨弄蟾蜍。蟾蜍跳起来,六六跟在后面,像赶一只小羊一样,一会拨一下,一会拨一下的把蟾蜍送进了草丛。孩子的表现,让我从心底感到欣慰,他已经懂得尊重一个小生命了,甚至开始懂得怎么去爱护和帮助它。我相信,虽然依旧淘气,但他的心里是温暖和柔软的。



徒步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和领队聊一些事情,娃一个人跟在我们的身后走着。回到营地,他跟我说,“妈妈,刚刚我看见了一只好奇怪好奇怪的虫子!” 我问,"怎么样的奇怪法?" “它全身都是红色的!......” "哦,那你当时怎么没告诉妈妈呢?" “因为你当时在(和叔叔)说话,我就自己观察了一会。” 瞬间,觉得孩子长大了,他用了“观察”这个词,甚至还知道不打扰我和他人的谈话。虽然错过了一次和他一起观察某种动物的机会,但孩子已经学会自己用眼睛去观察自然让我觉得更为开心。
夜观活动从引入到现在已经开展了10多期,前后有100多个孩子跟随我们一起领略了大自然神奇的夜晚。小小的夜观,带给孩子的是尊重生命的态度,培养的是观察自然的习惯,这样的态度和习惯给孩子的生命增添一分温暖,打开又一扇窗户。

得到自然滋养长大的孩子,愿你们都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温暖的心!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