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的特效登峰造极,但我为什么还是不喜欢?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文|magasa这是广告,虹膜会因你的点击获得收入酷...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文 |  magasa

《奇幻森林》刚看两分钟就被吓住了。一开始几乎分不清这是实拍还是动画,直到动物做出那些实拍不可能拍到的动作,并且开始讲话,我才终于确认:迪士尼又玩了一把大的,这是真人和CG动画融合的最高境界。



完后查背景资料,本片几乎全是在洛杉矶的一座大仓库里拍完的,全片演员只有一个——演毛克利的小男孩,其他动物都是用动作捕捉技术在绿幕前「演」出来的。



按照一般的分类,这是真人电影而不是动画,只不过是因为它看上去是真的而不是画的罢了。这部电影再次提出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电影作为纪录(物质现实的复原),它与动画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呢?



一般的门外汉也知道,毛发技术是CG动画的大难点,《捉妖记》和《小黄人》为什么光溜溜的,《疯狂动物城》为什么又是毛茸茸的,因为它们的技术含金量实在有天壤之别。《奇幻森林》的毛发真实性堪称恐怖,本片包含几十种哺乳动物,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毛发特征,每个个体身上不同部位的毛发也不一样,这些毛发在运动中、被风吹时、被水淋湿,每一根都有独立的表现。这个水平,全世界除了迪士尼和皮克斯,其他动画公司,都未必做到这么好。

但是,不论我有多钦佩这部电影取得的技术成就,但我还是不喜欢它。

打个比方,一部电影,要有好的故事和人物,这就像那个最前面的「1」,而它的技术能力,则是后面的许多个「0」。

「0」当然越多越好,但没有前面的「1」,那再多「0」也是0。



再打个比方,技术上的逼真度好比一座楼房的地基,它应该是「隐形」的。尽管极为重要,但我们在评价一座楼房是否美观时,都不大会去考虑地基的功劳。对于电影来说,追求逼真是最基础的(但也是无止境的)要求,就算逼真到和现实一般无二,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好的艺术。

《奇幻森林》的第一个问题,是照搬老版动画《森林王子》的故事,再暗黑化处理,结果不伦不类。







《森林王子》 (1967)
本片改编自拉迪亚德•吉卜林的经典小说集《丛林之书》。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后来是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在儿童文学领域是里程碑似的巨擘级人物。

吉卜林的人生经历和世界观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小说中。他以白人殖民者的身份在印度游历,他既同情印度人民,喜欢印度独特的风土人情,又摆脱不了帝国主义者的身份优越感。



《丛林之书》说一个孤儿被狼群收养,和黑豹一起长大,和熊成为朋友,和老虎为敌,殖民和种族冲突的暗示在故事文本中若隐若现。1967年,迪士尼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动画片,这是沃尔特•迪士尼亲自监督的最后一部动画长片《森林之子》,在当年是仅次于《毕业生》的年度第二卖座片。



《森林之子》当然是迪士尼风格的人畜无害、大爱无疆,这在那个年代,作为一部儿童向的动画片当然没问题。不过在现在这个年代,要重拍《丛林之书》,又不愿重新取材原著,仍想直接改编动画片,别忘了这拍的是「真人版」,风格再走幼稚取向就不对了,于是就想法把它「黑暗化」。

所谓黑暗化,其实就是把老虎刻画得凶残狰狞一点,把巨猿表现得狠恶神秘。



是的,这就是新版的《奇幻森林》,一个黑暗化的幼稚故事。

我能接受一个黑暗化的成人故事,也能接受一个幼稚的低龄故事,但真的没法接受一个黑暗化的幼稚故事。



顺便说下,迪士尼在将《森林王子》做真人化翻拍之后,明年还有一部《美女与野兽》的真人版。而《奇幻森林》也不是近期唯一一部根据《丛林之书》改编的电影,「动作捕捉之王」安迪•瑟金斯正在为华纳公司拍摄他的导演处女作,那是另一部基于该小说的电影。



《奇幻森林》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到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想念赵忠祥老师。

观众在经过了《疯狂原始人》《恐龙当家》之后,再看到《奇幻森林》中拿人和动物怎么相处做文章,新鲜感已经丧失一大半。



不论是《疯狂原始人》还是《恐龙当家》,都还是尊重人的主体性的。《恐龙当家》这部影片虽然不太成功,它有趣的地方是玩弄了一把观众的认同感,你到底是认同作为主角和高等动物的恐龙呢?还是较低等、连话都不会说的人类小孩?无论如何,影片最后还是让人类小孩获得了属于人的生活。



但在《奇幻森林》里,人类小孩毛克利的主体性是模糊的。对动物来说,他明明是异类,但除了老虎之外(次要的反派巨猿和蟒蛇情节意义不大),所有的动物都站在他这一边,一起和邪恶的老虎为敌。如此一来,影片几乎不存在种族上的真正冲突,只有正邪的冲突。

那,你搞半天狮子老虎大象豹子狗熊猩猩,又背「教主宝训」是做什么呢?



种族身份的复杂性,按照影片的设定,必须先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却被刻意淡化了。

作为一个人类的小孩,在种族意识觉醒以后,毛克利应该有所变化,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他和动物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都要调整,整个森林也和以前不一样了,这是好莱坞剧作的基本要求。影片试图装作发生了变化,但其实变化是虚假的。



吉卜林的原著定位很准确,毛克利最终成为一个在人类和动物之间协调的角色——大概就像他自己在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发挥的作用一样(这是殖民主义者的历史视角,当然不是说印度人是动物)。
《奇幻森林》到最后还是没人类什么事,毛克利发现了「火」的用途,可他为了向动物表明心迹,「我是和你们一伙的」,主动放弃了对火的掌管,没有用它来提高生产力,从而改善丛林世界的生活水平。这个立场几乎是反智主义了。



从此,毛克利留在森林和动物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因为唯一的大坏蛋老虎已经被消灭,所以,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动物乌托邦啊。

可是,你要抢Zootopia的名字,兔子警察答应了嘛?

往期精彩内容


1. 这部浅薄做作的美剧在本世纪排名第四?疯狂扫射开始,粉丝躲避!
2. 严肃科普 | 是这些血腥、通奸的重口味电影,培养了《教父》的导演
3. 《疯狂动物城》逆天神作!它是怎么影射特朗普和ISIS的
这是广告,虹膜会因你的点击获得收入


酷的生活是可以买来的。长按上图二维码进入亚文化市集「黑市」,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买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东西。

编辑:小佳

联系我们:irisfilm@qq.com


    关注 虹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