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悦读|《观照的奇迹》一行禅师

 

讲述:一行禅师编辑:小叶子第二章:你得自己去看见智慧,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伟大的科学发现乃源于智慧而非思...



讲述:一行禅师

编辑:小叶子

第二章:你得自己去看见

智慧,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


伟大的科学发现乃源于智慧而非思惟的呈现。科学家们的工具不仅是智力和实验室,他们整个灵魂都沉浸于工作中。智慧为心灵准备好沃土,并在其中播洒种子。在种子发芽前,智慧只能静观其变,企图揠苗助长只是徒然挣扎。

然后,在出其不意的时刻,种子在智慧中茁壮。由于科学家事先“孵育”它们,所以这些时刻往往都会降临。不论行住坐卧间,科学家都在脑中“孵”这个问题,直到解答“突然灵光一现”。

新发现会打破固有知识的藩篱,而有“智”之士也必须毁掉旧有的架构去建造明天的新气象。旧知识是通往新智慧的障碍,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知识障”。伟大的科学家犹如觉者,内心也经历过巨变。如果他们能够获得甚深的了悟,那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专注和觉知的能力都高度开发。

智慧,并非知识的累积,相反地,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智慧粉碎旧知识以迎接更能契合实相的新知识。当哥白尼发现地球绕著太阳运行,使当时大部分的天文学知识都必须舍弃,包括天在上、地在下的观念。

今日的物理学正勇敢地奋斗,希望摆脱古典科学所强调的恒等式和因/果观念。科学就像“道”一样,强烈要求我们抛弃所有预设的观念。

当释迦牟尼提出“无我”的观念,他推翻许多有关生命和宇宙的概念。他严厉批判一般人最坚固和广泛的认知——即有一个“永恒自我”的存在。

凡是了解“无我”意义的人都明白,其作用在于推翻“自我”,而不是以新的实相概念来取代。“无我”的概念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沦为一种概念,就必须跟所有其他概念一样被摧毁。

般若智慧常被人类用概念、思想和文字来描述。但是般若智慧不是零散知识的聚集,而是一种直接而当下的融人。在感觉的领域,是觉受(受):在知性的领域,是知觉(想)。智慧不是理性思惟的顶点,而是一种直觉。它无时不刻在我们身上展现,而我们却无法以语言、思想或概念来描述它。“不可名状”正是这种境况的写照。

在佛教中谈及这类的了悟,也是“不能以理智推演、讨论,或纳入任何教义和思想体系之中的”。

第二章:你得自己去看见

“知晓”,遍存于所有生物
我们为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成就沾沾自喜,这些知识,是自人类还从“无机物”进化到“有机物”的远古时代,即开始流传的珍贵遗产。当我们讨论“知晓”(knowing)时,立即想到拥有发达大脑的人类,而忘了知晓乃遍存于所有生物,就连我们视为无生命的东西也有知晓能力。

蜜蜂、蜘蛛和黄蜂当然属于具备高度技巧的生物,牠们善长构筑精巧的结构。瞧瞧蜂窝或蜘蛛网,我们承认牠们具备非凡的能力,但却说:“这些生物不懂如何思考:牠们不会解数学:牠们不懂计画和企画。牠们没有智慧,有的只是本能罢了。”

然而,并非人类把这些蜂巢和蛛网赐给它们,而是这些微小的“无脑”生物自己设计和建构出那些令人赞叹不已的伟大建筑。若牠们不知晓,那谁知晓?牠们是知晓的。这些物种在其进化过程中已经获得这种知识。

当我们观赏植物时,也能够见到“知晓”的奇迹。苹果树知晓该如何生根,长出枝叶、花朵和果实。而你们却说苹果树没有智力,没有其他的选择。但你身上的肋骨、腺体、脊椎等,这些难道是你以自己的智力所创造出来的吗?

这一切都是“知晓”在发挥作用,它涵括万物,包含我们的思考能力。

第二章:你得自己去看见

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让我们抛开自我的观念,使用一种没有主词的语言。例如,我们说:“It is raining。(在下雨。)”这个“it(它)”是主词,但实际上并没任何意义。我们可以说:“The rain is falling。(雨落下来了。)”“Rain”是主词,“is falling(落下来)”是动词。但这句子也没说明更多的道理,因为下雨时必然会有水落下来,否则就不是雨了。因此我们可以说:“Raining in London。(伦敦在下雨)”或“Raining in Chicago。(芝加哥在下雨)”而不须用到主词,也能清楚表达事实。

让我们以这种方式使用“rknow(知晓)”这个字。“Knowing in the person。(这个人知晓。)“Knowing in the bee。(蜜蜂知晓。)”“Knowing inthe apple tree。(频果树知晓。)”,这些句子听起来很奇怪,因为在英语的使用习惯上,我们习惯使用主词。

“Know”(知晓)这个字在这儿可当主词或动词。就像“Raining in London(伦敦在下雨)”或“Raining in Chicago(芝加哥在下雨)”中的下雨,如果“Raining in London(伦敦在下雨)”表示伦敦有雨,那么“Konwing in the person。(这个人知晓)”表示这个人有知,这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在我心中,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Knowing in Fred(佛瑞德知晓)、Knowing in Rachel:(瑞秋知晓)、Knowing in a bee(蜜蜂知晓)、Knowing in an appple tree(苹果树知晓)、Knowing in nothingness(虚空知晓)、Knowing in the Milky Way(银河系知晓)。若我们能说:“Raining in Chicago。(芝加哥在下雨)”,那么就没理由不能说:“Knowing in the blue sky。(蓝天知晓)”。

禅师在指导修练无我的禅七时,可能会要求禅修者只能使用这种没有主词的语言。我坚信这种方法能带来极佳的效果。

第二章:你得自己去看见

我们自己把“心”落入概念的陷阱中!
让我们暂且以一支舞自娱,以使自己更深刻理解“知晓”。假设我说:“我知道有风。”“我”指的主要是我的“心”而非身体,所以,这个句子真正的意思是:“我的心知道有风。”心是那位知者(knower),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在说:“知者知道风很大。”“知者”是主词,“知道”是动词,“风很大”则是受词。但“知者知道”(the knower know)这种说法很好笑,不是吗?

我们认为,“知者”是一个独立于所观察对象的实体,栖息在脑中,为了了解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进入“外面世界”做短暂浏览。就像用尺丈量东西,我们也把自己的“心”套进由心本身所创造的预设模式中。因此,所谓的“心”,是既不纯净又不真实的心,它已落入概念的陷阱之中。
(未完待续)


    关注 养息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