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远离胆结石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图片来源于网络)近日,《广州日报》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39岁的...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广州日报》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39岁的蒋女士先后通过两次手术,取出200颗胆囊及胆管结石。

浙江省新华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闫兴军主任医师指出,胆囊结石的成因主要是胆汁代谢异常而形成的,而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可促进结石的发生和生长。胆囊结石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可引发胆囊本身、胆管、肝脏、胰腺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两次手术取出百颗结石



据报道,现年39岁的蒋女士前段时间在车间上班时腹痛难忍,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胆囊多发结石,并接受了第一次手术: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一段时间后,蒋女士来到医院复查,考虑到病情的严重性,医生立即安排二次取石。手术后大石已清除干净,但仍有小结石残留。几日后再次进行经T管窦道取石,共取出大小不一的200颗结石,装满了整整一个纸杯。

不良饮食习惯可诱发胆结石



胆囊结石的成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肝脏进行的胆汁代谢,其成分发生了变化,在胆囊浓缩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外在因素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等,这些是胆结石形成的诱因。

“胆囊结石形成的根本因素是内在因素。”闫兴军医师说,胆汁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磷脂、胆汁酸。正常情况下三种成分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胆汁酸含量减少时,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增多,那么胆固醇就会结晶析出变成结石,因此很多人初次检查时就是多发结石。结石表面继续黏合胆固醇,就像滚雪球一样,结石逐渐长大。

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食物的结构均可影响到胆汁成分,例如经常吃动物内脏、肥腻食物的人,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就会偏高,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

胆结石形成后,临床表现的可分为四种类型。闫兴军医师介绍,第一种为静止型结石。这些病人通常没有明显不适,只是在体检中发现有结石,结石体积一般较大。对于静止型结石,如果患者的胆囊形态、功能正常,可暂时不作处理,但需要定期复查,因为长时间的结石摩擦刺激胆囊黏膜可诱发慢性胆囊炎,导致胆囊功能的丧失,并发胆囊癌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第二种为胃肠型结石,多表现为上腹胀痛,尤其餐后,消化不良等,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病变表现极为类似。药物治疗效果差,通常需要手术。

第三种是胆绞痛型结石,多是由泥沙的小结石堵塞胆囊管(即胆囊的出口)而诱发的,临床出现右上腹剧烈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可伴右后背、右肩放射痛,如果持续梗阻,将会继发急性胆囊炎,严重者可发生胆囊坏死穿孔。因这类结石往往为多发性,胆绞痛会反复发作,加之后果严重,故治疗最佳方法是手术切除胆囊。

第四种是胆囊积液型,此种类型是结石堵塞胆囊管但未引起胆囊感染,胆总管内的胆汁不能进入胆囊浓缩,而胆囊自身分泌的液体又不能排出,故导致胆囊积液,右上腹可触摸到明显的肿块。此时胆囊已经没有功能,应该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结石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可引发胆囊本身、胆管、肝脏、胰腺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闫兴军医师强调。

良好饮食习惯可预防胆囊结石



怎么做才能预防胆结石,保护胆囊呢?

闫兴军医师指出,预防胆结石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的饮食可以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胆汁在胆囊中储存时间过长,降低结石析出几率。

“一日三餐中早餐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从前一天的晚餐后到第二日的早餐,大约会间隔10小时以上,而胆汁也会在胆囊中储存、浓缩相应的时间,规律的早餐可以促进胆汁排泄。”闫兴军医师说。

此外,饮食还应讲究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内脏、肥油甘腻的食物,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

另需注意的是,很多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有种认知误区就是不能吃荤,害怕结石复发,其实这是矫枉过正。闫兴军医师告诉记者,胆囊摘除的患者每隔一段时间适量吃些肥肉,以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对防止结石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本报记者 谢文竹  通讯员 沈笑驰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