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工作坊03

 

中午吃饭前,我沿着河边散步,这几天村里好热闹。好几个工作坊同时进行。我在问我自己。,到底是什么当初把我义无反...



中午吃饭前,我沿着河边散步,这几天村里好热闹。好几个工作坊同时进行。我在问我自己。,到底是什么当初把我义无反顾的,吸引到这个教育里来。现在又是什么?让我开始焦虑反思。而先知先觉者,比如曾国俊先生先生,早上二十年前去德国考察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华德福不是中国的菜。

今天中午的话题。数学版块了,华德福教学的特点,具象,这是让很多人都很吸引的。因为这也是我们的教学中最缺乏的部分。我的问题是,从具象开始是没有错的,但是,这个具像能走多久?最后怎么向抽象转变?我大概能理解斯坦那的意思的意思。就是在转变为抽象之后,同时还保留之前具像那种生动的品质。但是是一个什么样的次第?







有没有可能?从一端走向另外一端?那么就是太重视背后的精神和具象,孩子的抽象思维。审辨思维相对薄弱。

铭的数学学习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倾向。故事讲得够多,画画的也不少,但是数学的基本技能还没有掌握,乘法除法都要家里补。其实具象和抽象,并不违背。正如感而遂通和清晰的思辨违背一样。

所以呢我不知道是教育本身的源头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还有孩子本身特质的问题。所以我问我自己,what has draw you toWaldorf education, and what is turning out of it? Based on childrenobservation, what is the best part, why? What is the unsatisfactory part, why? And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it?我很认真的问自己,当初是什么,让你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华德福?现在的结果呢?基于你的孩子的观察,那些是最好的部分,为什么?那些是不让人满意的部分,为什么?最重要的是,你打算怎么做?

午饭的时候我们也讨论到,选择华德福的家长们,哪些之前对人智学,神智学有过研究,你们知道你们选择的是什么吗?正如基督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人智学是华德福体系之后的理论支撑部分,我们要把孩子引到哪里?上周和Robin讨论的收获,对斯坦纳所描绘的精神世界,很好奇,这个精神世界,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我们的关系又是如何?《灵性科学入门》,《超越生死门》,这两本书是3年以前了看过的,潘定凯老师的翻译,接近禅书,所以很接纳。人学好像1年前翻过,没能看下去。借了一本《神智学》,从原典开始看。


    关注 静观万物皆自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