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飞天】23车间:成功者找方法

 

23车间是一个保质量、重效率、敢创新的车间。他们采取工艺优化、并行作业等措施,在质量、效率和创新方面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成功发射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3车间是一个保质量、重效率、敢创新的车间。他们采取工艺优化、并行作业等措施,在质量、效率和创新方面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成功发射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400多根导管1000多条焊缝  没有办理过一份质疑单


2014年四季度,23车间管路生产团队就开始制定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各类导管的生产计划,减少因为导管的生产质量和交付进度对整发火箭总装的影响。因为铝合金导管的焊接质量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需要为保证产品合格率早做准备。

23车间接到遥十一火箭导管生产任务时,正是长五动力系统试车和合练的关键时期,合理安排人员,在满足研制型号需求的前提下,按时完成该项生产任务,是车间遇到最棘手的难题。遥十一火箭导管约有237项、400多根、1000多条焊缝,车间采取并行作业的方法,利用研制型号导管取样的间隙,穿插进行导管的弯曲和焊接工序;10多项需要取样生产的导管,则采用集中取样、分批生产的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并行、交叉作业,缩短了产品近一半的生产周期,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导管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办理过一份质疑单,零缺陷交付总装。
蓄压器膜盒生产周期压缩一半  没有一件晚交付
2015年6月,长征二号F遥十一、T2火箭的蓄压器膜片零件交付23车间的时间比正常晚了近两个月,这意味着产品原本三个多月的生产周期被压缩到了只有一个半月。负责膜盒组件焊接的杨金生师傅回忆:“当时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5对膜片两两焊接难度本来就不小,如果只追求速度可能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23车间膜盒焊接间本就狭小,夏季30多度的高温下,焊接作业的师傅们汗流浃背。但在任务面前,环境因素早已被抛到脑后,他们与手中的产品展开了争分夺秒的较量。师傅们说:“我们的下游车间就是总装车间,绝不能因为我们的延误影响整发火箭的进度。”
原材料厚度偏薄  隧道管弯滚成形攻关没有一丝被难倒
2015年9月,张喜在进行隧道管板材滚筒时,发现弯滚后的产品严重变形。隧道管滚筒成型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弯滚后出现轻微腰鼓形变形倒是常见,通过校形可以恢复,但像这样严重的S形扭曲还是首次出现。经过测量,这批产品的原材料壁厚比平常薄了近0.5毫米,虽然材料强度没有问题,但板材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幅降低,原来的滚筒参数已完全不适用,为保证产品性能,车间迅速组织精兵强将,展开了隧道管滚筒成型技术攻关。

通过试验发现,沿同一方向反复滚筒,产品的扭曲变形趋势逐渐增大,将产品调转180°反向滚筒,情况则相反。“本来以为找到了关键突破口,通过反向循环滚筒补偿变形不就好了吗?然而,滚筒机参数调节的试验才刚刚开始,每次1毫米的微调让我几次想要放弃。”工艺员贺佳说。就这样,经过十几次的反复尝试,千淘万漉,隧道管管材滚筒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生产合格后的隧道管被用到了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上,不但没有造成原材料浪费,还为今后不同壁厚原材料的滚筒成型积累了数据。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23车间团队用忠诚的坚守,执着的创新,为长征二号F的成功发射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字:杨国藩

图片:张双莹

编辑:张双莹 张昊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