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是何原因?

 







关注我们,每天都能收到这种好文章!


微信号:kqjy--2000

作者:周闻捷,黄思源,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周骢,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4岁。因牙龈间断出血1.5月,口腔内多处血疱2d来诊。1.5月前劳作淋雨后头晕乏力,口咽疼痛,1月前刷牙见牙龈出血,10d前出血加重且舌背出现血疱,遂诊。

口内检查:全口牙龈水肿明显,前牙区龈缘附有暗红色血液及血凝块(图1),左侧舌缘中份约1.5 cm×1.5 cm、舌背中份约0.8 cm×0.6 cm血疱,周缘紫红淤血带,无水肿(图2),右侧近口角黏膜约0.6 cm×0.5 cm血疱(图3),左侧颊黏膜后份约3 cm×2 cm紫斑,前方约1.2 cm×1.0 cm血疱(图4)。体格检查:面色苍白,精神不振。









T:37.2℃,BP:130/80mmHg,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侧口角多个散在出血点及瘀点,颈部约1.5 cm×1.5 cm(图5)、左大腿内侧约5 cm×5 cm瘀斑(图6)及多个散在瘀点,平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偶有瘙痒感,余黏膜未见异常,胸骨无压痛。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





血液检查:WBC:5.20×109/L;HGB:125.00g/L;PLT:12.00×109/L;APTT:29.7s(参考区间27~45s)。

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待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理:牙周局部止血,收入血液科进一步诊治。骨髓穿刺示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巨核细胞增多。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

大、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示脾轻度增大。立即静滴血小板悬液,至出血减轻,血小板达安全水平(>30×109/L),并静滴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3d后,改泼尼松口服,对症治疗。10d后,口腔内多处血疱消失,出血渐止,血小板渐上升。

出院前血小板升至80×109/L,骨髓象缓解。住院12d后出院,嘱1周后复查,且继续口服泼尼松并逐步减量,维持6个月,长期随访。

2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多数ITP患者的病因未明,急性患者发病前1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或预防接种史:而慢性ITP患者常起病隐匿病因不明,并发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状加重。

本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牙龈出血、口腔内多处血疱来诊,血液检查示PLT为12.00×109/L,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内脏出血,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据本例患者临床特点提示,以牙龈出血,口腔内血疱来诊者,应观察其全身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并行血液学检查,警惕血液病可能,且仔细询问病史(如急性感染症状、鼻出血、便血等),行全身体格检查(有无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瘀点瘀斑等),尽快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11月第30卷第6期


    关注 口腔精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