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刚的“梅花三弄”

 

在丁晓刚先生家中,我聆听着梅花三弄的古典名曲,欣赏着先生的梅花国画作品,真的有点让人痴醉。丁晓刚先生说...



在丁晓刚先生家中,我聆听着梅花三弄的古典名曲,欣赏着先生的梅花国画作品,真的有点让人痴醉。丁晓刚先生说,他写意梅花时一定要听着音乐《梅花三弄》才能画出感觉,否则枉然。这话说的好,把一个文化人活脱脱的情境表达的很充分。

丁晓刚先生是一位笃志画梅的艺术家,他遍摹历代梅谱,墨色酣畅,清新秀丽。在他的梅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画传统笔墨的精髓,凝练处不乏细腻的笔墨处理,色泽淡雅,浓淡相宜,而梅花特有的傲骨更是透过画面传神的展现,苍劲饱满不失花姿妖媚。可以看出丁晓刚先生是一位用灵魂作画的画家,画作本身极具感染力。难得的是,在他的勤勉之下创作出多幅梅花作品,每一幅都可谓各具情态。画家们都知道,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演绎使极具难度的,它不仅要求笔墨功底的浑厚扎实,更是对作画者的意境表达,心境阐释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描摹,在这一点上要求愈加的严格。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先生是钟情画梅的文人画家,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倾注了对于寒雪傲梅由衷的敬仰之情,在表达上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将梅花的不同风姿一一展现,在极具观赏价值的同时,画作散发出浓郁的古韵气质。



梅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描绘的对象,诗人画家更是赋予其浓郁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以梅为内容的书画的创作早已挣脱对本身形象的描摹而上升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气质的表达,更饱含着对于人生的思索与期盼,丁晓刚先生的梅花作品在传统笔墨的运用中,逐渐形成了自我的风格,色泽或温润或淡雅,构图简洁凝练,墨法浓淡相宜,有葱郁的报春之美,充满喜感,也有内敛的含蓄之美,性格坚毅。这种简洁利落的写意作品在表达梅花品格的上淋漓尽致,挥洒自如,极具沉淀的力量,视觉效果与精神内涵并举,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色、香、韵、姿俱佳。古往今来,不少画家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绘之以画,或寄之以情,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

丁晓刚先生笃志画梅,每当梅开时节,便从早到晚在梅园中细致观察,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开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我翻看着他的这些作品,好似已信步梅园,与梅对话。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谁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的诗句。



丁晓刚先生爱画梅花,笔法苍古,雄劲超逸,他笔下的梅花多苍老蟠屈,枝柯如铁,千枝万蕊,姿致万千,在郁密之中具有清奇的韵致。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清代画家金农擅长画梅花,梅干用浓淡墨随意写之,顿挫有如篆书,花瓣用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独具风格,所画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机勃发。



我知道,丁晓刚先生是吴昌硕的“学生”,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三十余株,每当寒梅着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难怪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单这一个“扫”字就体现了他画梅的特点,真可谓自辟町畦,独立门户。他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的题画诗中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人花前倾一杯。”大师去世后,埋骨超山,以梅为伴,被传为美谈。在丁晓刚先生的梅花画作中,我也读到了这些,因为近墨者黑,先生以吴老为师,为何不“黑”啊。




    关注 丁晓刚诗书画影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