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 读书是无用的私事

 

我知道,我这么读下去,一辈子也不会靠读书赚到大钱,一辈子也不会靠读书赚到名声。它只是我私人的事,没有太多用。...

 读书是无用的私事
土城
新一期阅读邻居读书会让大家谈读书的经验。

作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我害怕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经验”、“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这类的问题。

大多询问者并不是真想知道,我感觉这些问题是个陷阱。他们的潜台词是:“啊,你读了这么多,还是这个样”,“你买了这么多书,看得过来吗”。

另一方面,即使面对真诚询问的人,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挺尴尬的。

对于读书,我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喜欢读。好多人就看过的书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写出漂亮的书评,但我不行。我几乎没有表达欲望,就跟脑残粉一样,心思全在作品本身上。今年以来,我有了些变化。我也开始督促自己写写心得、写写笔记。但这种精确的阅读习惯,就像中学生上课交家庭作业一样,让我不快乐。我还是喜欢以前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阅读方式。

我的生活极其单调,除了宅在家陪家人、上班、极少的应酬,之外的时间几乎都跟阅读有关系。比如买书,选书,逛书店,读书,听讲座,看电影,看美剧,全是我的阅读方式。

喜欢上阅读,应该是十来岁的事。爷爷的叔父曾在日本留学,他的书痴事迹作为笑话至今在我们老家流传。深受叔父影响,爷爷十分喜欢读书。90岁时,爷爷还能大段大段背诵《史记》或《左传》上的经典文章。去世前,他手头放着一本《辞源》和一个放大镜。爷爷喜欢跟我讲《左传》故事,我至今能记起一些有趣的故事。他很少跟我讲小说、文学,讲得多的是历史。小时候我不喜欢,但相比家里其他人,我比较有耐心,所以爷爷总是愿意跟我讲,带着我读繁体的古文。从那时起,我觉得文字是很美的东西。

大一点,我去图书馆、书店看书。看的书,对现在的我来说,也是高深莫测的东西。那个时候,岳阳只有几家文化书店,其他都是卖教材和考试辅导资料的。那几家文化书店如今都关张大吉了,只剩五里牌书店在靠搭卖课本教材、文具勉强营业。因为囊中羞涩,我去得多,买得少,除非特别觉得需要才买下来。当时最喜欢的类型是哲学和政治学,很佩服自己当时看了一些法国、德国等西欧大家的著作。实际上基本看不懂,只是被书本身的意境、感觉吸引,在没有人指导下硬着头皮读。在这种自然状态下,我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林中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漫步遐思录》,索伦•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战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还有一些西方哲学史方面的著作。

再大一点,大约十六七岁,开始接触到美国的著作。美国书比西欧的好懂,书里面除了有观点,还融入许多故事,读起来容易。通过几本美国早期政治家的作品,我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基本了解。后来在课堂上凭着这点东西跟老师展开过好几次辩论,引得同学刮目相看。

那时,读书完全是盲目的,有什么读什么,囫囵吞枣。但对知识的渴求比现在强,思维也更活跃,许多基础观点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过去了很多年也没有太多改变。我觉得岳阳的书市不能满足我的阅读兴趣,便找父母要钱,周末坐几小时的火车到长沙,去定王台,去岳麓山下大学城,找几家书店呆上一整天,晚上回来时带几本书。如今,在岳阳老家的书柜里,还摆着几套书在长沙买的书,经典的包括《傅雷译文全集》、《张岱年全集》、《萨特文集》。这段时光,没有手机,没有时尚,想来真是美好。

自豪的是,从小我就对励志类、职业类书籍有了免疫力,在最渴求知识的年龄,我培养了不读太烂书的“本能”。我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一个书店的品味。进入一家书店,不需要仔细搜索,我就知道这家书店是否藏有符合我口味的书。

到了北京后,逛书店就更多了。有时候一周要去书店六七次,简直就成了一种病。学校附近的书店老板认识我,但因为性格偏内,我并没有和任何一家书店老板建立联系,我担心建立联系后他们会以为我想找他们打折,占他们的便宜。我只是看书,买书,走人。

为了读书,还做过疯狂的事。18岁那年,从岳阳到桂林穷游。刚到阳朔,遇到暴雨。巧的是,我进了一家书店避雨。书店里没有什么好书,我在里面浏览。偶然眼前一亮,我发现书架上摆着一套《博尔赫斯文集》。书价很贵,但是我还是下决心,买下了这套心仪已久的书,宁愿接下来过苦日子:住最便宜的旅舍,吃最便宜的饭菜,回程的钱只够买到衡阳的火车票。

在网上购物兴起之后,去实体书店自然就少了,只是在出差时到所在城市的著名书店去买几本书作为留念。实体书店的折扣实在太抠,所以实体书店纷纷关闭,我也没有什么留恋,不觉得有什么书店情结。网上书店更便宜,送货快捷,而且不需要直接跟人打交道,不需要寒暄,适合我。我把大量时间放在网上找书、买书上。

今年年初,知名书评人绿茶约我写2015年的个人年度十书。要不是他催促,我几乎忘记去年读了什么书。也因为这次写是“年度十书”,我才有意识地梳理去年的读书情况。我特意搜索了一下去年的网上购书记录,根据某知名电商的记录,2015年我在这家网站购买了98本书,折后实付3100元。这是我购书经历中最明白的一次了。

对于阅读,很多人以为爱阅读的人很了(shen)不(jing)起(zhi),很文(zhuang)艺(bi),其实对我而言,阅读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跟去喝酒、泡吧、打球、徒步、旅游、交友一样,就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

读书,我就是买了读,一本一本。有时候看到一个作者的书好,忍不住想把他所有的书都买下。买的时候野心勃勃,其实很难读完,兴趣很快又被其他书吸引过去,所以买的总比读的多。我通过阅读得到的,是快乐和谦卑——或者说尽力快乐、尽力谦卑。读书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些聪明的大脑,他们在某方面超过我们几十条街,他们思考着世界上许许多多不那么实用的事情,他们敏锐地观察着纷纷扰扰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人。我不认识他们,但我可以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述,偶尔或许能插上一嘴。

我知道,我这么读下去,一辈子也不会靠读书赚到大钱,一辈子也不会靠读书赚到名声。它只是我私人的事,没有太多用。

本文同时刊发于@土城的”今日头条“号。请点击原文链接。


    关注 有人讀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